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貓貓目前22歲多,長毛貓,以下個人經驗。
不帶廣告效果,所以不介紹品牌,隨個人喜好。
1.礦砂、便盆
個人認為比其他種類貓砂好處是
a.覆蓋力,能完整蓋住排泄物,避免味道散發
b.尿液結塊成團明顯,容易觀察尿量進而注意健康
再來是便盆要夠大,最好是貓站立含尾巴長度,這樣才不容易在排泄後沒掩蓋好去踩到。然後沙量充足,至少尿液凝結成團後是不會碰觸到底板,這樣尿團形狀多為圓形,好觀察尿量。
缺點是價格較貴,沒辦法觀察尿液顏色。
2.水盆、飲水機
個人兩個都有用,水盆用淺底的,大概350mL,一天至少換一次水,主要觀察水有無雜物,有的話馬上換。缺點是要觀察飲水量要秤重。
流動式飲水機掛加溫棒,溫設32°,冬天非常好用,不用擔心冰水導致飲水量下降。但要注意水質,大概3天換一次,連水泵跟加溫棒一起刷洗,好處是外壁有刻度,可以直接觀察水量少多少,缺點是清洗麻煩,濾網也是一個開銷。
然後水盆不要放離食物太近,貓貓會不喜歡喝。
3.貓跳台與貓抓柱
沒買,家裡傢俱擺放讓牠可以跳上上跳下不受傷就夠了,反而腳底毛修剪更重要。
4.紙箱
有時候會給他玩,但不會久放,一來是抓了會有碎屑,二來紙箱也容易卡毛。
5.貓窩睡墊
買了只有冬天會睡,後來就沒用了。床上多放顆枕頭給他,不然就是床邊沙發上鋪一張大浴巾給他睡。
6.梳子、毛剪、電剪
個人用3把梳子
針梳,日常順毛用,每天都要梳。
密齒梳(蚤梳),針梳梳完後頭頸部跟四肢部分會用密齒梳過,可以把四肢卡住的貓砂掛走,順便梳看看有沒有卡什麼異物跟皮屑。
除毛梳,就是鉤狀刀片,可以把些微結毛的地方梳開,不過太嚴重還是需要用毛剪剪開。
毛剪、電剪,大概2個月嚕一次腳底毛,避免移動或是跳躍滑倒摔傷,或是洗澡前稍微修剪一下跟夏天全身毛的長度剪短一點。
貝殼梳算是近年才開始用,但貓不是很愛。
7.黏毛滾輪
個人覺得滾輪難用,而且黏紙也是個開銷。另一種刷毛式去除的比較乾淨。
8.吸塵器
很需要,長毛貓掉毛率不是蓋的,就算天天梳也是滿地毛。
9.用餐架、貓食
很需要。本來我也覺得這沒啥,直到我的貓頸背處長了骨刺後才知道重要性。最好是買可調節高度的,因為每隻貓的適用高度不一樣。
貓食真的要注意看內容物標示跟產地,隨時關注一下動物界的新聞,避免貓貓成為不良廠商受害者。
10.貓抓板、指甲剪
沒有長期使用,主要原因跟紙箱一樣,使用會產生碎屑跟卡毛。不如1-2週修剪指甲,倒是指甲剪好壞差很多。
11.醫藥費、健檢費、外出籠
外出籠,最好是遮蔽完整的可以給貓安全感,我自己是在外出籠罩上不穿的舊外套。
健檢很重要,我的貓5歲後大概2~3年驗一次。檢查報告自己整理成冊,也有在電腦上輸入資料做對比。
醫療的話個人建議是找一家設備齊全的動物醫院較好,因為平時就算去附近的診所就診,但遇到急重症需要設備,還是得往大醫院跑,而大醫院不願擔前所的責任,通常會重新檢查檢驗一遍,那不如一開始就在大醫院看診,病例資料還齊全點,有固定看診的醫生也更好掌握寵物的狀況。因為這10年來動物醫療越來越進步,更多的人類用醫療跟藥物也使用在寵物上,寵物的年齡越來越高,所以老年照護跟醫療開銷自然越來越高。像我的貓現在一個月平均醫療+保健品大概就是1萬5~2萬之間,所以如果希望貓貓晚年能得到完善的醫療照護,至少要準備個2~30萬比較穩妥。然後就갊O跟醫療緊密相關的對貓的日常夠不夠掌握,像是我很常在候診時看到醫生問其他飼主寵物的生活狀況,像是排尿排便的量、外觀,進食、飲水量,行為等有無異常,一些飼主就是沒辦法清楚地說明。最後就是覺得貓貌似有異常就盡快就醫,虛驚一場總比延誤治療來得好。
12.陪伴、互動
我發現很多人都覺得貓很獨立自主,所以覺得放他自己一個享受孤獨也不會怎樣,自己想跟貓玩才有互動。但我自己的經驗是每天還是要跟貓有固定的互動,從簡單的逗貓玩、梳毛到清潔都很重要,光是每日清潔部分就可以說很多了,洗澡也幾乎都是我自己洗,一年也就1~2次。而至少我這樣做後,隨時想叫貓過來他就會過來,不用零食引誘也可以做到。如果每天連1~2小時都擠不出來跟貓互動,還是別養了,對雙方都好。
以上拉里拉雜大了一堆
祝各位的貓都身體健康
-----
Sent from JPTT on my Asus ASUS_I004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