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 Maori: 我補充一下,就算沒開吊隱除濕機,單開全熱,說真的我也感 06/06 12:08
: → Maori: 受不到濕度有什麼大幅上升的感覺(室內通常會開冷氣或暖氣) 06/06 12:08
降溫才會析出水氣,暖氣會降低絕對溼度,所以外部氣體進來濕度會進一步降低
與冷氣的狀況是相反的
: → Maori: 我無意介入你倆的紛爭,我只是以一個半年的使用者分享心得 06/06 12:09
: 推 Maori: 真實使用狀況是...我全熱大概有人就會開,除濕機則是感覺 06/06 12:16
: → Maori: 濕度明顯高(如下雨天)的時候才會開,開啟時間比例約5:1吧 06/06 12:17
: → Maori: 因為我太太對濕度很敏感,我們也有裝設不少監測溫溼度的儀 06/06 12:19
: → Maori: 器,但目前並未出現開全熱反而覺得濕度上升的情況,但我會 06/06 12:19
: → Maori: 多注意看看是不是我觀察有誤,有心得再上來回報 06/06 12:20
冷氣剛開啟時,壓縮機運轉,出風口溫度很低,這時候會大量除溼
,等到室內溫度降低,壓縮機停止運轉或是低速運轉,出風口的溫度也相對提高,
出風口與室內溫差小,冷氣的除溼能力就會大幅降低,如果有濕氣持續輸入
,濕度就會開始上升,你把吊隱除溼機關掉一天就知道答案了
: → Maori: 不過,有裝全熱的話,順便裝台吊隱除濕(空間允許的話)是不 06/06 12:21
: → Maori: 錯的選擇,這些裝的人少,多分享經驗討論一下 06/06 12:22
水量可以用物理公式推導的
夏天台灣常見室外30度左右,濕度80~90%,室內開冷氣26度,濕度除溼保持60%
,對照空氣線圖,兩種空氣的含水量差距大概 1kg的空氣會有 10g左右,外部
空氣進入室內降溫之後,就會在室內析出。 如果以通風量100CMH, 1CMH空氣
重1.2Kg來說(1.2*100)*10g*24小時/1000 = 28.8公斤的水
全熱可以減少50%或以上的水量,但還是有15Kg的水量,這些除溼量都不包含
人體散發,廁所,廚房等等會額外的水蒸氣,算入這些除溼量還會更多
全熱或是新風系統,滿常會聽到說除溼量不多,你從物理原理回推就可以知道
,如果外部與室內的條件都滿足以上所說(至少夏天常見),變因在通風量
全熱機器因為管路的關係,特別是塞大台機器又不想影響房屋挑高等等
常會安裝的很奇怪,導致管損量很大或是嚴重短循環,實際交換的風量少了,
自然除溼量就少了,但二氧化碳濃度就會比預期的高很多()
如果全天候都不開門開窗,室內會覺得悶的話,二氧化碳濃度通常在1500ppm或以上
有興趣可以加入二氧化碳監測,你會發現更多有趣的概念的
最後是如果要大量通風,保持室內CO2 600ppm以下,最好配上吊隱式除溼或是設計
可以讓除濕機擺放連續除溼的管路與排水,才不會倒水倒的很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42.51.163 (臺灣)※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appliance/M.1591418815.A.CB9.htmlMaori1樓你太認真了,人生真的不需要事事都講到非贏不可....我看不 06/06 15:23
→ Maori2樓懂也不想看懂...我只提供我親身使用經驗,你知不知道我有好 06/06 15:23
→ Maori3樓幾天不曾打開除濕機只開全熱也沒覺得濕度大幅上升?除了體 06/06 15:23
→ Maori4樓感沒感覺、監測數據也沒特別觀察到,我分享經驗而已,沒要 06/06 15:23
→ Maori5樓幫誰,不要覺得故意冒犯你....你戰線不要再拉長了.... 06/06 15:23
