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推文認為美國車在台灣市佔率很低對貿易逆差沒什麼
幫助,個人以為這是倖存者偏差,就是這關稅+貨物稅
超過50%的貿易壁壘成功讓美國車市占更低。
如果台灣可以針對從美國廠製造出口的非中國/中資廠牌
車輛移除貿易壁壘,關稅貨物稅實質歸零,就可以很好的
解決這個問題。唯一的問題是BBAL等品牌美國廠產能可
能不足。
也有推文認為降關稅貨物稅廠商不一定調降最終售價,
這個問題不需要擔心。在零貿易壁壘的狀態下,特斯拉
會是這個突破口。以過去銷售紀錄來看,特斯拉在調整
FOB降低最終售價上有不錯的成果,Model 3 RWD 連
舊換新的貨物稅五萬台幣都沒得退。關稅歸零的幅度我
相信會直接反應在售價上。在自由貿易沒有稅務壁壘的
狀態下,商品設計品質服務和售價就是直接比拼的戰場。
從中國國內市場控制的經驗來看,BBAL沒有理由不降價。
另一方面進口零組件也會因為零貿易壁壘降價,維修成
本下降可以進一步促成二手車和改裝市場的成長,這一
塊市場的發展潛力比過去半世紀以來無任何競爭力的整
車市場高不知道多少。
我相信這一陣子下單的都抽單觀望了,民意很明顯;
希望這次政府要妥善處理,化危機為轉機。
: 台灣是32%
: 根據美國白宮新聞稿 https://tinyurl.com/yxew6nn8
: 美國最在意的幾個部分汽車、造船、製藥、工具機、科技業、金屬
: 由於半導體是更大的民主議題,所以另外談,會有大禮包
: 但回到這32%,台灣能談的籌碼大概就這幾個
: 1. 農產品
: 2. 汽車
: 3. 藥品、保健品
: 4. 匯率
: 匯率絕對是政府最不想碰的,市場競爭力、資金成本等等因素引響層面太大
: 但前三項大概高機率會成為籌碼
: 農產品和藥品保健品本版無關,但汽車就有關了
: a. 台灣汽車aftermarket零件每年出口美國30億美金上下
: b. 台灣汽車"組裝"廠也就是所謂"汽車製造業"內銷為主,略小於零件製造業
: c. 台灣全年進口車掛牌數量22萬多台
: 而你開放美國進口車關稅下降應該是最快的方式之一
: 要是指針對美國廠出口的車0關稅,則效果會更為顯著
: 讓歐日系車廠能優先從美國廠出口台灣 (別扯運費,運費根本沒多少成本)
: 回到aftermarket parts vs. 組裝廠
: 但Aftermarket parts的生產是外銷,組裝廠主要是內銷
: 何者比較重要大概很快就能判定
: 台灣就是出口導向,要是出口能挺住還能降關稅
: 那國內組裝廠高機率會成為籌碼擺上去
: 基本上裕日、中華、六和等等大概都會轉進口車商模式了
: 和泰下面的國瑞能挺住,但利潤不知道能維持多少
: 以上個人分析,很快四月份台灣數十年來的組裝保護應該會被開個大洞
-----
Sent from
on my Androi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16.147.15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743653198.A.E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