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寶寶] 一歲大的孩子在母親COVID針後得到川崎症

媽寶

1491374

ptt有些版被洗到聽不懂人話
媽寶版上活人看起來還是多數 因此還是來回覆一下好了

我個人也不喜歡mRNA疫苗 不少感染科醫師都不喜歡 但請不要過度妖魔化mRNA疫苗
mRNA疫苗已知和潛在的副作用 比起以前的疫苗技術的確高很多
但是目前mRNA疫苗救下的人就是這麼多 叫人打有什麼問題嗎?

要不要打疫苗絕對是個人的自由
問題是,你有沒有得到正確的資訊才做這樣的決定?


我們醫師做這些建議 是因為有足夠的證據顯示

"打疫苗的風險 低於 染疫的風險"

這個染疫的風險 還是考慮過 得病的機會 所評估出的
並且可以降低染疫後不管是死亡或著後遺症 才能做這樣的建議

但是不是代表沒有特殊個案
有沒有人因為打mRNA死掉?一定有
只是如果大家都不打疫苗 染疫 死掉的人肯定更多
目前我們沒有好的方式可以區分出誰會出事
你做任何事情都有風險,走在路上也有被隕石砸死的風險
難道你就不出門走路?
我們只能就現有證據 建議最大利益和最小風險的決定


你所擔心的那些打疫苗的問題,抱歉,染疫也都會有
打疫苗用的S Protein 染疫也會有
染疫之後發生一些免疫問題,MIS-C,皰疹,甚至是持續好幾個月的異位性皮膚炎
我都見過 文獻上也都有 發生率比打mRNA疫苗更高

不要拿什麼你很小心不會染疫這種鬼話出來說 你不可能把自己和孩子關在溫箱裡面一輩子
孩子的社交障礙比COVID-19危險多了
這裡也要呼籲各位爸媽要了解 你如果沒有絕對隔離 那就是會染疫
但是絕對的隔離對於身心的傷害 一定高於染疫的傷害
之前的防疫造成很多病毒消失很久
現在小朋友反而瘋狂開始得到一堆COVID-19以外的感染症(還債)


說實在的,認為mRNA疫苗不夠安全的感染科醫師和專家的確不在少數
特別是專門做疫苗這塊的
事實上以12-40歲男性的心肌炎比率來說 mRNA疫苗是真的非常不理想的數字
(幸好12歲以下反而少了)
當初AZ的血栓也都是非常頭痛的問題
皰疹,心肌炎,心律不正,落髮,異味性皮膚炎,免疫疾病復發,長期頭痛,神經炎,
我都看過懷疑的案例,文獻上都有 這邊不是學術討論,我就不一一列出文獻了
我表妹就是打了Moderna之後心包膜炎 因此他們全家第三劑只敢打高端
感染科 心臟科 神經科 免疫科 第三劑不願意打mRNA疫苗的比例其實不少,
畢竟台灣很早就有其他選擇
但在非Omicron時代 染疫的危險實在太高了 如果沒有選擇 你就是得打EUA疫苗
過去做一個完整疫苗試驗要5-10年 做完都死多少人了?

到了Omicron時代,因為得到Omicron造成的風險明確低很多,加上幾乎沒有防感染效果
(別再吵什麼保護力了,Nobody Care)
有基礎2-3劑的疫苗還是明確有好處 但一直追加疫苗還有多少好處?就值得討論了
身體不好的老人家,有慢性疾病的 打疫苗看起來還是可以降低死亡率(明確有好處)
身體健康的年輕人,打疫苗看起來是不會降低什麼死亡率,
就算次世代防感染大概也沒什麼用,這時候mRNA可能的副作用就必須考慮進去了

