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要幫任何人說話 純純的外場工程師的碎念ㄏㄏ
----------------------------------------------
先說結論 以長距離來看
RTS165確實是有可能輸許多車款的
之前的文都有提過
以CVT結構來說:
低速變速比
怠速時的狀態 普利盤位置低 開閉盤高
假設低速變速比為2 那麼就是 前組轉2圈 開閉盤轉1圈
高速變速比
尾速時的狀態 普利盤位置高 開閉盤位置低
假設高速變速比為0.5 那麼就是 前組轉0.5圈 開閉盤轉1圈
這些無段變速做的變速 叫做一次變速比
你要叫減速比也行 都可
齒輪箱 大小齒輪的配合 叫做二次變速比
----------------
RTS的二次減速比我還沒拆過市售車 所以還提供不了數據
但一次減速比的部分
低速部分是2.95
高速是0.75
低速來說非常優秀
一般來說要改變低速變速比 最常見的方法就是仿間所謂的「加墊片」
試著讓皮帶吃得更靠近套管 以獲得更大的低速減速比
但這有個缺點就是增加皮帶跳動 還有皮帶如果磨到套管 會急劇增加皮帶耗損
https://i.imgur.com/AnLyhAt.jpeg

https://i.imgur.com/TmRqN0G.jpeg

所以你皮帶中央如果墊到出現這種磨痕的
除非你真的是出去就跟人輸贏 變速比就是要緊繃的
否則請適可而止就好
古有云:「凡事太盡,則緣盡。」
「大師,那緣盡會怎樣?」
「花錢阿!臭奶呆!幹!」
----------
但在RTS165上 原廠設計沒有出現這樣的問題 皮帶跳動狀況也還不錯
這部份是真的非常強 無話可說
---------
高速減速比部份 0.75 也算不錯
但現在各家都做得非常好 以現主時來看 已經是偏普通的數字了
六代戰記得也是0.75 Force2.0好像是0.717
高速減速比的部分 簡單說就是大家所謂追求的 吃滿盤
但吃滿盤也不見得就是好事 真的也要看設計
部份原廠之所以有做限位設計 就是怕珠子外翻甚至脫離盤組
或是超過壓板頂點 普利珠一點一點的被壓板邊緣刮到變形的狀況發生
而且更高的檔位 如果沒有對應的引擎動力
那遇到逆風 載重 引擎轉速就會卡轉 甚至掉轉
尾速反而下降
--
更高的前組檔位只能保證更低的末段轉速
並不能保證更高的末段尾速
--
所以某些車款(特別是較小CC數車款)才有限位的設計 感覺盤面很大 明明預留空間還很多
但普利珠就是不讓你推那麼出來
你以為的瑕疵 其實這才是巧思
所以依照各車廠 各車種對於限位點的位置 就很有可能出現
50KG的人 測試兩台車 明明A車快B車慢
但100KG的人 測試兩台車 變成B車快A車慢的結果
先了解這些資訊 帶著這些知識
再去看小老婆的測試影片 就能更理解各車廠的KnowHow拉~
----------------------------------
最後
碎念一下
當時只有我在光陽最黑最逆風的時候 甚至RTS165都還沒正式市售的狀況下
跳出來說RTS165絕對會是台好車(妥善率沒問題的狀況下)
至少在0-400這段 我一直是對RTS165讚譽有佳 整體完整度我也是讚不絕口
我也說RTS135真的就是台被拋棄的灰姑娘 a我文章都有證據
直到現在還是真心覺得買RTS135的人 比誰都委屈 ㄏㄏㄏㄏ
碎念完了
收油門什麼的...
至少以我這個外場工程師粗淺的看下來
應該是沒有這麼卑鄙原之助拉
ㄏㄏ
以上
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