感謝大家的建議,來回報了~
最後的方案長這樣(7350在桌下)
發文後兩個月順利的把8040賣掉了
預算補上後就購入了8330跟GLM kit
原本8330直接放在桌上
後來覺得細節上有點不足
最近乾脆上了原廠腳架
所以應該這應該就是最後的方案了
聽感上其實比較喜歡8040+7350的方案
聽起來震撼力比較好
雖然空間上不是那麼地符合
但個人覺得其實比較好聽
我知道在目前的空間上
8040表現上應該是有點轟
有點難形容
但就是能量比較足夠的感覺
音量可以轉小一點
但游刃有餘的感受
8330+7350+GLM的使用心得
原本8330是想說不要再增加預算了
所以放在桌上
GLM的校正在空間測量上
在100hz以下桌上的8330就如同懸崖般的下滑
因此以100hz當作分頻點
100hz以下都交給7350
這裡感受到GLM的好用之處
不需要用耳朵猜測跟感覺
直接用量測數據決定
校正後在工作位置少了各種嗡嗡聲
拿來工作覺得舒服
發出聲音的位置感受上是在正前方
不過如果拿來聽音樂就是很平
平到聽起來沒什麼爽感
平到會懷疑重低音有在工作嗎?
(solo 7350是真的有聲音,很微弱)
工作一段時間
默默地會覺得喇叭對耳朵的角度似乎不太對
雖然iso pad可以轉向上方
盡可能往耳朵方向
但就覺得似乎清晰程度不是那麼的好
總是會想轉大聲一點
希望可以更進一步的聽清楚細節
所以最後還是想把桌上的喇叭
盡可能的跟耳朵高度對齊
評估了各種方案
比如說iso 130搭配板材
最後想到前一陣子的地震
還是回到原廠的腳架方案
看起來穩固程度好上非常多
原廠有兩個型號的L型支架
有點微妙
8000-323, 8000-333
youtube有看到323的心得分享
似乎調整結構上有塑膠元件
所以最後選擇8000-333B
收到後心想確實是對的選擇
結構上應該是蠻強壯的
調整角度就是透過粗壯的螺絲
穿過固定在L腳架上的螺牙結構
拉高喇叭的高度後
確實有覺得清晰度的提升
有點像耳機在耳邊的那種感受
校正前後的比較上
校正前還是比較感受得到重低音
聽音樂爽感會比較好
校正後一樣是很平
平到會想究竟花了這麼多錢跟時間
得到一個很平沒什麼激情的結果
不過或許這就是拿來工作的工具
最好的呈現了吧
得到一個相對來說比較標準的工作環境
後續如果更換工作環境
也可以快速的校正到原本熟悉的工作環境
或許就是這這一大圈操作後得到的價值吧
(自己這樣認為)
如果沒什麼意外就這樣順順用下去了吧
: 原本使用的器材是genelec 8020C
: 一轉眼也使用了9年
: 中間偶有升級的念頭
: 但基本上也是不了了之
: 很碰巧的這陣子剛好因緣際會拿到一對8040以及7350
: 既然到手上了
: 就簡單擺設拿來試用了
: 也開始這次升級選擇的思考
: 簡單敘述一下環境
: 空間約3x2.5M
: 160x80的桌面(面長邊)
: 中間是32寸螢幕
: 搭配RME ADI-2 DAC
: 兩側留有足夠空間給喇叭
: 重低音放置於桌下
: 主要工作桌周遭有開放式木頭層架以及其他螢幕等
: 平常設備就是影片剪輯監聽工作使用
: 拿來播放音樂看看電影也是有的
: 就當作工作/休閒各5成好了
: (雖然測試都是偏休閒狀態來試的)
: 先淘汰的選擇是8020+7350
: 雖然加上了重低音確實有音域上的延伸
: 但在試聽完8040的搭配後
: 雖然8020該有的聲音、細節等都是呈現的出來的
: 但比起來8020就是比較薄
: 8040較為厚實、輕鬆
: 在聽清楚的狀態下
: 8040會慢慢的把音量往下降低
: 細節也是能聽得清楚
: 私心比較想先保留7350,
: 因此主要兩個選項是以此發展
: 1. 8040搭配7350
: 雖然桌面深度使用上距離喇叭大概可以落在90-95公分
: 接近原廠建議值一公尺
: 但室內空間還是太小
: 使用8040會不會太大?
: 而且8040在空間不是那麼標準的狀態下
: 要調教可能需要其他器材以及協助
: 自己要獨立調教似乎還需很多時間及學習
: 2. 8330搭配7350
: 近場聆聽距離最短在50-100之間
: 還可以投過GLM來做喇叭與空間的簡單調整
: 可以獨立簡單地完成調教彌補空間不標準的問題
: 疑慮是不曉得這樣的調教真有那麼理想?
: 8330是沒試聽過
: 但我想應該落差不至於太大?
: 3. 僅留8040
: 還是個可能選項
: 保留這樣的可能性
: 不曉得各位大大會怎麼做選擇呢?
: 還是有其他建議呢?
: (83x1系列麻煩先不要,荷包難受)
: 先謝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