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坐在沙發邊流淚邊想著自己是不是得了產後憂鬱
: 大寶現在三歲半
: 完全的豬狗嫌
: 早上起來就是賴床大哭
: 不想刷牙不想洗澡不想吃飯不想睡覺
: 玩玩具也完全不配合
: 一件事情要叫好幾次
: 不開心就是崩潰大哭
: 搞到自己身心俱疲
: 懷疑自己的教育到底是對還是不對
: 雖然先生已經算神隊友
: 假日基本一打一
: 但是大寶的不要不要
: 總是觸碰到崩潰的邊緣
: 想到之後過完農曆年也要開始回職場上班
: 薪水不算低也是個主管職
: 壓力本就不小
: 但又要顧小的 又要面對大寶各種崩潰
: 除了焦慮還是焦慮
: 一直以來都覺得自己還算非常陽光
: 但現在好像陷入自我懷疑的階段
: 一秒鐘就可以落淚
: 半夜也會躲在棉被偷哭
看完你的文章,可以感受到你的無助與挫折,似乎老二出生之後,
你們全家還沒找到彼此舒服的生活節奏,加上老大也因為老二的出現,
情緒上需要許多安撫,才能感受到你們跟以往一樣愛他…
真的是不容易,辛苦你了,你不但盡力,也做得很好(抱)。
看到你即便承擔這麼多,仍不放棄、繼續想辦法,就是最好的證明。
我想老大面對家中突然多了一位新成員,會有許多不安全感是可以理解的,
先前我有在版上分享我是怎麼讓我家兩兄弟感情很好的小祕訣,
包含培養老大在面對家中新成員時的貢獻感,
媽媽有需要也可以爬文參考看看。
而我自己剛生完老大時,也經歷過一段產後憂鬱的時期,
這篇我想分享我是怎麼走過來的,希望能帶給你一些幫助。
剛生完老大時,因為我太想當好媽媽的角色,
導致我幾乎每件事情都盡全力做到最好。
比如說,當時母奶量很少的我,每天照月中的指導方法,
三~四小時餵奶或擠奶一次,半夜也不例外。
可即便是這樣,我的奶量還是少得可憐,最多60ml,平時30ml是常態。
每天孩子有一半以上的量都是喝配方奶,因此我還特地去查資料,
最後找到大家說某一牌的奶粉是最接近母奶成份的。
更不要說當時老大屁股很容易紅,我也是花很多時間找大家推薦的屁屁膏回來,
只希望能減緩一點他身體的不適。
現在回頭整理,我幾乎所有精力都放在孩子上,
卻忘了回頭看顧自己的狀態,最後當我察覺自己不對勁時,我已經憂鬱症了…
一直以來我是很樂觀的人,所以當我跟周圍朋友說我有憂鬱症時,
很多人都不敢相信,包括我老公。
我們後來找同一位醫生諮商(兩人個別談話),他甚至還跟醫生說,
我老婆不是會忍耐自己的人,怎麼可能會有憂鬱症。
因此剛開始我不但得面對自己的憂鬱,還得承擔身邊親人的不理解,
過程真的不是很容易。
婚姻版有分享我過去跟老公一起諮商的一些歷程,
有興趣可以自行爬文,我就不重複說了。
總之透過諮商、上敘事團體與大量閱讀,我漸漸開始懂得自己的情緒,
也明白自己究竟發生了什麼。
過去碰到孩子哭鬧時,我總是很煩躁,孩子哭太久我會直接生氣,
因為我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
但透過諮商與自我整理之後發現,原來孩子哭鬧時我的煩躁是因為,
我腦中自動會連結到自己沒能力安撫孩子、我不是個好媽媽。
而每當我這樣想時,我就越自責自己,因此花很多時間在內耗,
當然更沒有能力面對孩子的情緒,就這樣一直不停負向循環…
而當我透過探索看清楚,煩躁底下是渴望能給孩子好的陪伴品質,
我就更明白自己面對孩子哭鬧時該怎麼做選擇。
如果說個別談話是幫助我覺察,
那麼團體的功用就是透過一群人的支持系統來見證我的改變。
先前也有陸續分享一些我參加敘事團體後的自身變化在版上,
改變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常常需要來來回回不停地練習與嘗試,
過程中也會有很多自我懷疑的時刻,
不確定努力方向究竟是不是貼近自己的渴望。
這時候身邊的夥伴是很重要的,
他是能夠協助你、看見你的不同與變化,給你繼續努力的能量與動力,
還是會數落、打擊你的信心,把你推回原點,
