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十月因為升級mavic輪組,也開始使用無內胎。一試成主顧,
很喜歡無內胎的舒適性,也就一路用下來了。當時網路討論,對無內胎的偏好
很明顯分兩派,分野來自對爆胎後的處理模式:
開口胎派:雖然比較容易遇到爆胎,但是換條內胎就可以繼續騎了....
無內胎派:有補胎液,扎到異物時,補胎液可以馬上補上小洞,不會影響行程...
兩派的歧異點的是遇到大洞時該怎麼辦?進入各自表述的狀況。
仔細回想了一下,騎車的前六年,大概遇到十次以上的爆胎,換成無內胎後,
五年多來就只遇過兩次,一次是在2019年十月,在永安回中壢的114縣道
資源回收場外,前輪被異物割了超過0.5cm的割傷。那時還不知道要怎麼應對,就是
請家人來把我帶回家。第二次是前幾天去白沙屯,返程時在後龍坡的施工工區,後輪被
割了約0.3~0.5cm的割傷。
這是第一次無內胎破胎的照片,很大的裂口。
https://i.imgur.com/RY4A7ef.jpg
因為第一次的經驗,好好研究了一下,透過可利呼的影片,知道有培根條這種東西,所以
也買了一套帶著,2019年後就平安騎了四年,都沒再遇過破胎。比起騎車前幾年,每年都
遇到一到三次的爆胎,算是平安很多了。除了舒適性,覺得無內胎的可靠度與安全性還是
優於開口胎。
這是補胎工具組
https://i.imgur.com/W6xr9Gr.jpg
這次在後龍坡的爆胎,前後處理時間差不多就是五分鐘,找到洩氣的破口,拿出培根條
與工具,在工具上裝好培根條,推入輪胎裂口處,小心抽起工具,讓培根條留在破口上,
用CO2氣瓶把氣打好,就順利上路了。依照可利呼的講法,培根條補胎是永久有效的,但
由這次個人的體驗會認為可利呼的補胎測試都是刺穿型、邊緣規律的破口,各種補胎工
具都容易處理;對割裂型破口,培根條只能讓輪胎恢復到可繼續行動的狀態,讓你可以
回到家再慢慢處理。其次,可能因為補胎液無法應對割裂型破口,所以個人兩次經驗都
是遇到這種割裂型破口。其他小洞,可能補胎液瞬間就封住了,根本沒有感覺。
這次的補胎經驗其實很簡單,用培根條先封住破口,再繼續騎到竹南搭火車回家。
到竹南時壓按輪胎,可以感受輪胎變軟了,破口周圍也有滲出許多黏黏的補胎劑,應是
培根條加上補胎劑也沒有辦法完全封住這個0.4cm的割裂型破口。
這是剛補好狀況
https://i.imgur.com/xJGIIr1.jpg
這是騎到剛回到家,破口周圍的狀況,有許多黏黏的東西在破口周邊,覺得那應該是補胎
液滲出黏在破口周圍
https://i.imgur.com/WQIbtVp.jpg
第三天,輪胎更軟了,用打氣筒還是可以把輪胎打到90psi,但塗點肥皂水在破孔上,
就可以清楚看到在破孔正緩慢漏氣。
把車架上滾筒騎了一下,破孔周圍黏黏的物質被磨掉了
https://i.imgur.com/v9MtTDZ.jpg
塗點肥皂水就知道漏氣的狀況了
https://i.imgur.com/EqyvZOf.jpg
雖然把破孔朝下,讓補胎液可以流到破孔周圍,第二天再用肥皂水檢查,還是緩慢漏
氣中。
心得:
一、培根條對較大的割裂口,應該也只是個暫時性的修護工具,讓你可以順利回家。
二、發生割裂型破口,這條後輪應該算是報銷了,破孔大,編織層也應該破損了,
由安全與可靠度考量,不適合再修了。內補有點麻煩,再看很多車友的分享,
也自認沒有把握能把無內胎好好拆下、補好,再裝回去。最後,騎五年也夠本了,
決定把這組騎了五年的外胎換掉。
三、後續也考慮改用隨車打氣筒,雖然二氧化碳瓶好用,不過用完就沒有了,由這次的
經驗顯示用培根條補的破孔,還是會緩慢失壓,帶著打氣筒,必要時就可以補點胎壓繼續
騎,其次無內胎在中低壓也運作得很好,補胎時用隨車打氣筒就能應付了。
後續也還是會繼續用無內胎(個人偏好),搭配培根條補胎工具組。
最後,也想請問各位先進,哪條無內胎型號比較耐割?其次,很多YTer都很推oneaer補
胎液,真有那麼強大嗎?這次的狀況搭配oneaer這類有粒子的補胎液,不知道會不會更
穩當一點。
最後,盤點了一下自己發生破胎的熱區,還真的是西濱公路最多,佔了75%,可是在西濱
上騎車的里程與次數都低於20%。北高雙塔季開始了,大家多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