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名稱】:獵罪圖鑑 S1
【官方平台】: 愛奇藝
----------------------------------------------------------------------
+閒聊+
不想忍受等更新的煎熬,就來找錯過的劇加減看,
張若昀的《法醫秦明》看了七集棄了、《唐朝詭事錄》S1看了20幾集也棄了、
看到獵罪圖鑑S2頗有好評,就點了S1 來看。
說明一下:看劇心得很主觀,非常非常主觀唷~
通常好看的部分不會有太多心得啦,因為太絲滑順暢了,哪來心得? XD
心得就是「對對對對對,就這樣、這樣、就這樣 (give me five)」嗎? XD
【閱讀須知】
文末的P.S.涉及《法醫秦明》S1 (2016)、《唐朝詭事錄》S1 部分劇情,
敬請斟酌觀看。
+心得文+
先說這部劇我覺得好的地方:
案件的故事不牽強、有些客串演員也吸睛。
還有,檀健次很棒!
這幾天東挑西撿也看了幾集《法醫秦明》,兇手是大開大放,
什麼噁心巴拉的損壞屍體以及妨礙喪葬罪都有,可是案件的故事過於明快,
加上琢磨在法醫工作跟主要角色的戲份多,相形之下那些案子都變成浮雲了。
警偵劇跟醫療劇一樣,劇中的案件故事很重要。
案件故事是否順暢、案件角色是否能演譯故事賦予的角色精神,
是警偵劇、醫療劇的看點之一。
有些警偵劇裡的故事會讓我覺得「鼻屎大的恩怨,汪洋般的殺機」
(我沒有在講那個 XD),看著看著就覺得一群人用力的在找鼻屎,
然後劇中每個人都認真演出「哇!好大的鼻屎」,
隔著螢幕我都尷尬了。
有時候客串來演出的演員,能將受害人、加害人的情緒精緻詮釋,
觀眾也會因為案件故事動容。例如日劇《Doctor X 》(大門未知子)系列,
來客串案件角色的演員經常讓大家感到驚喜。
《獵罪圖鑑》裡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案件角色,是那個幫男友頂罪的女性死刑犯,
從出場開始,整個人散發著偏執的故事感。那段劇情我也很喜歡,
沈翊上了賊車的情節雖然被我猜中。但這段劇情好看的地方,
是他跟杜城通電話時的默契感,以及杜城的著急感。
我查了一下這位女死刑犯的演員,她在《狂飆》、《長安十二時辰》、
《唐人街探案》、《我是余歡水》都有演出,是個很有經驗的演員。
整段劇情裡,她能讓我感受替情人頂罪的甘願又不甘願的矛盾與複雜。
在這裡,我覺得可以修正的地方有兩個,一個是拿血當口紅,那個……
已經不是宋神宗年代了,手指頭不是這樣咬就會有那麼多血當口紅用,
希望大家可以練習放棄這個古老的傳說 XD
想表達女犯人對美的偏執,可以讓她一直整頭髮。
雖然這樣很老招,但牢獄裡沒有那麼多美容工具材料可以用,
表達犯人個性的同時也需要考慮合理性。
另一個是一句台詞,她對沈翊說「你是第一個走進我心裡的」,我覺得太長了。
「這麼多年來,你是第一個」 這樣就好,第一個什麼不要講出來,讓觀眾填補。
你是第一個看出破綻的、你是第一個願意跟我對話的、你是第一個靠近我的……等,
我能理解「走進心裡」這劇台詞想表達的意思,但此時此刻留白更好。
此時的留白,不是讓觀眾填空而已,還能帶著無奈跟惆悵。
我知道這個案件有其原型故事,那也是一個會讓人惆悵跟唏噓的故事。
另一個可圈可點的案件故事是家暴殺人案,
這個故事的重點就是兩個女生的惺惺相惜。
這段也有原型故事,跟劇情幾乎一樣。
不過這種故事屢見不鮮,倒不稀奇。
這個故事除了受害者友誼的難能可貴之外,目的是要彰顯沈翊的仔細。
換個角度來討論這齣劇。
警偵連續劇通常是「小隊故事法」、「唯一主線法」、「獨立小故事」三種。
有時候會選擇一種,有時候會交叉使用。
小隊故事法顧名思義每個案件的主角都是主角小隊的成員之一,
透過個案讓小隊成員更加了解對方,進而達到團結一致的目的,
而觀眾也透過個案了解每個小隊成員。
這樣的處理方式比較偏向群像劇的作法—每個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
日劇常見這樣的處理方式。
這種方式比較簡單,對於故事的編譯功力挑戰比較低,也容易創造出團隊的魅力。
唯一主線法比較危險,萬一主線故事不夠精緻,很容易變成一盤爛菜。
韓劇《怪物》就是唯一主線法,當時我覺得劇組團隊膽子好大,怎麼敢這麼做?
