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中午來開匯/協和電廠轉型爭議 王醒之批

八卦

2285

1.媒體來源:匯流新聞網

2.記者署名: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永鴻/台北報導

3.完整新聞標題:

中午來開匯/協和電廠轉型爭議 王醒之批台電「天然氣上癮」不符減碳目標


4.完整新聞內文:


基隆協和電廠轉型為天然氣電廠的計畫引發關注,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台
電公司副總經理鄭慶鴻今(24)日接受主持人黃光芹《CNEWS匯流新聞網》政論live直播
節目《中午來開匯》專訪。


王醒之表示,地方政府在與民眾溝通時面臨諸多困難,因為過去台電與基隆市政府(前基
隆市長林右昌時期)始終向市民傳達一個訊息,即「不讓協和電廠轉型為天然氣電廠,就
必須繼續使用重油發電」,然而,這種二選一的說法忽略了更全面的能源轉型可能性。


王醒之指出,燃燒重油確實會產生大量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懸浮微粒及二氧化碳,相較
之下,改為天然氣發電確實能降低部分污染,基隆市民的疑慮不只是污染排放,而是基隆
長達百年來被3座火力發電廠包圍的歷史問題,包括北部火力發電廠、深澳燃煤電廠及協
和電廠,這些電廠累積的環境污染已經嚴重影響在地居民的健康與生活品質。


王醒之指出,協和電廠改建為天然氣電廠後,依照目前環評報告的數據,每年二氧化碳排
放量將達6,230,000公噸,是目前平均排放量的3倍,與政府提出的2050淨零碳排政策完全
背道而馳。他以「老爺車換新車」來形容這種現象,理論上新設備應該提升能源效率並降
低碳排,但如果改建後的電廠規模更大、排氣量更高,總體碳排放仍將上升,這樣的轉型
是否真正符合減碳目標,值得深思。


王醒之強調,從單位發電效率來看,天然氣電廠的碳排密度可能較低,但從總量來看,整
體排放反而增加,這樣的能源轉型方向不但無法解決空污問題,也與全球淨零排放趨勢不
符。


王醒之強調,即使改為天然氣電廠,污染依然存在,硫氧化物與氮氧化物仍會排放,對人
體健康的影響仍不可忽視。因此,政府在考慮協和電廠轉型時,應該採取更全面、更環保
的解決方案,而非僅限於燃氣發電。他建議,應讓協和電廠直接轉型為再生能源電廠,雖
然發電量可能不如現有規劃的260萬千瓦,但仍能成為基隆地區推動再生能源的示範案例



王醒之也提到,近年來中南部民眾經常指責北部地區「把污染留給南部」,但他認為這種
說法並不公平,因為基隆雖然屬於北部,但其位置相對台北市來說,仍處於「南方」的位
置,長期以來也承受了過量的污染,與中南部地方的處境並無太大不同。


王醒之說,台電一再強調「區域自主電力」,但如果這樣的概念要徹底實行,那麼台北是
否應該禁止使用桃園的水?基隆是否也不能用貢寮的水?甚至是否需要各地區都自給自足
食物?這樣的邏輯顯然不符合區域發展的現實,台灣應該建立區域協調與互助機制,而不
是讓縣市之間陷入對立與衝突。


王醒之強調,能源問題不只是台電的技術選擇,更是一個政治決策問題,政府必須思考如
何讓台灣整體的能源布局更加合理,而不是讓部分地區長期承擔環境污染的代價。他呼籲
政府在推動協和電廠轉型時,應更慎重考量再生能源的可能性,並以區域公平發展為核心
原則,確保能源轉型符合全民利益。


王醒之接續著說,能源政策不僅關係到空污與產業發展,更應與國土計畫相互配合,確保
區域發展的平衡。他指出,台灣推動《國土計畫法》的目的,就是要重新規劃國土使用,
避免不同縣市之間產生相對剝奪感,因此能源轉型不應只是技術選擇,更是政治決策,政
府應該從產業政策層面檢討能源發展,讓國土規劃得以順利推動。


王醒之認為,協和電廠的轉型方向,應該以再生能源為核心,而最適合的選項就是地熱發
電,台灣過去幾年已舉辦多場國際地熱論壇,許多國際地熱廠商對台灣的地熱資源展現高
度興趣,顯示這項技術具有發展潛力。他說,若能讓協和電廠改為地熱發電,將不僅降低
污染,也符合台灣的能源轉型與碳中和目標。


王醒之引用經濟部能源署的官方數據,指出政府計畫在2030年將地熱發電容量提升至
3.4GW,這一數字遠超過協和電廠轉型為天然氣電廠後的2.6GW。他認為,這意味著地熱不
僅可以補足協和電廠的發電需求,甚至還能提供更高的發電量。


王醒之說,目前協和電廠仍在運作的3號、4號機組合計發電量僅1GW,而如果按照經濟部
的目標,未來地熱發電的潛力將遠超基隆目前所需的供電量。因此,他呼籲政府應該重新
檢討協和電廠的轉型方案,避免單純依賴燃氣發電,而是應該優先發展地熱,讓基隆成為
台灣再生能源的示範城市。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影音團隊。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轉載媒體:

https://cnews.com.tw/232170224a004/

6.備註:


