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去年把二代老鵝後煞弄成碟煞,
#1bVlI5pl(biker)
雖然圓了小時候的夢想,
但現實是殘酷的,以下娓娓道來:
==========
前後碟從十年前四代戰、雷霆那個年代
開始變成運動型車款的標配,
後輪少了一片碟盤就哪邊怪怪的,
之後ABS系統開始普及於一般速可達,
漸漸的,通勤車款也配上了前後碟煞,
雖然也是有些單前輪ABS的變種(?)
那為什麼碟煞會開始普及呢?帥?
制動強、手感佳、散熱好、易保養的特性。
有用過傳統鼓煞的人,
那種壓下去車還一直溜的感覺、
還有下雨天那突然湧出的制動力,
真是令人懷念R!
所以在這鼓與碟的世代交替之間,
有人會說「碟煞沒必要啦」
「煞車就雷殘or後空翻啦」之類的,
現在看起來是很好笑,
不過十多年前確實有人這樣講,ㄏㄏ
所以啊,
現在已經很少看到前面還是鼓煞的新車了,
呃,你說某39800還是雙鼓煞?
我美幹騎,不敢騎這種車,抱歉。
==========
講完了前煞,終於要來講講後煞了,
如前言,後碟近年來才比較普遍,
山葉三代戰、三陽Fighter和光陽雷霆,
都是配前碟後鼓,後期部分才有出雙碟款式,
而早在這些車款以前,經典傳奇-Gmax,
撇除長太醜之外,配備真的頂,
不愧是PGO走在最前面,外觀也是,太前面了。
隨著後碟在一般速可達的普及,
車廠當年似乎沒考慮到耐用性,
四代戰問世沒幾年就傳出後卡鉗異音的問題,
你說這是個案?不對喔,
路上看到十台四、五代戰、BwsR,
有八九台的金屬聲超大,噫!好!中了!
一般速可達引擎就在後搖臂上,
而後搖臂上面又有後卡鉗,
引擎震動會影響卡鉗的浮動座壽命,
然後就會聽到怪聲,按後煞就沒了。
那如果把浮動卡鉗換成固定式卡鉗呢?
PGO和SYM先後把後卡鉗換成固定式,
像早期tigra150、JetSL和DRG等等,
卡鉗不抖了,換來令它在抖,
來令抖,抖久了就捏空或是卡鉗擴孔,
版上也一堆案例,
沒捏空單純只是騎不夠快或時候未到,
這就是速克達後碟煞的宿命。
但KRV那種類檔車的搖臂結構,
引擎和搖臂分離,似乎還沒有災情?
有待時間來驗證。
==========
前陣子版上也有篇關於後卡鉗的討論,
最近有多注意自己後輪轉動的狀況,
自己是二代戰土炮改後螃蟹,
https://i.imgur.com/jVIUIna.jpeg
前一顆浮動卡鉗里程五千公里,
浮動座就吃到凹下去了,超大聲。
現在的螃蟹用了三四個月,
經過障礙物或隧道會聽到些異音,
按後煞就消失,又...又中鏢了...
阻力的話有時很順,有時又變大,
但手還是轉得動,空轉角度在0~π之間,
不確定原因為何?很玄,
油土封清潔上油、活塞清潔、卡鉗置中,
still the same,都好像沒有變,蟹。
而拉高轉後第一下後煞行程有比較長,
但還是有煞車,還沒遇到完全空掉的情況。
用了快一年,認真審視了自己的煞車習慣,
說真的,我自己後煞車只有停車時才會用,
前煞效率比後煞好太多,而且更好控制,
不然性能車也不會配了前面雙輻卡加340碟,
後面卻只配一個小小碟盤加小小螃蟹,
後制動不足只是一個假議題,
前面更好用為什麼要執著於後面呢?
用了十幾年後鼓都沒問題,
改成碟煞就毛病一大堆QQ,
雖然煞車按起來的手感,
還有看起來的爽感很讚 <--重點
但來令摩擦碟盤的動力損失,
還有異音等等問題,實在讓人很頭痛,
我聽到車子發出怪聲就気持ち悪い...
有股想翻回鼓煞的衝動,
卡鉗在傳動車上會短命,改缸車上更短命。
奧迪的Q4 e-tron採用前碟後鼓,
雖然被嫌棄,能減少動力損失是事實,
也不是甚麼高性能車款,夠用就好。
速克達也是,前面改個對四就煞到翻車了,
後煞只是輔助,
後面的總泵、油管、卡鉗、碟盤,是改嘴臉的。
==========
結果這樣弄了一整套,半支999R排骨都買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