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imgur.com/WSSrHT8.jpeg
不曉得大家是否知道最近台北幼兒園的事件,至少有二十多位受害者還有不曉得流往何處
去的影片,真是讓人覺得全身發冷。
我們無法教會小孩「保護自己」,因為面對惡意的成年人,不管是威脅利誘還是暴力相向
,小孩不可能有逃脫的能力。為了即時發現兒童可能發生的危險,家長應在日常生活中建
立「跟爸爸媽媽說也沒關係,我會很安全」的信任感,推薦這篇文章給大家。
另外,也要特別倡導一個觀念--體罰就是一種侵犯身體界線的行為,沒有任何一個孩子是
非要用打的才能學會。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尊重他自己的身體,請家長現在下定決心不
打孩子。
不打罵是一個決定,不是一種能力。下了決定,才能經由日常的練習邁向不打罵的教養,
總是說「因為孩子ooxx所以我一定要打」這都是在替自己找理由。
--正文開始--
成為孩子心中可信賴的大人
孩子遇到性侵害後,身心會面臨非常龐大壓力。我們必須理解及體會受害孩子的心情和困
境,認識兒童揭露的形式與特質,才能敏感回應孩子各種求救的訊號。
尋找願意聆聽的成人
受害者會嘗試在生活中尋找可信賴的成人,並視他們為潛在的揭露對象。然後,孩子會等
待適合對話的時機。這通常是這位可信賴的成人,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的時刻。
孩子會試探成人是否願意聆聽,是否在意自己的感受。例如學生可能會在輔導室外徘徊,
找機會跟輔導老師見見面,說說同班同學的事情,或找朋友一起來坐坐閒聊。在學生對輔
導老師累積了信任後,他才會開始透露性侵的訊息。
針對較年幼的兒童而言,他們較容易在主要照顧者與他們有親密接觸的時刻,例如洗澡時
,說出較不含糊的揭露訊息。
試探成人態度與價值
兒童會以試探的方式,透過各種暗示,探索成人對性、性侵、親密關係、保護兒童的價值
和態度,而且這些試探,通常是幽微地融合在他們與成人的對話中。這些對話的主題類型
很多,例如:
。描述某人的行為(特別是他人被性侵害或性騷擾的事情),例如:「小清常常下課後被
音樂老師留下來。」
。試探你對某人或某事的看法,例如:「你覺得叔叔是個好人嗎?」
。描述某人的情緒,例如:「堂哥會突然變得很兇。」
。給予某人給予負面評價,例如:「我不再喜歡表哥了。」
。抗拒過往喜歡的活動,例如:「我不想去安親班了。」
孩子是否有機會展開揭露,取決於成人與孩子對話的語調,以及成人如何延伸與兒童的對
話。
如果成人的回應是封閉式的回答,例如:「不去安親班的話誰接你下課?安親班的老師很
細心陪你做功課,而且我們錢都已經繳了。你長大後就不用去安親班了。」孩子會感到被
拒於門外,揭露便不會發生。
若成人的回答是開放式的回答,並且提出後續提問,孩子便有機會繼續說出更多。 例如
:「是喔,為什麼不想去安親班?發生什麼事嗎?」那孩子便有機會說在安親班的經歷。
孩子會非常在意成人是否願意聆聽,也會在意成人聆聽後是否承受得了。受害者如果認為
聆聽的成人撐不住,例如過於憤怒或哀傷,孩子便不會進一步揭露。
透露片面資訊
孩子透露訊息的歷程,像「擠牙膏」一樣,而且訊息的內容大多是不太直接,像是暗示。
例如孩子可能會:
。描述自己曾經歷的暴力或其他不適當對待,例如:「老師不給我吃午餐。」
兒童性侵害很多時候會伴隨其他虐待兒童的行為。當兒童同時經歷多種不適當對待時,他
們不一定會先說性侵害的經歷,因為每天被打或是沒有飯吃,同樣對他們的生存構成龐大
的威脅。
。輕描淡寫性侵的經歷,例如:「老師對我不好。」
不同情境下,小孩淡化自己的經歷目的會不同。有些小孩會害怕自己的經歷會得到不好的
回應,所以淡化自己的經歷或感受,實則是種試探。有些小孩則因為曾經歷過揭露時身心
上的壓力,而本能地在敘說時不帶任何感受,才能把話說完。
兒童描述性侵害經歷的用語
兒童運用的詞彙與表達的形式,會依據他們的年齡、發展階段、個人生活脈絡、以及當地
文化的主流用語而有不同變化。孩子的用語也有可能是模仿加害者的形容或說法。
較年幼的兒童可能會較難以成人常用的術語描述性虐待,但這不代表幼兒無法描述。
我們要注意,孩子把事情說得很輕微時,不等於事情不嚴重。孩子說出很嚴重的指控時,
我們也要耐心確認實際發生的事情,因為孩子即使運用了某些專有名詞,例如性侵害,但
可能並不確定這詞彙真正的內涵。
透過行為及情緒表達的非直接揭露
很多兒童性侵受害者會透過非語言的方式揭露性侵,特別是學齡前及學齡兒童,大多會透
過行為、情緒反應或無心的描述,不經意地揭露性侵害的事情。
孩子可能會表示不喜歡某人、不想見到對方、對某人表示不滿、拒絕與某人見面或共處。
青少年也會運用非直接的方式揭露,然而表達的方式會跟年幼兒童不一樣。青少年可能會
以自殘的方式,例如割手腕、拔頭髮,向身邊的成人發出求救信號。有些青少年會忽略自
己肚餓的感覺,餓了也不吃東西。
部分青少年會讓自己感官過載,例如聆聽非常高音量的音樂、持續打電動、即使疲累也不
休息。這種看似無法控制的上癮的行為,很多時候是受害者短暫脫離現實痛苦的存活策略
。
成人的責任
性侵加害者會利用多種手段,控制孩子保持沉默。受害者揭露性侵經歷時,會面臨很多阻
礙。
我們不應假定孩子遭遇性虐待後,會向主動向父母或老師揭露。我們也不能假定孩子會以
清晰明瞭的語言揭露。性侵受害者已經面臨很多痛苦和身心壓力,我們不應該給予受害者
更多的負擔。
反之,社會每一位不同身分的成人,應該一起理解兒童性侵害,關注身邊孩子的行為變化
,細心聆聽孩子試圖說出的話,並創造友善的條件與空間,支持受害者安全地進行揭露。
-
本文出自人本教育札記384期
完整全文:〈聽懂兒童的求救:兒童性侵受害者會如何揭露〉文︱徐思寧 陳潔皓
圖︱Shlomaster from Pixabay
https://hef.org.tw/royal3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