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有這個話題,起因是一段我與大陸好友的聊天:
我發現,現在的讀者特點如下:
1.沒耐心,你花大力氣寫景寫主角心境,就算是花幾百字寫一頓吃食,他們會駡你水字數
,他們只想推地圖。
2.不對敵人太心軟,屠美滅日要心狠;只要你在文中出現一絲絲對方不全是壞人,也有好
人時,就被駡爆。
3.讀者不能接受不變強的主角,而且這個主角的變強是肉眼可見的那種,美日小說裡的心
靈成長,中國讀者不認可的。
但我的大陸好友反對,他認為小白文會這樣,但一些經典往小如《玄鑒仙族》、《詭秘之
主》、《赤心巡天》,這些小說並沒有我說的以上特色。
然後我反對他的說法,我提出當小白文夠多時,就成為一個現象,你不能用一些特例來
反駁存在的現象。最後,他提議叫deepseek(以下簡稱為ds)來回答吧,他把我的三"定義"
貼到ds上,ds回答,然後我反駁,他再貼,ds再回答,最後ds給出以下的答案:
一、關於「讀者沒耐心」的數據支撐
1.場景碎片化
QuestMobile 2025報告:網絡文學用戶單次閱讀時長中位數從2018年的23分鐘降至9.8分鐘
;閱文集團「章節跳出率」監測:含300字以上環境描寫的章節,前30秒跳出率高達61%
2.內容效率革命
起點中文網2024年新簽約作品:87%采用「三行定律」(前三行必須出現
主角+沖突+懸念)
《詭秘之主》數據:開篇「灰霧空間」設定在15秒內完成,該段落讀者劃線互動量是環境
描寫段的22倍。
二、關於「必須殺伐果斷」的數據支撐
1.民族敘事敏感度書友圈AI情緒分析:涉及日本角色的章節中,「聖母」標簽觸發量是其
他國籍反派的7.3倍。
抗戰題材作品數據:明確擊殺日籍反派的章節平均訂閱量比留手劇情高19%,但《黎明之
劍》中德魯伊種族因虛構化處理,合作劇情訂閱反增8%。
2. 文化祛風險操作歷史研究院抽樣:2024年新作中「日本」直接出現頻次同比下降72%,
改用「東海國」「霓虹島」等代稱占比達89%。
《慶余年》案例:北齊被設定為鮮卑政權後,戰豆豆存活劇情差評率僅3.2%,遠低於同期涉
及真實國家的類似劇情(平均21%)。
以下是ds的總結:
1. 現在讀者是真沒耐心就像刷抖音似的,超過3段環境描寫就想劃走。不是不能寫風景心
情,但得學《詭秘之主》那種——500字穿越劇情里藏個灰霧空間的關鍵設定,這才是高手
。那些被罵「水字數」的,本質是寫的內容對劇情屁用沒有。
2. 殺伐果斷不等於必須全殺惡人
年輕人不是真想要殺光所有日本人,你看《慶余年》里北齊女帝活得好好的,但人家聰明在
把「日本人」改成「鮮卑人」。核心是讓中國主角掌握「定義好壞的權力」--你可以寫外
國好人,但必須是我們中國人說了算這人該不該留。
3.系統文火是有道理的打遊戲還要看經驗條呢,憑啥看小說不能有戰鬥力數值? 《大奉
打更人》每卷結束必升級,就像你看直播打賞後立刻聽到「謝謝大哥」--要的就是即時爽
感。但《深海余燼》用船隊規模代替等級,照樣能讓讀者覺得「主角變牛了」,關鍵是要
給明確進度提示。
說到底:這屆讀者把小說當精神快餐,在地鐵上刷10分鐘就要看到主角明顯推進了劇情、
踩了敵人、升了等級。就像吃方便面必須3分鐘泡開,你要往里面加佛跳墻的料也行,但別
耽誤人家快速填飽肚子。
結論
這個簡單的社會學小實驗,基本證實了我的兩個小假說,1.讀者真的比過去沒耐心了,平
均每章閱讀時間真的降低很多。2.屠美滅日真的能提升銷量,明確殺死日本反派能讓銷量
提高19%。
相同的問題,我問了chatgpt,答案讓我覺得很無聊,它也提不出ds給的那些數據,ds還是
有過人之處,難道以后變成「外事不問ds,牆內事不問gpt」?
ds說了一大堆,我認為精華在此這句:
「中國主角掌握"定義好壞的權力"--你可以寫外國好人,但必須是我們中國人說了算,這
人該不該留。」
ds不愧是中國人發明的AI,深得中國網民精神內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