沒有什麼贏不贏,你想太多了,正確的資訊才是重點,我是看了你寫多討論才回文的,如果
沒要討論寫這句是???台灣全熱之所以這麼不流行,就是相關正確資訊太缺乏了,如果有說
錯的地方也很歡迎指正
→ andy9786樓這串討論很有意義啊 06/07 12:28
→ andy9787樓至少都懶得看也知道以後要加裝吊隱除濕 06/07 12:28
Maori8樓其實不是不想討論,是不想跟只想講自己話的人討論...其實 06/07 17:17
→ Maori9樓你講的東西物理上數學上應該都是對的(雖然我沒認真看),但 06/07 17:18
→ Maori10樓其實你就像個醫生只用書本或過去經驗上判斷某個病徵是怎樣 06/07 17:19
→ Maori11樓卻沒有好好聽病人真正的感受 只認為對方是錯的 我是對的 06/07 17:19
→ Maori12樓就像我跟你講...我只有雨天才開除濕機...你還叫我關掉整天 06/07 17:20
→ Maori13樓看看...就知道誰只顧著講自己的...完全沒認真在傾聽... 06/07 17:20
所以大多數時間沒開除濕,在台灣夏天即使一般家庭沒額外通風,濕度都會過高了,通風後
濕度變低,這內容根本違反一般物理原理,而且你還說家裡有注重濕度控制,你的內容太不
合理了。 全熱在冬天與夏天作動的邏輯不太一樣的。
Maori14樓請問你哪裡看到我說通風後濕度會降低?從頭到尾我只說:感 06/07 22:07
→ Maori15樓受不到濕度大幅上升的感覺、未出現覺得濕度上升的狀況, 06/07 22:07
→ Maori16樓結果被你講成通風後濕度變低、我的內容太不合理?如果是你 06/07 22:07
→ Maori17樓曲解,是不是該像個成熟的人道歉? 06/07 22:07
→ Maori18樓另外,我有兩個小孩輕微過敏,所以我不僅注重濕度控制、二 06/07 22:07
→ Maori19樓氧化碳也都有偵測儀器(雖然這跟過敏無關), 06/07 22:07
→ Maori20樓我沒那麼無聊出來故意反駁你,又沒任何好處。也許某些原因 06/07 22:07
→ Maori21樓讓你對濕度特別敏感,但,這不代表所有人都跟你一樣。 06/07 22:07
台灣正常濕度大概都70%以上,如果我的中文理解沒問題,有人說濕度有在控制一般都是指6
5%以下,夏天濕度高的時候,即使沒下雨,室外80%以上也很常見,濕度有控制的意思是??
這不就是沒開除濕,室內濕度會降低的意思不然是??
我也沒那麼無聊為了反駁而反駁,資訊是否正確才是重點,這些設備再怎麼厲害也會符合基
本物理原理的,不合理的事情存在一定有原因
haydou22樓敢問樓主,既然您說資訊正確與否才是重點,那您之前說六吋 06/07 22:57
→ haydou23樓管在台灣無解,那是否算錯誤的資訊? 06/07 22:57
六吋管在一般家庭本來就是超級難處理,六吋管15公分,一般封版要預留10公分,經過的地
方都要降25公分,大梁下一般不到250,有些案子甚至只有220cm再扣掉25公分有多悲劇?!
正確安裝沒有過多風損在一般家庭本來就是幾近無解了。太多案例是為了高度安裝的亂七八
糟,管損超過50%以上
→ haydou24樓剛剛回錯篇,原原原po有提到他有客變穿樑套管,所以您提 06/07 23:45
→ haydou25樓的問題不會發生在他身上 06/07 23:45
haydou26樓而現在有些建商會預留穿樑孔,有些也願意接受客變,我查 06/07 23:49
→ haydou27樓到一個洞大概400,聽說不分大小 06/07 23:49
→ 本人28樓一般梁是不能預留六吋管的套管的,因為會影響梁的強度 06/07 23:50
→ 本人29樓真要留也是四吋兩隻並聯,這樣比較不影響梁的強度 06/07 23:52
→ 本人30樓另外全熱要一進一出,兩隻管,再加上冷氣管,你家梁上短 06/07 2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