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m[新聞來源/日期]
民視新聞網 2024/12/1
[新聞標題]
取代香港地位,航空業盼台灣成東亞重要轉運樞紐
[內文]
疫後航空客運市場需求爆發,桃園機場又恢復熱絡繁忙景象。攤開數據來看,來台轉機人次與比例明顯提升,去年占比逾17%,一舉躍升7個百分點;航空業者認為,「台灣將成為東亞重要轉運樞紐,中轉市場前景一片看好」。
根據桃園機場公司統計,2019年疫情前,轉機旅客量為532萬人次,占比約10.7%;2023年轉機旅客已達625萬人次,占比提升至17.7%,一舉增加7個百分點。其中,2024年前7月轉機旅客為394萬人次,也較2019年同期大幅成長32.3%,約占總旅客運量的15%。
反觀香港,疫後受政經因素持續干擾,2023年旅運量幾乎腰斬,也一度被國際航空業聯盟(IATA)高層質疑,「香港恐失去航空樞紐地位」,而台灣正趁勝追擊,逐漸與香港拉近差距。
「香港、東京、首爾、新加坡是過去大家認知、耳熟能詳的東亞地區轉機城市」,航空業高層表示,隨著疫後大環境趨勢轉變,「台灣將成為東亞重要轉運樞紐,中轉市場前景一片看好」。
今年前7月桃園機場轉機客人次,較疫情前大增逾3成,各方拆解這項成果背後有3個關鍵。首先,長榮航空總經理孫嘉明指出,國籍航空疫情後航網恢復快速,是一項主因,「相比歐洲、美洲、亞洲,台灣航空公司應該是最快恢復的」;疫情期間,國籍航空受惠貨運大好,營運獲得強勁支撐,在疫後得以迅速恢復,台灣也因此在供不應求的缺口中,斬獲轉機客商機。
其次,航網是否健全,是能吃下轉機市場的關鍵之一。國籍航空北美航網綿密,以長榮航空為例,陸續直飛休士頓、紐約、洛杉磯、芝加哥、西雅圖、舊金山、溫哥華、多倫多8個航點,每週運營87個航班,明年11月已拍板計劃將開航達拉斯,成為北美第9個航點,一週5班。
加計華航在北美6個直飛航點,每週逾40個航班,以及星宇航空在北美的3個航點、每週約20個航班,還有聯合航空一週7班,達美航空一週14班。
航空業人士分析,「換算下來,目前桃園機場一週就有逾160個航次飛往北美各地區,航班數量多,且占據各重要城市,才能四面八方將轉機旅運的足跡擴散出去」。
此外,中美貿易戰不見趨緩,供應鏈逐漸轉移至非中國區域生產,分散風險的策略持續發酵,新南向趨勢越演越烈,也帶動東南亞與北美之間的物流與客流大幅成長;而擁有尖端半導體產業的台灣,也是許多全球供應鏈的中心,吸引國際大廠進駐,進而促使桃園國際機場成為全球最繁忙的運輸點之一。
桃園機場公司統計,來台轉機的旅客主要來自北美、東南亞,這兩個區域的航線轉機旅客量總計304.8萬人次,占轉機客總量的77.4%。「台灣位於亞太轉運中心重要位置,十分看好東南亞到北美的轉機市場」,華航董事長謝世謙如此說道。
華航補充,受到貿易戰影響,中美之間航班架次受限,和2019年相比,恢復程度只有2成多,而東南亞許多航空公司都沒有直航北美的產品,「台灣有很好的地理位置,角色變得非常重要」,華航未來將持續強化中轉商機與市場,並在2025年持續讓航網擴大,服務歐美經台灣往返亞洲的中轉需求。
星宇航空董事長張國煒也表示,「非常看好中轉市場,國籍航空各家都朝這個方向經營」。他認為,整個亞洲區的人口非常多,尤其現在供應鏈南移,不管在貨運或客運部分,東南亞對美國轉機需求只會更大。
除了大勢所趨,台灣要成為東亞樞紐,仍必須加強硬體弱勢,並發揮軟實力上的優勢。業者舉例,香港國際機場近期第3跑道正式啟用,台灣在基礎設施、空運管理上,還有待整體規劃並完善;而台灣轉機的便利性、時間帶、飛安和服務品質都具備優勢,新政策上路後,美國來台轉機客「免安檢」,旅客估節省1小時等候時間,目前各方也正在努力讓雙向流程簡化。
展望未來,川普上任美國總統後,美中貿易對峙的「新冷戰」架構更加成形,未來東南亞不排除取代中國成為生產重鎮,而台美經貿關係日趨熱絡,加上第三航廈將於2027年啟用,整個桃機旅客容量可達8000萬人次,更加為台灣躍升為東亞轉機樞紐奠基。
[原文連結]
https://reurl.cc/d1x4N6
硬體輸慘香港
就別說了
軟體的部分
台北出發的安檢空間有限,真的排很長
不曉得桃機可以不可以先開通高卡或高艙等的安檢通道
轉機我就不知道啦,只有TPE轉機過一次
飛北美時間帶很航點確實很齊全
其他真的不知道…
跟香港比的話便利性、服務品質的優勢
我沒感覺…有沒有版友可以分享一下。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推 acomp: KHH 主要還是賺台日遊客,轉機客次要06/17 09:46
→ acomp: UA 可以只放幾架 737MAX 在 NRT 不一定要飛回 GUM 06/17 09:48
→ acomp: Virgina Australia近年用7M8執飛東京羽田到澳洲凱恩斯 06/17 09: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