這也是為什麼小小孩的疫苗,並沒人特別認真在催打的原因
基本上孩童COVID疫苗是沒什麼防感染保護力的 能不能降低腦炎和死亡目前也沒有數據
都是用大人數據猜測
Pfizer疫苗一開始還設計失敗 連抗體都打不起來 硬是用延伸試驗第三劑才達到效果
可以打其實重點只是看起來短期副作用不高而已....
當然我覺得什麼都要完整孩童試驗 反而讓小朋友很吃虧啦 這就另外一個議題了 討論不完

過去這些疫苗在老鼠身上,抗體都可以維持非常久,沒有什麼要追打的問題
但是在人體身上,抗體衰退非常快,表示人體並不傾向維持這麼高檔的抗體這麼久
那一直用過去沒用過的技術3-5個月就Boost一次,這個真的安全嗎?
當初的mRNA疫苗就是救世主 沒什麼好質疑的 但值不值得無限制追加下去
這個就很多討論空間了

新興疾病的疫苗的問題很多困擾的地方 連我們醫師都沒有把握現在的資訊一定對
mRNA疫苗的確有很多問題
但是原PO實在太多很武斷的地方了 講得好像比我們醫師還厲害 也容我下面吐槽一下


: 在2021年台灣開始施打COVID-19疫苗時,我和偉大的老婆大人說:我們要等久一點,因為
: 這是實驗性藥物,不要隨便亂打;一般藥物需要15年以上的時間才能上市,但這些EUA疫
: 苗只有6個月就上市。不過岳母大人十分擔心,經常和偉大的老婆大人通電話,希望她注
: 射EUA疫苗。直到年底偉大的老婆大人才打第一針。而後來因為孩子上學,當時學校規定
: 父母親需要兩針才能夠入校園,所以偉大的老婆大人,又自告奮勇挨了第二針,她說第一
: 針BNT打完以後心臟都會隱隱不舒服,所以第二針選高端。
: 打完第2針的第2星期開始,哺乳中的1歲的老二先是胃腸炎,過兩天開始高燒不退,偉大
: 的老婆很機警,在第三天就叫我一定要帶去診所,當時去診所、醫院都很麻煩,我們給醫
: 生看了,拿抗生素,回家吃兩天都沒效,第五天偉大的又機警的老婆大人說今天一定要去
: 大醫院。送到台大,醫生說可能是川崎症,所以當天就住院(當時進醫院都要PCR),我
: 則是不停地從家運送物資。

你老婆真的很偉大又機警 能夠對孩子狀況做出正確判斷
要聽老婆的話

: 第二天化驗報告顯示是川崎症、血管發炎,馬上打免疫球蛋白(這是很強的藥物)。偉大
: 的老婆後來跟我說,在住院的時候聽到幾位更年輕的醫生在旁邊說,不知道為什麼現在這
: 麼多小孩得到川崎症。
: 川崎症的問題是如果發現太晚,小孩的冠狀動脈可能會變成血管瘤,血管瘤就是不定時炸
: 彈,不知道何時會破開。因為偉大的老婆機警,所以小朋友檢測最高數值是2.1mm(超過
: 2.7就要非常小心)。過了幾個月有縮回1.xmm。不過還是必須要定期、長期(每3-6個月
: )必須入院檢查。目前我比較擔心小的壽命可能因此受到影響。
: 另一個3歲的老大同一時間段得到皰疹性齒齦炎。這兩件事情(川崎症、皰疹性齒齦炎)
: 讓我感到非常奇怪,這些可能是遺傳、感染、免疫力低下才會發生的事情。但是我們的生
: 活習慣都沒有改變,而且我們排除了遺傳因素。


你自己都寫了是感染有關
明明感染後這些問題就超多 而且小孩明確有感染症狀
只是病毒種類太多 健保不會替各位給付5萬塊做次世代定序幫你看是什麼病毒
所以醫師只會告訴你腸胃炎
最近因為之前防疫放鬆 小孩的各種感染的確多很多 這樣就可以解釋了
而且感染後引發Kawasaki's disease這麼合理的解釋都解釋得通
為什麼覺得是疫苗?
遺傳也有可能是隱性遺傳或是 De novo突變 你是做了什麼事情排除?
把可能相關的Gene全部驗過了嗎?


