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少上PTT,針對這幾個好問題來回應一下
: → whoisfriday: 區塊從32MB一路調到2GB了,網路傳輸速度,電腦處理能力 01/05 12:20
: → whoisfriday: 電腦儲存容量,都還是假設停留在現在? 01/05 12:20
具體來說現在的網路傳輸速度和容量大小差不多剛好容忍1MB區塊每一塊都滿載的程度
即使是這樣,也是會因為sync不同步而造成區塊分岔的偶然情況
如果區塊的大小成為32MB,先不說每一塊都塞滿,算每一塊都塞到六成的話也有19MB
那麼現有網路條件之下,不同步造成自然分岔的情況是必然更加嚴重
另外就是,如果區塊的設置太大,造成空區塊或是用量過低的話,也是風險
並不是純大就純好,如果礦工直接設定區塊沒塞滿到某個比例的時候根本就不挖的話
出塊速度就會失常,算力也會失常,那安全模型就會破滅
所以現在的BTC處於一個對應現在的科技狀態正好均衡的狀態
這個狀態對於小額末端支付會比較不方便,但是整體的運作是達到一個好的均衡
所以市值才會不斷上升,所以參與者才會增加
因為參與者對於這個價值載具的穩定性有了預期
: 推 whoisfriday: 很明顯兩者都可以做到.但BCH還可以應用在日常消費上, 01/05 12:32
: → whoisfriday: 這樣不是更好嗎!? 01/05 12:32
原文挑了支付來討論,所以我用支付來回答
實際上不論是BTC或是BCH都追求除了支付以外最重要的性質:Better money
中本聰在創世區塊的簽名裡面留下了一段訊息:
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
也就是2008金融海嘯之後的銀行紓困
這個訊息為什麼重要?因為這暗示了法幣天生的缺陷,就是長期會由發行主權恣意操控
並且受到銀行的控制與任意擴張
這世界上的所有主權貨幣,美元也不例外,在100年的跨度都會失去95%~99%的價值
這件事情在2008金融海嘯之後更加嚴重,全世界所有的主權貨幣都會去稀釋自己的貨幣
請你思考一下,全世界都在印鈔、發債、刺激經濟
每年都有人喊各國國債比例過高,國家要破產,但很多地方都持續增發,為什麼?
因為持續增發之後,透過通膨來對過去貨幣貶值,讓過去的名目債務縮水
然後新發債的總量上升,不但可以還舊債,還可以刺激經濟
代價是什麼?是民生消費必然逐年提昇,資產價格必然長期上升
為什麼各國央行有"通膨目標"?有的是2%有的是3%,但為什麼不可以是0%或是-1%?
因為國債會馬上崩潰,所以為了維持國債的無限擴增,主權需要強硬塑造通膨
(日本是一個有趣的例外,但是這裡不展開話題,不然真的非常長)
這種愚蠢的結構甚至有一個專有名詞:Modern Monetary Theory (MMT)
所以,所有的儲蓄都會被長期懲罰,這是被"現代經濟框架"所設計好的事情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任何的主權貨幣都不是你真正的長期資產
真正的長期資產,是不受貨幣貶值的稀釋效應影響的"Hard Assets"
像是什麼?房地產,黃金,長期性質難以被改變,所以是"硬"資產
並且在這樣的銀行體系之下,你存在銀行的錢並不是你的錢
而是銀行用來擴張債務與貨幣創造的基礎
這部份有興趣請去youtube搜索Money creation
假設存款準備金率是10%,你存在銀行的10萬元最終會因為銀行的借貸而創造100萬元出來
現代意義的"錢"實際上是透過"債務"創造
你的存摺與存款證明,實際上是一個借條,是銀行跟你借錢的借條
在你存進去的那一瞬間,這錢就不是你的了,除非銀行還你
實際上如果所有的存款戶同時去要銀行"還錢"(提款拿出自己的錢)的話
銀行就會馬上倒閉,這就是"擠兌",暗示著銀行才是決定你"借"他的錢怎麼用的主體
中央存款保險保障你200萬以內的存款安全,這暗示著風險是透過保險來對沖
並不是如任何人所以為的"存進去了就是我的錢"
這個風險在2008年開始被很多人意識到,促成了比特幣的誕生
比特幣的真正含意,是"去除了銀行這個中間人的角色,並且沒有人能稀釋你的錢"
"Better Money"
因此比特幣除了交易支付之外,他有價值儲存的機能,這是比特幣性質的二元性
因為透過規則、賽局理論、去中心化,達到這東西難以摧毀
就像九頭蛇一樣,砍到其中8個頭,剩下的一個也會把8個頭全部長回來
