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ta1樓其實能把粉團拉出來跟控制拉出速度是不錯的設計 12/21 07:37
→ Icta2樓傳統法壓最煩的就是要把底部的粉清出來這件事 12/21 07:38
→ Icta3樓有人嘗試用傳統法壓做這種pull frenchpress,但很容易拉過頭 12/21 07:38
→ Icta4樓設計有其道理,價錢有沒有道理就.... 12/21 07:39
hongtzai5樓愛樂壓加金屬濾網,應該有類似效果XD 12/21 07:55
→ Icta6樓其實效果應該很類似,但是錢很多又在意塑膠的人可以有新選擇 12/21 08:04
和愛樂壓的混合做法有一點不同.
比較接近傳統法壓,
粉浸泡完後, 過濾層只是把咖啡粉濾掉,
讓咖啡液倒出來可喝.
Weber的這個倒過來上提濾粉的設計,
直筒型玻璃壺上方是有開口(壺嘴)的
所以過濾層上提時並不對水產生壓力.
另一個好奇是, 下粉入水後,
攪拌是全自動的
(如果不考慮中軸的螺紋卡粉卡垢)
一般法壓可以自己拿湯匙攪,
攪完再蓋上過濾網濾粉倒出咖啡
那個攪的手法是個變數.
像塞風的攪也有講究的
但Weber的這個就沒在管直接攪下去
還是個核心的賣點
上提的速度也偏慢.
咖啡粉浸泡時間拉長水溫會降.
這些在塞風那邊都有考慮.
但在Weber這個產品讓使用者不好調整(?).
以上觀望心得. 純好奇
→ Icta7樓他其實是加壓的,他是靠下方空間的吸力,而不是上方的壓力 12/21 09:45
→ Icta8樓轉得越快,下方被膠圈封閉的空間氣壓差就會越大,吸力越強 12/21 09:46
→ Icta9樓不管是吸或壓,都是強迫熱水推穿粉層 12/21 09:46
→ Icta10樓只要有熱水被迫穿過粉層,就不是法壓式的純浸泡 12/21 09:47
哦對.
不過那個轉圈圈上提的做法
要產生有意義或可變的壓力(像6bar vs. 9bar這種)
可能也要觀察
→ Icta11樓布粉、通道、澀感這些過濾時要注意的問題他也要處理 12/21 09:49
→ Icta12樓旋轉中軸後的粉層會自然平坦嗎 或是會變山丘? 要看實品才知 12/21 09:51
等Weber迷開箱了,
Youtube上的留言一堆拍手的.
真期待
Aerials13樓360鎂 12/21 09:54
lightmei14樓繼9bar摩卡壺後,9bar法式壓也要出現了嗎 12/21 09:59
9Barista是硬派9bar,
這個壓力不明
可能接電動起子有機會
vein82815樓光是想像要怎麼洗那個中軸就頭痛 12/21 10:24
→ Icta16樓那個螺紋是訂製的粗淺螺紋,不是螺絲那種,應該沖一沖就好 12/21 10:46
steve101217樓法壓的攪拌影響太小了 半自動化反而方便 12/21 11:19
法壓一般是下粉後小攪一下.
各種用浸泡為主的短時間沖煮法都有簡單的攪拌
讓粉吃水均勻就好
一直攪會怕過萃.
特殊手法是故意攪過後強制下水.
縮短浸泡時間.
Weber的這個設計是像洗衣機一樣從頭攪到尾.
然後還泡著粉慢慢過濾.
所以才令人好奇啊.
→ Aerials18樓會拍片真的很重要呢 12/21 12:26 → Icta19樓愛樂壓手法攪十秒鐘以上的也不少,過萃倒不會是問題 12/21 15:58
→ Icta20樓很多浸泡法攪拌要攪拌到懷疑人生,萃取率才可能23~24% 12/21 15:59
→ Icta21樓反而是過濾那段如果粉層不平均才容易出雜味 12/21 16:00
maring03122樓總要跟一次的啦 12/21 17:27
maring03123樓是不是跟aram手動義式的很像啊? 12/21 17:30
afyun24樓這種沖煮概念讓我想起古早以前的Clover 12/21 18:26
Jochum25樓聽到Icta大提到山丘。我用hario switch都是山丘。 12/25 15:05
→ Jochum26樓雜味是沒有。我先悶蒸30秒。學Hoffman把濾杯晃一晃轉一轉 12/25 15:06
→ Jochum27樓。30秒後注水。浸泡2分鐘,攪拌大約30秒。 12/25 15:08
→ Jochum28樓希望可以聽到Icta大的建議。謝謝。 12/25 15:08
→ Icta29樓只要最後一個動作是讓水旋轉,幾乎都會有小山丘 12/26 14:25
→ Icta30樓不過v60之類的結構小山丘影響不大,水會自然走旁邊流掉 12/26 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