: 因為個人工作因素所以必須研究醫療藥品、免疫系統疾病。
: 而後因為考慮打COVID疫苗,所以開始研究COVID疫苗。才知道美國公民團體在美國對FDA
: 提起訴訟,法院要求FDA將BNT資料交出(Moderna還在訴訟),當中有一個檔案
: postmarketing experience.pdf,詳細列出施打後病人回報的”嚴重不良反應"(對我而
: 言就是副作用)。其中明列皰疹病毒感染、川崎症、MIS-C都是針後不良反應,而川崎症
: 與MIS-C非常相似,有相同的治療方法(所以臨床上會搞混也不意外)。而今天不管是哪
: 一家的疫苗,核心都是S蛋白。


病人回報不良反應不一定有因果關係
當然不能否定無關 值得去深究
但上面千奇百怪的問題一堆
你怎麼只挑你自己想要的出來看 來強化你的想像
染疫也有S蛋白啊 那怎麼辦

: 後來等到看了Dailyclout, 對BNT檔案的整理資料、Pfizer BNT公佈的資料,還有pubmed
: 內多份的研究報告 才知道COVID EUA疫苗內的疫苗藥物或是因為疫苗藥物所產生的抗體會
: 透過母乳讓小孩吸收(吃到),也會透過水氣、口水傳播(Evidence for Aerosol
: Transfer of SARS-CoV2-specific Humoral Immunity.)。所以我認為是辛苦的老婆大人
: 打了第2針,透過母乳和水氣、口水傳播給了兩個小孩。不過醫生也不讓我通報。

你是要通報什麼啦 Kawasaki's disease不是法定傳染病

: 我寫這些,單純只是希望:
: 1. 如果有其他父母遇到相同的情況,會有個頭緒。

川崎氏典型症狀為發高燒(39到40度)超過5天,
合併症狀為雙眼結膜充血、頸部淋巴結腫大、
草莓舌及嘴巴乾裂、四肢和軀幹出現皮疹、手腳紅腫或皮膚脫屑

希望其他爸媽小朋友
病毒感染後出現下列症狀有頭緒有頭緒 儘速就醫


: 2. 選擇為自己或是孩子注射實驗疫苗前要多想想,多研究這些實驗疫苗,多了解:到底
: 自己和家人面對的風險是甚麼?

對 麻煩瞭解清楚 不要自己想像

: 3. 如果大人或小孩注射EUA疫苗後要機警,發燒多天若是沒有降溫一定要去大醫院。

嗯 發燒多天就可以來看我們了 不需要打EUA疫苗

: 4. 打過EUA疫苗後,絕對、千萬不要哺乳。

可是Pfizer-BNT mRNA疫苗拿到美國FDA的正式核可了
不是EUA疫苗

: 5. 如何預防、治療病毒?平時我們都補充綜合維他命、鋅、槲皮素、D3。有確診疑慮時
: 增加劑量。

我建議吃銅鋰鋅
麻煩你這麼會查文獻 找一些吃這些可以預防治療COVID-19的文獻好嗎

: 6. 我認為mRNA比其他疫苗風險更大,這些都是EUA疫苗都有非常高的風險。
: 做媽媽真的很辛苦
: 最後我不反對記者拿去寫(雖然我認為他們絕對不敢報)。
: 若有人想要轉到別版,歡迎。

mRNA疫苗風險大這倒是蠻可能的 但是他們美國已經不是EUA喔
但是我想比起染疫應該低很多

媽媽真的很辛苦,我也感謝我偉大的老婆願意跟我共組家庭
照顧三個小孩

記者水準這麼差 你不幫他們翻譯清楚他們怎麼報
這些資料都是你第一手發現出來的 該替你頒發個諾貝爾獎了

對不起,我本來想前面寫完就結束
但看到這麼偉大的發現,忍不住想吐槽了


: Pfizer document:
: https://phmpt.org/pfizers-documents/
: Innate immune suppression by SARS-CoV-2 mRNA vaccinations
: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5436552/
: Dailyclout
: https://dailyclout.io/vaccinated-women-and-babies-in-more-danger-than-ever/
: 臺灣兒童心臟學會:
: https://www.tspc.org.tw/service/z_score.asp
: 紀錄證明:
: https://imgur.com/kakivbe

