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懂攝影,只是愛按快門)
從小就很喜歡蔡斯鏡頭發色,只是用Nikon單眼也沒預算養兩套系統的我只能乾眼。
二十一世紀CONTAX品牌結束後,Zeiss把同樣的鏡片結構配上各家接環重新做成ZF ZE ZK和ZF.2重新上市,我的Nikon機身終於可用,不用再看著朋友的CONTAX 系統乾瞪眼。
前幾年終於收到一顆不錯的Distagon 2,8/21 ZF.2 (這個系列在停產被Milvus取代後被稱為Classic,但以下皆簡稱D21),蔡斯的21mm定焦鏡一向是招牌必收焦段之一,不管是底片時代的G21還是自C/Y移植過來的D21,手感佳、顏色美、超廣角以泛焦方式就可以解決手動鏡的對焦需求,拍拍風景建築方便好看。
https://i.imgur.com/wRWcdhG.jpeg
(本篇所有照片皆為原圖直出SOOC)
https://i.imgur.com/AONx3ps.jpeg
https://i.imgur.com/TZULZKU.jpeg
https://i.imgur.com/9SQ0fE7.jpeg
https://i.imgur.com/z8itVfk.jpeg
https://i.imgur.com/0GsOg6w.jpeg
只是說雖然滿足了身為Nikon玩家內心吃蔡的需求,在爽拍照片之外D21仍有其不便之處:82mm的鏡頭口徑。配在FM2或D750上雖然重量不是問題,但即使一機一鏡輕裝出遊要不要選帶這顆總是考慮再三,畢竟蔡斯的身價和鏡頭本身的作工,前面這麼大頭要進出相機包總得小心翼翼,由不得你快取快收。
想帶,但很難帶的鏡頭;到後面就會變成越來越少帶,存在感越來越低。
2023年開放思考有沒有必要升級成無反系統,Nikon Zf的上巿是決定的最後一根稻草。衝著第一波上巿和FTZ ii轉接環特價加購就頭也不回刷下去,即使在當時也一邊疑惑如果只是要轉接現有的F接環鏡頭,自己為什麼不選擇幾乎同時上巿而相對經濟的Sony A7C2.
當然這顆D21一樣可以接上Zf,只是這樣接的缺點從一開始的大頭進化成加長的大頭…
https://i.imgur.com/CdXGiLc.jpeg
但既然從單眼走向無反,本來只能借人家鏡頭的Nikon變成全球最大香爐,從F接環有限的選擇變成現在Z接環的什麼都可以,突然整天可以做的白日夢就變多了,於是,在一次的機會下,這個夢成真了。
https://i.imgur.com/Kr5lzf5.jpeg
看起來也蠻協調的嘛…但偶爾還是想問自己一句話,既然Loxia 2.8/21(以下皆稱L21)是最終的方案,為什麼不直接買A7C2就好…
(但我還是比較喜歡Zf外觀和操作感)
從D21變成L21,倒不擔心畫質或色調的差異,一開始擔心兩者的變形度看起來也還好。而Loxia 透過ETZ21 Pro轉接後鏡頭資訊還是完整的保留。
但從D21換成L21後,最大的差別不是畫質的提升,而是縮小的體積大幅增加帶出門的意願。兩者體積相比真的差很多。
https://i.imgur.com/Y8u5zHs.jpeg
背著Zf出門通常是一機兩鏡的輕便設定,而絕大多數時間放在包包裡的第二顆鏡頭都是L21。一個月帶L21出門的次數大概比一季帶D21出門的次數還多…
剩下就是隨意放一些Zf + L21的照片囉!
https://i.imgur.com/1qwJPBz.jpeg
https://i.imgur.com/QgNc0pm.jpeg
https://i.imgur.com/7WXlJTk.jpeg
https://i.imgur.com/u3WC9nG.jpeg
https://i.imgur.com/Rk4hhUm.jpeg
https://i.imgur.com/gUikJMT.jpeg
--
Sent from nPTT on my iPhone SE (2nd gener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