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公路車胎壓灌多少

單車

630

我也分享一下心得。

自從數年前接觸過無內胎之後我個人是比較喜歡無內胎系統的,然而我還是有內外胎
的系統在服役。

胎壓的部分其實也已經是老到不能再老的老生常談了,我個人的建議是,先參考有出
外胎的品牌的建議,例如Vittoria、Continental、Pirelli、Michelin、Huchinson、
Schwalbe甚至是國內的正新和建大。

再來是有鑑於輪胎的寬度和輪框的寬度也有若干影響,內胎在近年TPU普及又有一些
變化,某種程度上我比較建議你如果想認真探究胎壓的影響,就自己去邊調邊試。

先拿外胎品牌給的建議值跑過幾次某條你常跑的路線,一邊計時一邊也記住身體的感
覺之後,再微調胎壓,每次5psi往上加到外胎標示值的上限、再每次5psi的往下調到
外胎標示值的下限,去比較你的時間跟騎起來的感覺。接下來你就有個資料庫可以去
找出你的PR設定,還有路感的設定是什麼。這會是有點花時間,但對你絕對有意義的
一件事。


無內胎其實有兩種設定,Tubeless和Tubeless Ready。前者是氣密性較好不需密封劑
的設計,但外胎重量和輪框的部分都有比較多的要求,因此現在幾乎沒有廠商繼續在
做。而Tubeless Ready是依靠在系統內部添加密封劑的做法來加強氣密性及後續的
破孔修補,因此外胎比較輕,框的製作上也比較沒那麼多要求。目前主流的無內胎
系統幾乎都是這個規格。


然而這個密封劑的部分就有很大的差別。例如不同品牌就有不同的添加物去提升它
的密封效果或是後續破孔的修補能力,也有的甚至添加防凍成份可以搭配CO2氣瓶
使用。無論你用哪一款,首次安裝時一定要確實讓密封劑在系統內側完全流動,才
能確實把每個細隙都填滿。有做好氣密的情況下,我個人的經驗是一週大概掉10%
左右的胎壓。

--
如果說,死可以換回些什麼
我願意用我的靈魂,去交換那失去的夢
~the legend of lost song
Royie Thypherz Paradise
 ̄ ̄ ̄ ̄ ̄ ̄ ̄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1.73.4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icycle/M.1696871524.A.EDD.html
z0300603741樓無內胎相對有內胎比較重好不…… 10/10 12:41
uranusjr2樓樓上 不一定 10/10 13:49
electronicyi3樓一樓 原Po說的是Tubeless跟Tubeless Ready的差別 10/10 14:40
electronicyi4樓應該不是跟有內胎系統比較吧 10/10 14:40
對,我是拿Tubeless 比 Tubeless Ready,都是單指外胎的部分。 如果要拿無內胎比開口胎系統,理論上開口胎是能做到比無內胎更輕一些,但防刺 能力通常也是越輕越差,甚至是耐用性也有影響。
renard93995樓推 自己做紀錄才是真的 但變數多同胎壓要多測幾次 10/10 22:07
Nappa6樓hookless不就是製作比較容易廠商才力推嗎 10/11 00:11
Niubert7樓hookless可以做較矮的框壁,理論上比較輕比較強 10/12 16:19
Hookless是另一種東西,主要是無鉤的設計在成型上比較容易製作,良率也會比較 高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