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強賽冠軍台灣為何WBCQ這麼掙扎?日媒分析造成「落差感」的原因
運動中心/綜合報導
2026年第6屆WBC世界棒球經典賽資格賽(World Baseball Classic Qualifiers),中華
隊、尼加拉瓜、西班牙與南非等4隊在台北大巨蛋爭奪兩張通往本賽的門票,中華隊透過
附加賽才驚險拿下最後一席資格。日本媒體《集英社》也分析其中原因,得到的結論也和
之前國內討論的差不多,陣容的改變以及WBC對手的強大實力是造成期待感落差的原因。
賽前普遍認為,去年 12 強賽(WBSC Premier12)奪冠、曾擊敗日本隊的台灣應能輕鬆晉
級,然而,實際比賽卻大爆冷門——尼加拉瓜憑藉強大投手戰力,在3場比賽中僅失2分,
拿下小組第一,率先取得晉級資格。台灣則在單循環賽結束後僅排第3,需與西班牙進行
附加賽,最終才驚險獲勝,搭上前往 WBC 本賽的末班車。
這樣的結果引起球迷熱議,許多人不解,為何12強賽奪冠的台灣,到了WBC資格賽卻如此
掙扎?其背後的原因,與台灣棒球界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有關。
12強賽與WBC預選賽的球員完全不同
《集英社》點出,此次 WBC 資格賽的台灣代表隊,與12強賽奪冠的陣容幾乎完全不同。
12強賽陣中的明星球員,如名內野手江坤宇等,這次並未參加資格賽,唯一的例外是隊長
陳傑憲。球團早已制定計畫,讓12強賽出戰的主力休息,改由新生代選手組隊參加 WBC
資格賽。這是為了減輕這些12強賽球員的負擔,同時培養年輕選手應對國際賽事的經驗。
然而,這項策略也帶來風險。此次出征WBC資格賽的年輕陣容,缺乏國際大賽經驗,導致
面對西班牙、尼加拉瓜等隊時顯得生澀,甚至險些無緣晉級。回顧 2013 年,台灣曾輕鬆
通過WBC預選賽,然而今年卻踢到鐵板,顯示出台灣過去對WBC資格賽難度的低估。
賽程、投手戰力與全球棒球水準提升
除了陣容變動外,賽程安排也是中華隊苦戰的另一大因素。由於疫情影響,WBC和12強賽
的舉辦時間比往年更接近,中華隊若以相同陣容連續出戰,選手體能與狀態將難以維持。
因此,球團決定在資格賽派遣不同陣容,避免主力球員過度消耗,這也讓球隊競爭力受到
影響。
此外,全球棒球水準提升,昔日被視為弱隊的國家,如南非與西班牙,如今也具備一定競
爭力。而且「血緣制」也讓更多好手能為這些國家效力,南非在小組賽也險些爆冷擊敗尼
加拉瓜,顯示所謂的「強弱分明」的壁壘已不復存在。
險中求勝 台灣隊驚險晉級WBC本賽
雖然WBC資格賽的過程遠比預期艱辛,中華隊最終仍在附加賽擊敗西班牙,驚險取得晉級
資格。總教練曾駒豪在附加賽啟用王牌投手,包括莊陳仲敖、徐若熙、孫易磊、曾峻岳,
成功鎖住勝利,也讓球迷鬆了一口氣。
然而,這次驚險晉級的過程,也讓台灣棒球界意識到,這種戰略固然有其美意,但未來如
何在國際賽中取得更好平衡,仍需深思。畢竟,如果這次台灣隊真的意外出局,不僅會重
創中華職棒的復甦,更可能影響整體棒球運動在國內的發展。
而底下則有日本球迷點評,:「因為疫情影響,12 強賽與 WBC 的舉辦週期變得不規則。
原本 12 強賽應該在 WBC 的中間年份舉行,但這次卻變成連續兩年都有大賽。而台灣必
須從 WBC 資格賽打起,如果 12 強賽和 WBC 資格賽同年度舉行,讓主力球員連續出賽的
負擔實在太大,因此大多數選手選擇休息」、沒有參加 12 強賽的球員,例如前紅襪隊的
張育成和前西武隊的吳念庭都有參加這次資格賽……但整體陣容實力還是偏弱。台灣
2013 年的資格賽輕鬆過關,這次可能真的有點輕敵了」、「冬季聯盟的影響應該也很大
吧?有些選手在資格賽前還有比賽,有些則只是訓練,這兩者的差異還是很明顯的」、「
12 強賽的陣容只來了一個人,這也太小看 WBC 資格賽了吧?還好投手群還算有一定水準
,這次算是學到教訓了。」
https://www.nownews.com/news/66549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