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我兒新生兒篩檢-黏多醣第二型MPSII沒過,我永遠不會知道有一群人默默致力為
台灣新生兒努力著。
每個剛生下孩子的媽媽都要在極短的時間內跟醫院確認新生兒篩檢要做哪些,公費是一定
要的,那自費呢? 上網查了自費的部分絕大多數都有治療藥物,糊里糊塗全都要,現在想
起來去年7月生完小孩後,大概到10月才腦袋清醒。
兒子在7月中出生,7月底接到土城醫院第一次通知新生兒篩檢-黏多醣第二型沒過,當下
震驚到教科書上的罕見疾病會發生在我兒子身上。懷孕期間:羊膜穿刺、羊水晶片、NGS(
次世代定序)都做,兒子第一次沒過,我才知道還有隱性帶因檢查,而黏多醣大多是單基
因突變。
黏多醣第二型是性聯隱性遺傳疾病,媽媽將隱性X基因給兒子而發病,
黏多醣是構成皮膚、骨骼、臟器的支撐結構的主要成份。患者體內缺少代謝黏多醣的酵素
,使得黏多醣堆積,很多器官、智能、身高都會受到影響,若及早發現酵素缺乏,治療方
法主要是注射酵素跟骨髓移殖前,目前絕大多數患者是新生兒篩檢找到。
兒子第一次篩檢的數值是1.3,第二次數值是1.7,我們被分配到台大醫院做進一步的抽血
跟驗尿,台大的檢查結果依然不符合標準,但尿液檢查結果並沒有黏多醣堆積,半年後再
複驗。我問醫生,兒子的突變基因有其他案例可以預測未來情況嗎? 醫生說他們手上CASE
不多,如果我的爸爸(兒子的阿公)也同樣有突變基因,阿公都活到這把年紀,小孩子很大
機率沒事,若我爸有意願,可以來檢測。
版媽分享黏多醣第二型檢查,分別有2間教學中心榮總跟馬偕,我兒子的突變基因是
c.1478G > A, 我用c.1478G > A google到馬偕林翔宇醫生的論文,看到論文中的表格對
於兒子的愧疚終於慢慢降落…
林翔宇醫生跟媽寶版分享的一樣親切,醫生打開投影片解釋從2015年起篩檢50萬個寶寶,
找到202個寶寶是黏多醣第二型酵素不足被轉到馬偕,98%的基因都是從媽媽遺傳來,兒子
的基因突變點位還有10個學長。馬偕醫院將202個寶寶依基因分成三類,第一類確定會發
病,兒子的基因突變被歸類在第三類,第三類長大後酵素活性會增加,第三類新生兒往上
找到一個63歲的阿公同樣跟我兒是c.1478G > A,沒有發病。我就是看到這個表格決心要
到馬偕罕病中心
https://imgur.com/Gy9sQvh
林翔宇醫生讓我們做全套檢查:抽血(再次確認突變基因,我也要抽)、驗尿、心臟超音波
、腹部超音波、手部關節X光檢查,1月看報告。檢查的過程很像跑馬拉松,一關一關過,
醫檢師幫兒子做檢查,看到那麼小要照超音波又是要做黏多醣檢測都對小孩很好,甚至有
主動跟我們說檢查沒問題的。
1月去看報告,除了林翔宇醫生外還有另外一位女醫生,她知道我們是c.1478G > A就請我
們不用擔心,果然這次IDS酵素活性又往上提高,距離標準值只差一點,接下來1歲、3歲
、6歲定期檢查即可
近期罕見疾病律師陳俊翰逝世,報導者的podcast拜訪罕見疾病創辦人,我邊聽邊落淚。
因為罕見疾病基金會推動新生兒篩檢,我才知道原來我有c.1478G > A突變,台灣新生兒
越來越少,仍有小兒科醫生願意致力於罕見疾病研究,提早讓我這個媽媽不用為了黏多醣
提心吊膽,生命之脆弱與面對罕見疾病之無助,中間的辛酸與淚水聽了報導者的podcast
實在感同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