韓劇的《信號》、《隧道》,都還是有獨立故事支持主線。
可是我後來就「真香」了~
《獵罪圖鑑》採用的是夾雜法。
但不是「小隊故事法」,而只是「獨立小故事」加上主線故事支持整齣劇集。
每個獨立小故事的任務就是在說主角很厲害、多厲害、超厲害。
以下是整齣劇裡的案子:
劇集開頭的公寓殺人案—凸顯沈翊快速精準的畫像捕捉技能。
整形醫院迷姦殺人案—沈翊對環境的觀察力與細心。
高校操場埋骨案—沈翊的同理心與溫柔。
騙婚殺人案—沈翊跟杜城的默契。
盜賣高等學歷案—沈翊的細心。
金店搶劫案—沈翊的溫柔、主線故事關聯。
家暴復仇殺人案—沈翊對環境的觀察力。
女大學生強暴案—沈翊的溫柔與細心。
AI詐騙老人案—企圖想讓觀眾參與沈翊的過去,我覺得沒處理好。
照片割頭案—調劑用的小開心。
快遞爆炸案—沈翊跟杜城的默契。
人口販賣案—主線故事,那個電腦系統的東西我覺得凹得太硬。
用力著墨在沈翊身上也無不可,但是劇集似乎想創造一組新搭檔—沈翊跟杜城。
故事一開始杜城並不信任沈翊,從這裡創造兩個人的衝擊跟火花,
也是警偵劇常見的做法。
可是我看著看著發現,杜城在第二個案子開始就相信沈翊了,
第三個案子就交出毫無理由的信任,第四個案子就跟他是無敵默契的鐵桿搭檔。
衝擊感呢?
浮雲啊,不存在的。
搭檔劇好看的地方跟戀愛劇一樣,都是主角的衝擊跟火花。
少了主角的衝擊火花,如果主角沒有進入角色,棄劇也是分分鐘的事情。
杜城的厲害,除了會打架之外,都是夥伴們說的。
最經典的一幕是小隊成員之一倒在小巷弄裡,想也知道凶多吉少,
看到同事聯絡不上,倒在路邊,老練的警員一定是對著鼻子、脖子測呼吸跟脈搏。
但杜城卻是去搖那位同事,猛力的搖。
萬一有腦震盪不就給你搖死了?根本大雷包!
當什麼隊長啊?
另外「AI詐騙老人案」中牽扯沈翊的老師,我後來發現這老師跟打醬油沒兩樣。
也就是說把沈翊老師的身分拿掉,完全不影響案件解讀跟劇情推展。
這樣一來,這就是多餘的設計了啊!
還有,放蝴蝶標本這種劇情太抽象了……
調劑用的小開心案件,通常會發展出另外一小條故事線,
放棄這條支線,我覺得很可惜。
這齣劇集的中心思想就是科技可以改變所聽所見,
只有用心觀察、真心了解才能找到真相。
整齣劇集的各種案件都在強調「畫面可以不可信」、「眼見不一定為憑」,
為劇集的最後一個故事鋪墊,這個做法我覺得滿好的。
最後誇誇大功臣,檀健次的演出能掌握不同的年齡階段的不同氣質。
大學生時代的隨性感,跟後來背負著一條人命因他而死的沉重感,
眼神、舉手投足都能有小故事,也難怪他在長相思演的相柳是大家心裡的白月光。
謝謝檀健次~*
P.S.1
我很喜歡看默契很好的搭檔,劇情故事中培養出來的信任,是為了發展神之默契。
說到神之默契,我心裡警偵劇的天花板不是《信號》、也不是《隧道》,是《怪物》
(呂珍九演的,Netflix剛上)。
兩個從一開始互不信任,到後來默契能跨越時空與距離,
我覺得可以稱得上是神搭檔。
P.S.2
《法醫秦明》之所以會棄劇,因為案件故事有時給我沒頭沒尾的感覺。
不過大雷包是女法醫在解剖室穿高跟鞋,整個士可忍孰不可忍 =.=|||
《唐朝詭事錄》之所以會棄劇,一個是男主角之一蘇無名的台詞口條,
講話都分段,然後都斷在奇怪的地方....
另外一個就是莫名其妙認義女,這個劇情屬於我不能理解的部分。
所以我就決定不要理解了 XD
(我知道認義女是為了讓這個女角色留在故事裡,但她是正四品大官的女兒,
正常狀況是要打昏了、綁起來送回去的,這點我100%支持盧凌風!)
最後希望每個編劇跟演員都可以了解一下不同行業,尤其是電腦相關的,
不要用自己奇怪的方式解讀不同行業。
之前看過一個「防火牆?打掉不就好了嗎?」,害我差點噴髒螢幕....
(電腦的那個防火牆不是那個消防道的防火牆啦... Or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