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子在公開後貼水消失?
為避免近因偏誤,我們應該查找最久的歷史數據。
——————————
諾貝爾經濟學得主Fama and French的發表:
1993年 Common risk factors in the returns on stocks and bonds.
1998年 Value versus Growth: The International Evidence.
——————————
美國股市(Jan 1993 - Dec 2021):
基金名稱 年化報酬
VTSMX 10.62%
DFSTX 10.90%
DFSCX 11.67%
國際股市(Jan 2000 - Dec 2021):
VTMGX 4.11%
DFVIX 5.79%
DFISX 8.68%
DISVX 9.10%
新興市場(Jan 1999 - Dec 2021):
VEIEX 8.55%
DFEVX 10.42%
DEMSX 11.70%
——————————
在2018年的“Characteristics of Mutual Fund Portfolios: Where are the Value Fun
ds?”
作者從規模、價值和動能等風險因子,對主動型共同基金、 ETF和避險基金的投資組合進
行了全面分析。
研究中的數據樣本涵蓋1980-2016年,包括 2,638檔基金(574 檔“價值”基金、1,130 檔
“成長”基金、955支ETF 和 114 檔避險基金)。
最後作者發現主動型基金不會系統地持有具有高報酬特徵的股票,因此資金流入不太可能
降低樣本期間內因子溢酬(貼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0.35.5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oreign_Inv/M.1642571244.A.9CD.htmlSunMoonLake1樓按讚訂閱 01/19 14:20
mackdaddy2樓謝謝清流君 01/19 15:45
icelaw3樓感謝熱心分享 01/19 16:24
maplefff4樓我指的是現在, 近代ETF興起之後, 很多資金流入去追求這 01/19 18:54
→ maplefff5樓些因子溢酬, 在近期已經幾乎看不到貼水的效益 01/19 18:56
maplefff6樓理由很簡單, 因為指數ETF分散的風險後, 購買這些因子ETF 01/19 19:00
maplefff7樓的人可以很簡單在長期得到更高內在報酬率。 01/19 19:02
→ maplefff8樓你知, 我知, 別人也知, 當然會導致資金流入推高價格 01/19 19:03
maplefff9樓 01/19 19:11 → ffaarr10樓舉vtv說資金流入,可是不知道成長股vug的規模比它還大嗎? 01/19 19:45
→ ffaarr11樓然後有些因子本來就可能10年都落後,要這樣證明還不足。 01/19 19:46
ErnestKou12樓可是主動投資人照樣追求成長股啊。我是覺得 value tilt 01/19 20:46
→ ErnestKou13樓剛好去吃這塊豆腐吧 01/19 20:46
→ avigale14樓也許投資人雖然是被長期報酬比較高吸引進場,但大多數的 01/19 21:01
→ avigale15樓卻等不到報酬實現就退出,才被堅持到最後的享受到? 01/19 21:01
joey020716樓近年資金流入爆量是全市場現象 不僅限於價值股 01/20 07:07
ab30404417樓value tilt需要拉長時間才吃得到 談短期無意義 01/20 09:54
ab30404418樓因為大型成長股對機構還是顯而易見的安全標的 01/20 09:55
SweetLee19樓因子到底有沒有失效短期真的很難證明 我個人是認為要在 01/20 19:33
→ SweetLee20樓AI投資(要真AI不是現在常見的假AI)更興盛以後 才會吃 01/20 19:33
→ SweetLee21樓掉人類行為偏誤造成定價錯誤的多餘報酬 01/20 19:33
→ SweetLee22樓至於風險造成的因子溢酬 應該不會被吃掉 01/20 19:34
jksen23樓不太懂四樓在說什麼,這篇文不就解釋清楚了嗎 01/21 01:57
→ jksen24樓10年化太短,比較三個成立時間不同的總年化也沒什麼意義 01/21 02:01
slchao25樓高利率和價值因子的關係?近代利率一直偏低,直到最近要 01/21 12:05
→ slchao26樓調高利率,大型價值股才稍微回神 01/21 12:05
lgfire27樓推清流君~ 01/21 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