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穿隧效應來看,粒子是有機率穿過能量比它高的位能牆
: 人類是由無數個粒子組成,牆壁也是由無數個粒子聚集而成
: 那麼同理可證
: 人類其實是有機率直接穿牆的,對吧?
: 只是機率很低很低
: 但是應該比肥宅脫魯機率高吧?
: 有沒有物理系的出來開示一下?
想要穿牆,就必須用到量子力學來解釋。
以
,因為其定律都是建立在「物質由許多堅硬的
小球構成,除非受到推動,否則不可能移動」,物質不可能突然從某個地方消失,
又突然從某個地方出現,換就話說,要嘛在你與牆壁接觸時反彈回來,要嘛和牆
一起同歸於盡。
不過,這項主宰科學界150年的定律在1952年被海森堡、薛丁格等人所發明的量子理論
推翻!因為根據此理論,粒子的特性正是如此!
註:早在1905年,愛因斯坦證實了光波也可能表現出粒子般的特性,
1920年,薛丁格想到了電子等粒子也可能展現出類似波的行為。
這些粒子並不像顆光滑的圓球般,而是沒有形狀可言,『不確定性」則是是它們的基本
特性。我們只能說它們在某個時刻會有多大的機率出現在某個位置,這個機率的大小
就是所謂的
「波粒二象性」小球構成,除非受到推動,否則不可能移動」,物質不可能突然從某個地方消失,
又突然從某個地方出現,換就話說,要嘛在你與牆壁接觸時反彈回來,要嘛和牆
一起同歸於盡。
不過,這項主宰科學界150年的定律在1952年被海森堡、薛丁格等人所發明的量子理論
推翻!因為根據此理論,粒子的特性正是如此!
註:早在1905年,愛因斯坦證實了光波也可能表現出粒子般的特性,
1920年,薛丁格想到了電子等粒子也可能展現出類似波的行為。
這些粒子並不像顆光滑的圓球般,而是沒有形狀可言,『不確定性」則是是它們的基本
特性。我們只能說它們在某個時刻會有多大的機率出現在某個位置,這個機率的大小
就是所謂的
當中的
物質波。
波有一個特性,那就是它穿越障礙物取決於障礙物的尺寸和波長之間的關係。
當你對著牆壁大喊,你會發現絕大部份的聲音都被牆壁給反射回來,不過,仍然會有
極少部分的聲音穿牆而過,這就是波的一個特性:要如何能穿越障礙物是取決於障礙物
的尺寸和波長之間的關係。
同理,物質波不會被障礙物給阻隔,而是在其中衰減,這意味著它能夠穿越有限尺寸的
障礙物(必須考慮到障礙物的寬度、物體的質量以及障礙物與物體之間的能量差),
並出現在另一側,這就是所謂的
「量子隧穿效應」波有一個特性,那就是它穿越障礙物取決於障礙物的尺寸和波長之間的關係。
當你對著牆壁大喊,你會發現絕大部份的聲音都被牆壁給反射回來,不過,仍然會有
極少部分的聲音穿牆而過,這就是波的一個特性:要如何能穿越障礙物是取決於障礙物
的尺寸和波長之間的關係。
同理,物質波不會被障礙物給阻隔,而是在其中衰減,這意味著它能夠穿越有限尺寸的
障礙物(必須考慮到障礙物的寬度、物體的質量以及障礙物與物體之間的能量差),
並出現在另一側,這就是所謂的
。
至於原po的答案:
是否願意接受祝福(Y/n?) Yes!
是否願意接受量子論(Y/n?) Yes!
恭喜你,你可以穿牆而過了至於原po的答案:
是否願意接受祝福(Y/n?) Yes!
是否願意接受量子論(Y/n?) Yes!
。
那麼,你會問,為什麼從來沒有人觀察到這種神奇的「穿牆」行為?
ps.如果你是想知道如何「翻牆」,請左轉google。
因此
人的物質波波長在10^-34次方公尺那麼,你會問,為什麼從來沒有人觀察到這種神奇的「穿牆」行為?
ps.如果你是想知道如何「翻牆」,請左轉google。
因此
,這比原子核的直徑更小,以目前的技術是無法
觀察出人體的波動性質,自然而然也顯現不出波的行為。
再舉個例,一顆質子要穿過能量比自身多1電子伏特的障礙物(假設障礙物的寬度為
1埃(10^-10次方公尺)的機率約為10^-38。
所以說人想要穿過牆,套句三師兄的話︰「
這或然率低過零啊!觀察出人體的波動性質,自然而然也顯現不出波的行為。
再舉個例,一顆質子要穿過能量比自身多1電子伏特的障礙物(假設障礙物的寬度為
1埃(10^-10次方公尺)的機率約為10^-38。
所以說人想要穿過牆,套句三師兄的話︰「
」
最後,如果你仍要穿牆而過,嗯,看看電影《劍雨》中的陸竹:「我願化身石橋,
受五百年風吹,五百年日曬,五百年雨打,但求此少女從橋上走過。」
你可得比這位
抖M蘿莉控最後,如果你仍要穿牆而過,嗯,看看電影《劍雨》中的陸竹:「我願化身石橋,
受五百年風吹,五百年日曬,五百年雨打,但求此少女從橋上走過。」
你可得比這位
僧人更有心才行。
「要多久」,你問。
「Well,就算你等到世界爆炸、宇宙毀滅,都等不到發生這一機率的事件的那一天。」
☜ 成為你朋友中第一個無法脫魯的肥宅。「要多久」,你問。
「Well,就算你等到世界爆炸、宇宙毀滅,都等不到發生這一機率的事件的那一天。」
以上
Reference
1.Wiki
2.不可能的物理學
--
在臺灣,何謂R&D工程師?
1.Reverse and Decap :IC反向工程,去膠,打開封裝,拍照,複製電路佈局。
2.Resign and Die :沒死的就操到辭職,沒辭職的就操到死。
3.Rework and Debug :計畫永遠跟不上變化,變化永遠跟不上老闆的一句話!
4.Relax and Delay :太過於輕鬆(Relax),那麼就要有schedule delay的準備!
但是外派到大陸的臺灣郎,晚上是R (鴨)陪客戶,白天是D (豬)任人宰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