只能希望 能早日找到最適合台灣的方式比例

而不是為了發大財 整天造謠抹黑 最後虧損都留給

二十年前才發生過 結果十年前 居然又再來一次 玩不膩

造謠台電藏電 抹黑核四是大弊案 贏來火力發電八九成的非核家園

乾淨的煤 民主的肺 發財的綠 廉價的命 台電的負債黑洞還一直擴大當中






原先反核的德國基民盟改變了態度,表達支持研發新核能與SMR的看法。兩位有志競選總
理的斯潘(右)與梅爾茲(左),都同意核能是競選的主要議題。


德國基民黨魁梅爾茨:若當選總理將提升工業競爭力


最後是拯救德國工業競爭力,梅爾茨認為,製造業是德國重中之重,未來政府在制定每項
決策前,無論是氣候還是勞動政策,都會思考「這是否有利提升德國工業競爭力」。

他也批評2023年4月蕭茲領導的聯合內閣,關閉德國最後3座核電廠的決定。梅爾茨指出此
舉對德國經濟造成「毀滅性影響」,強調重啟與建設新一代核電廠、支持核融合技術,是
未來由他領導的政府的能源政策選項。




德國缺電 梅爾茨拚蓋50座燃氣發電廠
批總理關掉最後3座核電廠 犯了戰略錯誤 電價狂漲 衝擊製造業




補充

6.基民盟/基社盟與現聯合內閣政府在核能政策上的分歧:

(1)兩黨與現行聯合政府在幾個氣候與能源政策上方向一致,如支持氫燃料、氣候中和燃
氣發電等。但雙方在核能發電上有顯著的差異。

(2)德國政府於2023年4月關閉最後三座核電廠,達成非核目標。然而基民盟/基社盟部分
成員則持不同態度,曾於2024年1月發表「海德堡宣言」,主張重返核電,並將核能列為
實現氣候中和的能源選項之一;另亦呼籲針對剛退役的核電廠是否重啟進行專家評估,並
支持第四代和第五代核反應爐發展。惟針對核能重啟,總理候選人梅爾茨已暫時排除這一
可能性。




瑞典攜手德國業者 加快核能復興腳步

瑞典加快核能復興步伐的最新訊號。 Uniper在瑞典奧斯卡沙姆(Oskarshamn)核電站的
小型核電廠,是該國約40年來第一座新的核能反應爐。 隨著未來幾十年用電需求將大增
,瑞典政府將核能這項具爭議的技術視為擴大供電的主要方法之一。2025年2月11日




新加坡總理:積極研究引進新一代核電技術


新加坡總理:將研究部署核電 「重要且必要」


布林肯訪新加坡簽核能合作協定 促進雙方資訊技術分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4.193.24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740386235.A.ECB.html
vdml1樓啊不然咧 02/24 16:38
shokotan2樓花大錢買天然氣的碳排大戶 歐美學不了的 02/24 16:38
neoa013樓台電上癮x,你沒問民進黨嗎 02/24 16:39
trogtor4樓說台電上癮? 你沒看經濟部長被摸頭後完 02/24 16:40
dantes10135樓台電買好多廣告在宣傳協和電廠 02/24 16:40
trogtor6樓全不敢談核電了 02/24 16:40
zzro7樓有點好笑 難不成基隆人還會支持核四? 02/24 16:41
flavorBZ8樓燒乾淨的煤減碳啊 02/24 16:42
flavorBZ9樓核電燃燒太多二氧化碳了 02/24 16:42
lyxiang10樓青鳥不喜歡核能,這樣党的票會少,懂? 02/24 16:42
bluebluelan11樓那就是核電啦 02/24 16:43
winterjoker12樓 02/24 16:44
algebraic13樓喔 舔共賣台 02/24 16:46
IY122714樓台電是能決定什麼?黨說什麼就要照做啦 02/24 16:47
yxl15樓青鳥不喜歡核能不是因為黨的票會少,是因為 02/24 16:49
yxl16樓派系事業和樁腳事業會少賺錢 02/24 16:49
ronga17樓核能才是最環保 對地球環境衝擊最小 02/24 16:53
eemail18樓總體用電也上升 這位先生沒想到嗎? 02/24 17:01
Auslayer19樓有希望延役的核二兩部機 乾貯還沒好 02/24 17:09
cutesoda20樓其實台電不是天然氣上癮 02/24 17:09
cutesoda21樓之所以要改成天然氣是因為 02/24 17:09
cutesoda22樓方便以後轉型成氫氣發電 02/24 17:10
mersma23樓政府「計畫」在2030年提升…請標出這個關 02/24 17:10
mersma24樓鍵詞 02/24 17:10
wvotyyj525樓核二延役不就好了 02/24 17:30
jordantao26樓輔大心理系談能源?媽的!真是可笑! 02/24 17:51
cypress62627樓講得好像地熱隨便挖就有 02/24 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