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遊盛世美顏出土!台語經典片重映:年輕的我很美
聯合報/ 記者陳穎即時報導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數位修復,兩部於1966年遠赴沖繩拍攝的經典台語片「琉球之戀
」與「夕陽西下」在闊別近一甲子後,前天於第二屆「Cinema at Sea沖繩環太平洋國際
電影節」首度回到拍攝地沖繩放映,引起當地電影、文史工作者高度重視並舉辦講座討論
,並認為這兩部一度被視為早已佚失的電影,是戰後美國託管沖繩時期極為珍貴的影音紀
錄遺產,堪稱「幻之映畫」。
兩片皆參與演出的周遊女士更應影展之邀重訪舊地、現身說法。座談會主持人沖繩台僑文
化研究專家八尾祥平在介紹臺灣的「國民阿姑」時,特別強調周遊這位傳奇影人早在1960
年就與沖繩結緣,曾隨台灣省文化工作隊來訪問。「可以想像,來沖繩美軍基地勞軍演出
的她,美麗程度可比當年也到韓國勞軍的瑪麗蓮夢露!」此話讓向來親和力十足的阿姑,
在影展中再度魅力放送,成為嬌點人物。
本屆沖繩環太平洋國際電影節上週六於沖繩那霸市盛大開幕,「琉球之戀」與「夕陽西下
」皆安排於周日首映,並特別舉辦一場「沖繩回歸前的電影遺產:透過幻影講述的島嶼記
憶」專題講座,可見受主辦單位與當地人士重視程度。這場沖繩電影、文史專家齊聚的專
題講座上,國家影視聽中心董事長褚明仁將兩部電影從原始膠卷佚失,到舊金山唐人街老
戲院尋獲華語版拷貝,傳奇性的重見天日過程娓娓道來,讓全場觀眾聽得津津有味,同時
也展示影視聽中心投入修復此二片的對比影片,現場觀眾對於其中的修復成果無不驚呼連
連!周遊也非常自豪地說:「在臺灣民眾還不能自由出國的戒嚴時期,我第一次出國,就
是1960年5月2日受美軍司令部邀請到沖繩勞軍表演!」現場還分享當時的珍貴照片,更與
「年輕的自己」興奮合影。
資深導演林福地執導的「琉球之戀」與「夕陽西下」,堪稱是台語片沒落時期找尋出路的
最後一搏。兩片由台日合資,揚棄過往台語片低成本的黑白攝製,改採高成本的彩色片,
並邀來台語片巨星蔡揚明與張清清分飾男女主角,遠赴沖繩取景,並以台、日、華語三種
配音拷貝發行,卻仍無法挽回傳統台語片消失在時光洪流的頹勢。幸好歷經傳奇性的拷貝
尋獲過程,並由國家影視聽中心數位修復後,讓我們得以看到兩片在攝影大師林贊庭的掌
鏡加持,以傑出運鏡捕捉出的沖繩美麗風光。
取景地點包括沖繩那霸市古蹟首里城、那霸港、濱海三重城遺跡及近郊海邊等,將上世紀
60年代沖繩尚未歸還日本前的傳統街景、歌謠表演和鬥牛比賽等風俗民情,透過扣人心弦
的劇情與影像紀錄,帶領觀眾一窺歷史光影。專題講座上,沖繩著名電影與文史研究專家
平良龍次特別展示他依據電影出現的拍攝景點截圖,按圖索驥找出今昔對比畫面,並感性
指出:謝謝台灣影視聽中心尋獲並修復這兩部之前傳說中的「幻之映畫」,這絕對是研究
戰後沖繩民風歷史極為珍貴的影像瑰寶。
講座主持人八尾祥平,更感動的表示:他10年前曾親自飛來影視聽中心找尋傳說中的這兩
部片,結果中心手上只有5分鐘的殘片。如今終有機會看到兩部完整作品到沖繩「回家」
放映,令他想到此就十分激動。尤其這回聽到周遊與褚明仁董事長分享的電影拍攝背景故
事,更是一頁由庶民電影史看台灣從戒嚴到民主化開放的縮影。
沖繩環太平洋國際電影節聚焦於環太平洋區域電影,今年更關注同為亞熱帶島嶼的臺灣與
沖繩之間的地理與歷史依存關係,除特別放映的「琉球之戀」與「夕陽西下」外,開幕片
更邀得台灣新銳導演胡皓翔的紀錄片「海觴 - 牡丹與琉球悲歌」,重新探討154年前,一
場台灣原住民與琉球船員衝突所引發的「牡丹社事件」。
https://udn.com/news/story/123693/8568998
周遊絕世美顏再次見世!
五樓你說說看你可不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