: LANCET
: https://www.thelancet.com/ 內搜尋Waning effectiveness of COVID-19 vaccine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232.48.5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665417897.A.74E.html
j2220551樓推,我也不懂怎麼排除基因、遺傳因素的。 10/11 00:11
bigwatch2樓只能推推了!讚! 10/11 00:12
j2220553樓因素百百種,但原本的文章只得出一種結論,滿有自信的~ 10/11 00:13
SkyWhite4樓這篇必須推! 10/11 00:15
kilumira5675樓 10/11 00:16
mst77886樓只能推了!邏輯清晰啊啊啊啊 10/11 00:17
RandyMarsh7樓想請問醫師,如果確診一次omicrom的小孩,還有需要打 10/11 00:18
RandyMarsh8樓疫苗嗎?(有利大於弊嗎?一劑兩劑?),如果是確診 10/11 00:18
RandyMarsh9樓兩次的,還有必要打疫苗嗎?感謝 10/11 00:18
目前我們已知的只有幾件事: 先打疫苗再染疫的中和抗體 會比 直接染疫來得高 但先染疫再打疫苗的抗體 文獻就比較不一致 而我們知道的只有 中和抗體比較高 就這樣而已 以現在變種的速度和人體抗體衰退速度 染疫再去補打 只會降低3-5個月再感染的機率 次世代可能多個1-2個月(用中和抗體推估,非臨床資料) 理論上染疫後就會有抗體和免疫記憶 就可以防重症了 (小兒疫苗防重症也是這樣推估的,非實際資料) 為了防感染3-5個月去打 值不值得呢 但建議還是多跟熟悉的醫師討論啦 雖然a我舊文應該很容易找到我本人和任職醫院 但還是建議不要看網路上醫師就直接下決定 XD
clevermimi10樓必須推 10/11 00:18
ryoki804311樓推你,文筆有條理而且順暢多了 10/11 00:20
suction12樓推 就是已經沒有那麼危險的後疫苗時代才在那邊馬後炮 另 10/11 00:22
suction13樓外原po明明就是無邏輯反苗也要扯他是高端支持者 那些帳 10/11 00:22
suction14樓號也不知道在幹嘛 10/11 00:22
suction15樓後*疫情*時代 10/11 00:22
suction16樓一切都是未知 所有的決定都是當下做好的決定 不能明白這 10/11 00:24
suction17樓一點的話 育兒會很辛苦的 10/11 00:24
suction18樓都是當下最好的決定 10/11 00:24
yesnosong19樓推推,感謝分析 10/11 00:37
nanaling20樓推推。 10/11 00:41
sfking21樓 10/11 00:43
sfking22樓八卦板ID意外嗎?政府沒疫苗時喊著我要活命給我疫苗,等 10/11 00:43
sfking23樓政府滿手疫苗想打就來打時,搖身一變成反疫苗人士,多觀 10/11 00:43
sfking24樓察大家會發現更多這種人的,有興趣可以去看臉書社團有個 10/11 00:43
sfking25樓叫做給我BNT疫苗,看看裡頭都是哪種文章,很微妙啊! 10/11 00:43
dora102726樓加油但是呵呵他應該不會相信你啦 10/11 00:43
stephanie3927樓推推 10/11 00:46
omg699928樓推中肯 10/11 00:48
becky740kimo29樓 10/11 00:50
englhm8j30樓家有未滿六個月嫩嬰,原本明天開放後要去打次世代,希 10/11 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