比特幣有多少個頭?以現在的節點數量來說,最少有兩萬
如果加上使用Tor net的隱藏節點的話,估計是10~20萬
這代表的意義是就算世界發生了WW3,主權國家大多都毀滅了,BTC也很難被毀滅
網路一恢復,只要有節點存活,比特幣就存活
這樣的強固性,容易攜帶性,無法變造的特性,會讓人產生價值預期
這個價值預期會在很常的跨度慢慢拓展,具體來說從2011到現在持續拓展
理想的情況下當然是支付與價值兩種特性都有,那就是完美的Money
但如同前面推文所提到,這個結構存在Blockchain Trilemma
註定了他不能所有方面都一步到位
而是一邊隨著接受度上升,一邊解決當下最嚴重的問題,一邊成熟
在這個二元性與trilemma之中,BCH選擇了支付的理想優先,BTC選擇了價值的理想優先
(所謂價值這裡指的是"沒有人可以bailout,沒有人可以稀釋"的概念)
但兩者都並不是放棄了另一種理念
BCH認為"價值自然會產生,所以支付要優先"
BTC認為"價值與生存強度要最優先保護(保護預期的可靠性),基於這個條件之上發展支付"
結果就如同你所見,從2017~2025約7年半的時間,兩者往自己設定的理念優先度前進
成就了現在的"BCH真的很好用,但是市值沒有受到市場認可"
以及"BTC的市值受到市場認可,但日常使用不方便"
所以,廣義比特幣的理想與價值當然不是只有"支付"這個機能
價值要能交換之前,必須要先能儲存,一個不能儲存價值的東西再容易交換也會死亡螺旋
這也是"錢"這個東西的基本定義,你必須要預期"錢"在一個時間跨度是可以保持價值
最初"錢"可能是養雞的人跟種稻米的人分工合作專責專工,達到總效率最大
可是雞每天生蛋,稻米在那個時代可能一年才收穫一次
如果種稻米的人在收成的那短短的期間不能賣掉的話,米就會壞
或者養豬、養牛這種長跨度的生產力也是如此
如果換回來的價值載具 "只是很容易交換" 那這個載具並不一定保證價值
一定是交換回來的東西 "在長時間跨度保有他的價值" 之後才考慮提昇交換的便利性
你不能 "米在秋天收穫,我在隔年的夏天要跟別人買雞蛋的時候再賣米換錢買雞蛋"
而是 "秋天把米賣掉之後,獲取保存價值的錢,隔年夏天可以買雞蛋"
因此方便並不見得是一個Better Money的充分必要條件
甚至方便是可以分領域來看的,這世界上的錢的轉移用途並不是只有零售
黃金也很不好用來支付,但憑什麼黃金一盎司要價2660美金?
因為他的不變性,造就了價值儲存性
所以BCH的便利性一定保證了他在競爭中處於優越地位嗎?
如果你看的是每一次支付的成本,以及區塊的運作順暢度的話,那或許是
但如果你看的是每一個區塊有多少人用、傳輸多少價值、市值多少、節點有多少
、參與的運算力有多少,那BCH真的在過去的七年半證明了他的優越性嗎?
我打一個問號
: → whoisfriday: 為機器認電子訊號比紙鈔快,還不會出錯.如果今天要你 01/05 12:34
: → whoisfriday: 先把紙鈔換成讀卡紙,再去搭捷運,這樣誰可以接受?! 01/05 12:35
: → whoisfriday: BTC的閃電網路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樣,己經是電子錢了,但 01/05 12:36
: → whoisfriday: 我要先換成另一個電子錢才能日常應用,這不能稱"方便" 01/05 12:37
: → whoisfriday: 吧? 01/05 12:38
閃電網路鋪設好可以使用的環境,然後需要時間讓環境的使用度上升
這在任何科技都是如此的,3G手機網路也不是第一天上線就大家100%採用
到現在都不是所有人都轉用5G,也不是所有人的應用都必須要5G
新的科技一定是科技本身準備好了之後,應用才會有機會活絡
: → LaPass: 一個劣幣逐良幣就能解釋的道理,今天手上都有同價值的btc 01/06 14:20
: → LaPass: 跟法幣,你要買車,所以轉帳費用的比例可以忽略不計。 01/06 14:21
: → LaPass: 你會留未來還可能上漲的btc,或是未來汽車可能漲價的法幣? 01/06 14:22
: → LaPass: 汽車漲價 = 法幣貶值 01/06 14:22
很有可能,因為要從支付的便利性打贏並取代法幣是不現實的事情
而是必須要先成為比法幣好的價值載體,然後才有Metcalfe's Law發展支付便利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