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其中最讓我反思的概念是不要懲罰。
它對於「懲罰」的定義相關寬,意指「『強迫』孩子不喜歡作的事情去回應家長(老師等
等)不喜歡孩子作的行為」。
原原PO所提出的,「你們怎麼讓小朋友培養好習慣」,
如果談的是方法論的問題,我覺得很適合參考的書是《原子習慣》,但要談習慣,避免不
了的是意願。
原原PO的孩子對於練琴並沒有意願,
所以我認為真正的命題是,要怎麼讓孩子有意願練琴,接下來才是,怎麼將練琴培養成習
慣的命題。
你有沒有問過,為什麼孩子不願意練琴?
或許原因有很多,我不多作猜測,但我分享一個經驗:
我女兒在上早療,她有輕微的ASD傾向,我在跟她的OT老師聊怎麼處理。老師說他覺得不
用特別處理,我回了他:「是因為你是這方面的專業嗎?」
他說:「真的要教還是要讓別人教。」
我當時還沒聽懂,後來才發現是真的,同一件事我教她就不願意學,別人教就可以,我想
這也符合原原PO的經驗。
有一個影片在訪問Kobe Bryan,她女兒是高中籃球隊,他說他要教女兒籃球,他女兒說,
學校教練才不是這樣教的。
所以這題要怎麼解,可能很簡單,就是你不要教,讓別人去教。
你放手就可以了。
在家就讓他自己決定要不要練,請老師多多稱讚讓他有動力練,這樣就好了。
如果很單純的猜測為什麼原原PO的孩子不想練琴,
我會猜應該是他覺得你太煩了。
他不是不喜歡練琴,是不喜歡你陪練。
當然也很有可能不是這樣,這就回到一開始的問題,你有沒有問過為什麼?
要怎麼問出孩子心中真正的答案,這是需要技巧的。
請參考薩提爾,或其他你認同的互動方式。
接下來,就是怎麼幫他排除不願意練琴的部份。
他為什麼不願意,如果孩子有確切答案,可能好解,可能不太好解;但問不出來也是一種
可能。
這邊寫的是「排除」,不如說,怎麼讓他有意願練琴。
我女兒一直學不太會滑板車,但有一次她騎上去了,第一次上去就滑得還不錯。
因為她班上的同學在旁邊看,同儕壓力。
類似的要素太多了,這牽涉的是孩子真的在意的是什麼。
他根本不在意長大以後鋼琴是否厲害,所以他不會練琴的;就像我小時候根本不知道維持
身材比較可以到處打炮這件事非常重要,縱容自己大吃肥肉跟甜食一樣。
這就是要怎麼建立回饋機制的問題。
如果是早一些時候的我,我會說,要幫/教孩子的是怎麼讓所有事都變得有趣。
現在覺得不是,而應該是怎麼讓他有成就感。
父母的同理與回饋、學會某種很炫的技巧、學會某首自己很喜歡的歌、得到很好的成績、
設立小小的目標可以快速得到回饋等等。
符合父母的期待也是回饋機制的一環。
與其說你孩子皮皮偷懶,不如說在符合期待的層次,你與太太的期待不一樣,他選擇了他
比較喜歡的那一種。就只是這樣。
再來是,我推薦兩本書,雖然主題不太一致,
但應該有一些共同的成因是可以參考的:
《孩子的耐挫力,比什麼都重要》
《培養小孩的挫折忍受力》
對於antaqq老師的講法我並沒有很認同。
孩子不喜歡不代表要放棄,也不代表繼續學就可以讓他「習慣」或「適應」要去作不喜歡
的事情。
而是要試著引導讓不喜歡的事情變成喜歡或至少可接受。
我不清楚你們是不是有在這樣作,但給你們不同的思考方向。
以上,有不同意見或想法也請提出,
我也還在不斷學習、思考這個議題該怎麼處理。
--
據說,燃香所產生的煙是溝通的媒介,包覆著簌簌的思念與期許,裊裊而上。
就只是怕漏傳了些許訊息,是以緊緊旋繞著,反反覆覆的,直至末稍,消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