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壅塞 北市醫師職業工會批衛福部「跨院協調機制」名存實亡
UDN 記者李樹人、沈能元 114.2.24 20:07
急診壅塞,引發民怨,醫事人員也怨聲載道,衛福部提出「三大因應策略」、「兩大改革
方向」。台北市職業醫師工會批評,健保給付調整急重症給付的速度遲緩,且衛福部要想
做好「各醫院間床位協調機制」,應在名存實亡的跨院協調機制之外,另謀出路。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現任急診主治醫師陳亮甫表示,因應近期嚴重醫院壅塞、待
床超量現象,行政院長指示衛福部進行研議與對外說明,下午衛福部長領銜各主管進行報
告,其中關鍵提出「三大因應策略」及「兩大改革方向」可視為當局對於醫療問題的核心
風向。
陳亮甫指出,同意台灣醫療沉痾不是輕按一個按鈕便能改變,但提出四大關點,
一、衛福部首要提出院內調床機制的出現,但現況許多醫院仍將一定比例的病床保留給「
可等候」的門診患者,例如住院做心導管檢查、常規手術或癌症化療,主因無他,這些病
人病況相對穩定、可預期出院時日、產值較高。建議透過總額新制來限制醫院門診佔比,
衛福部需提供醫院替代選項的財務誘因,才可能改變院方的收治策略。
二、院間床位協調機制目前仍仰賴醫院之間的電話聯繫,也無法得知他院真實床位狀況,
各區EMOC(緊急醫療應變中心)在病人無床可轉時,會傳真各急救責任醫院要求回覆不能
接受轉院的原因,而各醫院便會回覆以無空床傳真回覆,然後可能就沒有下一步了。若衛
福部要想介入此點,必須在名存實亡的跨院協調機制之外另謀出路。
三、對於護理人力荒,衛福部反應始終慢一拍,去年提出獎勵金措施,就因特殊單位(急
診、ICU)及白班遭受不合理差別待遇而飽受批評,加以現行護理人力數據及護病比計算
基準多有所失真,對於急診所提出的「醫護病比」限制更是毫無反應。在醫療需求持續高
漲之下,進一步加劇個別醫院內急診與各病房間資源調動的矛盾,最終壓力仍舊落在一線
護理師肩上而難以緩解。
四、健保給付調整急重症給付的呼聲早已許久,政府提到改革方案時萬用的口號,但實際
上進程卻僅牛步。近期急診壅塞加劇,許多病人原因在病房接受的治療都轉移到急診端進
行,但急診的留觀、治療費用皆無調整。可理解改變需要時間,但此刻急重症醫療人員需
要看到的應是時間表而不是似曾相識卻又無比遙遠的「研議」說詞。
陳亮甫呼籲,輕症患者應避免直衝向醫學中心急診,另多體諒此刻的急診人員正處在極度
的身心不適與壓力之中,且他們絕對都沒有受到國家政府醫院的善意對待。「急診是看天
吃飯的崗位,而我們希望不管何時都能為民眾撐傘,請支持我們。」
https://udn.com/news/story/124393/8568771
--
標題 [問卦] 有下雨影響考試成績的八卦嗎?
推 vladmir: 受大雨影響,約有一半考生分數低於中位111.249.92.118 01/21 07:58
→ vladmir: 數111.249.92.118 01/21 07: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