我想這兩者間造成的影響跟結果是很不同的。
而我參加兩週一次的敘事團體,為期一年半,
剛好昨天碰到兒子哭鬧半小時,
我可以整理現在面對孩子哭鬧時,我不同的反應。
其實昨天事件很簡單,只是兒子累了,因為一點小事情我不順他的心,
他就崩潰大哭…
而現在面對他的哭鬧我會先連結自己,
一開始其實我是有點不開心的,因為我有先預告過他一些行為後果,
但實際執行時他又有情緒。
於是我將他抱進房間,告訴他,如果哭累可以睡一下,
我就回到自己的房間安頓自己。
先前我陪他練習過非常多次讓自己冷靜下來的方法,
因此我相信他是有能力可以做到的。
但昨天或許他真的累了,他的哭聲並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過程中我一邊聽著他哭、一邊覺察自己的狀態,
有一度也會有種到底是要哭多久的不耐煩感,
但我發現時立刻停了下來,
一來這不是我喜歡的,二來這對情境與關係也沒有太大幫助。
後來我觀察他哭累了,嗓子開始沙啞、聲音漸漸變小,
我也評估自己是比一開始有能量能承接他的情緒的,
於是我倒了一杯水進到他房間。
「哭很累齁?要不要喝點水?」我問他,
他一看到我進來原本變小的哭聲又立刻放大…
我抱著安撫他,並同時告訴他如果想要我繼續陪他,
他聲音需要縮小一點,否則我耳朵很不舒服,還是會想離開。
他聽我說完後,哭聲有慢慢變小,最後大概再花五分鐘的時間冷靜下來,
前後總共半個多小時,過程中我不停覺察自己,
發現自己已不再將兒子的哭鬧連結到是我做得不夠好,
反之取代的是更尊重與接納自己當時的狀態,先選擇安頓好自己,
等我準備好時才過去承接他,承接過程也適時表達自己的需要與限制。
過去我總是先把焦點放在孩子身上,
常常自己狀態不好又勉強自己承接,
最後當然容易兩敗俱傷…
會有這樣的移動,除了我更了解自己渴望的關係樣貌,
透過一次次與孩子互動中不斷調整練習外,
還有很重要的是敘事團體中夥伴的接納與支持。
在每一次我感到挫折與自我懷疑,我是不是又做得不夠好時,
他們總是能陪著我,先看見自己微小的變化與不同,
以及持續在這條路上努力的珍貴,
讓我可以有能量回到家庭繼續練功。
簡單整理我如何陪伴自己度過憂鬱情境的,
第一,找合適的對象整理與釐清自己的感受與渴望。
我前後總共換過三個談話者,目前這位是風格與取向最適合我的,
加上他又有線上晤談的服務,其實對需要在家顧孩子的我來說非常方便。
第二,找到能幫你補充能量的支持系統。
不管是朋友或是家人,都要慎選談話對象。
除了敘事夥伴外,我平時找的談話對象一定是能傾聽與接納我的狀態,
而不會給我任何的批評或建議,
你也可以試著觀察跟哪些對象談完話,你狀態是舒服的,
或許他們就是能帶給你能量的支持系統。
第三,找到能讓自己安靜下來的方法。
我自己是透過閱讀或冥想,
或是在有情緒的當下透過深呼吸讓自己更安頓,
這些都是可以練習的。
我想或許一開始一天只要練習安靜五分鐘,
再慢慢拉長時間,久了一定能看見自己的變化與不同。
回到你身上,我覺得很棒的是妳也對自己的狀態有了覺察,
可以感受到自己的焦慮,畢竟覺察之後,改變才會發生。
且從文章中看來,你似乎在面對孩子崩潰情緒時會感到挫折與自我懷疑,
也許可以試著再往內探索,那些懷疑或挫折是因為渴望著什麼嗎?
是想給孩子良好穩定的陪伴品質?
或是希望在孩子脆弱時能支持他?
甚至不管孩子行為如何自己都是接納的嗎?
我想不管是哪一個,都需要你先好好照顧並連結自己,
才有機會看見情緒底下真正的渴望。
懂得自己的渴望後,當下次再面對孩子哭鬧情緒時,
我們才有機會做出更靠近我們渴望的選擇,
或是透過表達讓孩子清楚我們的需要與限制。
而現在的你可能要照顧的面向太多,沒有太多時間好好探索,
或許找專業的人或支持系統陪你走一段路也是選擇之一。
祝福你,早日找到安頓自己身心的方式,
對晤談、團體或其他有好奇都能再站內信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