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友Po文)
備考期前輩們的心得文跟書單對我幫助很大,這次終於上岸,希望透過自己的心路歷程,
能夠陪伴在文化行政路上努力的夥伴~
ㄧ、個人背景
大學及研究所均為藝術相關科系,大學畢業開始準備文化行政考試,有上補習班函授,並
考過6次地特、2次普考、5次高考。
二、整體準備方法
(一)讀書時間分配
1. 全職考生時期:以每天至少8小時為目標;約兩年半考上普考。
2. 在職考生:考上普考後邊工作邊備考,以假日8小時為主,平日1-2小時為輔(每週頻
率彈性調整);約2年半考上高考。
3. 整體時間分配:分三階段(補習班-> 唸教科書->考古題)。
4. 考科分配:以一個禮拜為週期,習慣每天準備一科,考試前夕(考古題二刷)轉換成
依照考試時間表準備。
(二)做筆記:分成唸書筆記(依個人習慣製作)、考古題筆記(依照考古題設計自己的
答題模組)、考場休息時間閱讀的筆記(精簡前兩項筆記)。
(三)考古題準備方法
1. 以10年為基準:重要的概念會以不同面貌重複出現,刷考古題可以掌握論述結構,若
考試遇到看不懂的題目也能讓自己冷靜並寫出東西。
2. 建立答題模組:參考不同補習班、參考書的詳解,並搭配教科書的案例替換。
3. 培養手感:我考試會使用固定的筆,所以平時考古題練習也都用同一種筆(熟悉筆的
重量、出水量、書寫速度),還有買練習用的考題紙(習慣考古題的篇幅)。
(四)要有強科,弱科不要太弱:補習班當初說所有科目要盡可能達到平均上榜的分數,
並有至少1科的強科;我個人狀況是因為我文政跟文資考科真的太爛(今年兩科合併為ㄧ
科,但我還是很弱),努力救之外,就要靠強科拉分數。
(五)把握每次的考試機會:考過多次的我,經常體會落榜的挫敗,但我認為有機會去考
試一定要去,一方面只有去考試才有上榜機會,二方面我在考場發現,文化行政幾乎每一
堂考科,考生數會減少,所以考到最後一科的人,上榜率也提升了。
三、各科的準備方法
(一)國文英文法學
1. 國文:補習班教材、搶救國文大作戰。
2. 英文:補習班教材、考古題、高中7000單。
3. 法學:補習班教材、考古題、憲法法條。
(二)文化行政與政策分析
熟讀相關法規外,各種文化政策、時事都可能成為題目,但我不善於政策分析,分數都很
低...如何準備都準備不起來,沒辦法給予太多準備建議。
1. 林會承《臺灣文化資產保存史綱》
2. 郭為藩《全球視野的文化政策》
3. 補習班教材
4. 案例:「國家文化資產網」
(三)本國文學
這科是我剛開始準備最為辛苦的科目,考題也經常看不懂,後來扎扎實實的看了很多專書
、台文所考試的建議書單、台大出版中心的書(了解當前文學研究的趨勢、學界普遍的論
點),把基本功鍛練起來,分數就會好很多。
注意當年考試有沒有遇到重要的文學事件(像是我有遇到新文化運動百年、俗文學研究的
突破、楊牧的研究等等),因為考題可能會與之相關。
文學史書單:
1. 台文史/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註解版)》:葉老的書很適合打底。
2. 台文史/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上下冊)》:內容完整,可以作為案例索引,進一步
去找可以發揮的文學作品去閱讀。
3. 中國文學史/宋裕《中國文學史試題詳解800題》:搜集各大專院校中文系所的考題,
適合概覽了解文學史的考題樣貌,但我沒有基礎,剛開始閱讀效益不大;建議先讀葉慶炳
的書,再搭配這本。
4. 中國文學史/葉慶炳《中國文學史》2冊:非常適合打底。
相關研究書單:
1. 台文作品/施淑《日據時代臺灣小說選》:輕鬆閱讀之餘,也可以加深答題論述作品的
深度。
2. 台文研究/黃美娥《世界中的台灣文學(台灣史論叢文學篇)》:了解當前學界見解,
有助掌握考題要考的概念。
(四)藝術概論
自身背景是偏西方現代藝術,對於古典藝術或是東方藝術的知識比較薄弱,所以有花時間
補足相關知識。
1. 《藝術概論》:陳瓊花或謝東山都有出版,可以選適合自己的。
2. 宮布利希《藝術的故事》:西方藝術入門書,簡明清楚。
3. 李霖燦《中國美術史稿》:中國藝術史基礎建立,按照時序編排並舉例說明各朝代最
具代表性的作品。
4. 時事:大型博物館、美術館的展覽。
(五)文化人類學
這科是我備考期間讀起來最有興趣的科目,有些內容可以與文資或文政相呼應,案例也會
與文資共用。
1. 科塔克《文化人類學》:非常適合打基礎,兼顧理論及應用面向。
2. 黃應貴《反景入深林》:可作為答題中的台灣案例。
3. 補習班教材
4. 案例:「國家文化資產網」
(六)世界文化史
前幾次考試原本有這科目,後來刪除了,但歷史可以作為其他的基底,如果有餘裕也可以
找一些相關的資料、歷史系所的書單。
四、總結
備考期間一定會有徬徨、也會遭遇他人質疑或自我懷疑,但要相信,這段期間花費心力所
唸的書,都會累積成自己的實力,祝福大家順利上榜!
公職並非人生唯一出路,求學路上有位老師曾說:「世界上沒有白走的路,只有很累的路
。」不論進入公職與否,這些過程都是我們的養份。
最後,希望我們都能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