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一日TSR賽事迷
或是死忠的骨灰老鐵粉
相信你對某位外籍車手的名子 肯定不陌生
他就是傳說中的 速克達之神— 藤永優 優哥
---
從18歲便開始投身於賽事
拿到的獎盃已經多到過年時整理房間要開始丟獎盃
在日本幾乎獨孤求敗的表現 跑來台灣 一樣繼續稱霸了好一段時間
至今快50歲了依舊在TSR最高級別的A組一尾活龍
仍是冠軍大熱門之一
這...他在賽車的時候我還在游泳呢= =
---
藤永優選手一共有推出三種傳動 分別是
F.C.C x JOSHO1聯名版
JOSHO1 SUBITO CVT 日本版
JOSHO1 SUBITO CVT 亞洲限定版
而其中亞洲限定版是基於日本版本上
優哥本人根據台灣道路環境與風情 所研發出來
更符合台灣道路的新版本
恩?
是說...台灣道路環境與風情
在台灣能體驗到什麼道路環境與風情嗎...?
台北橋機車瀑布?水產店逼車?區間測速?禁行機車與兩段式左轉?北宜山猴群?
https://i.imgur.com/Lr3HYyC.jpg

亞洲限定版傳動 特別強調了起中速域 以及回油再補的靈活性
起中的強化讓你更能夠脫離車陣
更高的轉速 在山路上或彎道中 收油門後補油門的反應也進一步的強化
---
我個人非常喜歡一些選手親自參與開發或聯名的傳動
像是良輝、RKC 包含這次的JOSHO1 等等的傳動
這讓我感覺更能從這項商品中 去更了解選手的理念 以及選手們對車的理解
從中更貼近這位選手的想法
進而達到一種 量子糾纏的境界(?
然後...
就到貨拉!
https://i.imgur.com/fQsn67Z.jpg

還算及格的盒裝
這有時候不是我愛吐槽
像是番、WF...等等 那些都包裝的美美的 像是一個禮盒
要送人 要自用 都多點儀式感
有些其他的傳動廠商 就只包個廉價塑膠 大彈簧普利珠包一組塞一塞
就出貨賣客人 廉價感十足
這拿去送朋友生日過節交換禮物
「ㄟ幹!垃圾自己丟喔 拿給我幹嘛= =」
「喔喔?是傳動喔!抱歉抱歉...」
https://i.imgur.com/4Z4MpGv.jpg

我使用的是Fighter車系的傳動 內有大彈簧 普利盤 套筒 普利珠 風葉盤 壓板
部分車系會附墊片
https://i.imgur.com/6dBm8nb.jpg

風葉盤部分有偷輕 但沒削切到非常嚴重的程度
像先前開箱過的良輝 都削切到快沒有了
當然風葉盤削切可以降低風阻 以及降低重量 對於拉轉有正面幫助
但對於熱衰以及散熱 就會比較明顯了
然後我再吐槽一點 這風葉盤也太髒了吧 上面一層灰層= =
是說裝上前一定都還會清潔過一次所以沒差拉
但能不能...稍微質感一點...
https://i.imgur.com/Vc3oMim.jpg

風葉盤重量為139.08g
如果說無法接受這種削切過的風葉盤 又想要體驗改裝傳動帶來的動力提升
可以考慮Speed EVO運動版
這款是我看過少數沒有太多削切的傳動
保持散熱的同時仍有高效的表現 賽道上也是十台車有五台是裝Speed EVO
https://i.imgur.com/qoTQruN.jpg

風葉盤部分有凸起墊片設計
可以使皮帶吃的更下去一點 進而取得更低的檔位 起步上更有優勢
https://i.imgur.com/LquKG3e.jpg

大約墊出1mm的距離
一般的普利盤墊片約0.5mm
https://i.imgur.com/i7jn2cq.jpg

普利盤部分就有著JOSHO1傳動的一貫特點 「排削溝槽」
可以讓CVT傳動所產生的灰塵等等 掉到溝槽內 而不影響珠子在珠道內的做動
側邊有散熱鰭片設計 可以幫助散熱
普利盤中心採用銅軸設計
珠道部分並沒有太多陡峭隆起的區段
因此珠子會在低速域停留更久一段時間 意味著轉速會更高點
https://i.imgur.com/SwN0NwR.jpg

普利盤側邊有個小彩蛋 是JOSHO1 Hypey Racing的雷射雕刻
https://i.imgur.com/TIzrKYI.jpg

盤面大小是114mm 與原廠H5K基本相同 並沒有加大盤面
看來亞洲限定版跟其他版本最大的不同就是放棄了尾速區段
也對拉 看看台灣那精美的區間測速= =
https://i.imgur.com/OZQaBdJ.jpg

盤面角度也與原廠相同為14度
https://i.imgur.com/Q6hZD3S.jpg

這邊比較尷尬的是我的玩具電秤最重只能量到200g= =
只能用小米體重計代替
阿沒辦法啊 我又沒有業配 就沒錢啊= =
重量大約在250g~300g之間
https://i.imgur.com/H3yr98F.jpg

套管部分為45.5mm 與原廠M9Q一模一樣
https://i.imgur.com/pNG64mc.jpg

外徑為24mm 也跟原廠一樣
那...你附給我幹嘛...
我就原廠的買一買就好了啊= =
https://i.imgur.com/82WdInT.jpg

重量為79g
個人對於輕量化套筒比較無感
畢竟太靠近軸心 重量差異並不那麼大
順暢度會比重量重要 (個人認為拉
https://i.imgur.com/tPsJXRW.jpg

重量為非常精準的10g 但普利珠使用20x12的勁戰珠
沒辦法 優哥的坐騎就是一代戰
是說他都沒打算換車嗎...
一代一代
ㄏㄏ
https://i.imgur.com/IFm0nnr.jpg

大彈簧線俓為4.6mm
手壓下去的力道... 大概是1200轉左右
材質...感覺上與一般矽鉻合金沒啥兩樣 大概拉
https://i.imgur.com/wGV7TTd.jpg

壓板部分也被換成了勁戰車系的ㄈㄈ壓板 而不是三凸壓板
https://i.imgur.com/GMi7IM6.jpg

↑三凸壓板 XD
以上就是配件部分
從規格上來看 是一組拉轉型的起中盤
至於實際體感部分
等騎乘一段時間後以及更多時間的測試與調整 再來進一步分析
以上
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