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小子比率冠亞洲 4分之1小學生過重
2024-09-03 02:33 聯合報 記者廖靜清/台北報導
「小時候胖,不是胖」,這句話絕非事實。國內調查發現,小胖子長大成人後,繼續胖的機
率高達七成,而國健署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兒童肥胖比率高居亞洲第一,每四位小學生就有
一位過重,升上國中,更逾三成,台大醫院小兒科內分泌科主治醫師劉士嶢提醒,家長不要
再有「養胖才有本錢抽高」錯誤觀念。
國健署最新統計,我國小學一一一學年度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為百分之廿六點四,相較一一○
學年度百分之廿七點一,下降百分之○點七;國中生一一一學年度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為百分
之卅點二,相較一一○學年度的百分之卅一點二,下降一個百分點。
數字雖略為下降,但仍有很大改善空間,因國內兒童肥胖占比仍位居亞洲各國第一,平均每
四名小學生,就有一人過重,國中生更超過三成,等於全校有三成學生屬於小胖子。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研究員麥揚竣指出,世衛組織將肥胖視為慢性疾病,提出「終結兒童肥胖
」報告,我國也參考其作法,從孕前與孕期的照顧,至學齡期兒童推動促進健康食物攝取、
身體活動及體重管理等全面性策略,並擬定學校端與醫療端的服務流程,希望早期介入及跨
領域合作,減少國內胖小子人數。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建議,教育部應嚴格管控學童營養午餐,避免過度加工
食品。學校也要加強食安教育,鼓勵孩子多吃原型食物,少喝手搖飲等含糖飲料。
劉士嶢則點出台灣兒童運動量不足
現象,他表示,絕大部分家長認為「補習、念書比上體育課還重要」,前一陣子的巴黎奧運
讓全台灣人跟著沸騰,但這運動熱潮只是曇花一現,開學後又打回原形。
劉士嶢分析,台灣父母未將肥胖當成一種疾病,誤以為「小時候胖,不是胖」,這難以改善
兒童肥胖問題。門診發現,因為肥胖就診的幼童個案少之又少,而因擔心性早熟、長不高而
來就醫的幼童個案明顯較多,但引發這二項疾病及問題的癥結點就是肥胖。
再者,胖兒童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研究證實,肥胖提高憂鬱症風險,且容易遭受校園霸凌,
引發焦慮。劉士嶢建議,全民健康意識應向下延伸,強化兒童與家長的健康識能。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82022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