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自由時報電子報
2.記者署名:陳成良
3.完整新聞標題:曾是掠食者獵物 200萬年前古人類「羅百氏傍人」竟如此嬌小
4.完整新聞內文:
https://imgur.com/hcT5FSx

圖中左側為豹化石的下顎骨,右側則是「羅百氏傍人」(Paranthropus robustus)幼體
的頭骨碎片。頭骨上有兩個穿刺痕,間距與豹犬齒相符,顯示這名古人類可能遭豹獵殺並
吞食。(圖擷取自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期刊)
2025/03/24 10:59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南非斯瓦特克蘭斯洞穴最新出土的一組化石顯示,約200萬年
前生活的古人類「羅百氏傍人」(Paranthropus robustus)不僅習慣性直立行走,其體
型遠比傳統認知中更為嬌小,曾是掠食者眼中獵物。
據《每日科技網》(scitechdaily)報導,國際研究團隊首次同時挖掘到連接的髖骨、股
骨與脛骨,屬於同一位年輕成年個體,推估其身高僅約1公尺、體重約27公斤,甚至小於
知名的「露西」與「哈比人」。研究顯示,這具個體很可能為雌性,纖細的身軀使其極易
成為當時劍齒虎、巨型鬣狗或豹等掠食者的獵物,化石上明顯的齒痕與啃咬痕跡正吻合豹
類捕獵的特徵。
自1948年以來,科學家於該洞穴陸續挖掘出多具頭骨與牙齒,這些發現揭示羅百氏傍人的
飲食習性與社會結構。其堅固的下顎與厚重的牙釉質暗示,該物種在食物匱乏時能夠以堅
硬、低品質食物為生;而部分頭骨與牙齒尺寸上的差異則暗示物種內存在著雄性較大、雌
性較小的性別二態性,可能實行一夫多妻制的繁衍方式。
此次化石發現由南非威特沃特斯蘭大學(Wits University)演化研究所與美國威斯康辛
麥迪遜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組成的國際團隊主導,研究成果已刊
登於《人類演化期刊》(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
皮克林教授指出,雖然這位個體不幸淪為掠食者的獵物,但這絕非代表羅百氏傍人整體生
存能力低下。事實上,該物種在南非至少延續了超過百萬年,且經常與石器、骨器共存,
顯示牠們具有製造並運用工具的能力與認知水平。
目前,研究團隊正利用電腦斷層掃描技術對化石內部結構進行深入分析,以探究其生長發
育模式並更全面地理解其運動行為與生態適應性。這項發現不僅顛覆了對早期人類體型的
既有認知,也為探討古人類與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提供了嶄新的視角。
https://imgur.com/WsWSQbj

南非出土的羅百氏傍人股骨與脛骨化石,膝關節處清晰可見。這項發現揭示了早期人類親
屬的身材比我們想像的更嬌小。(圖擷取自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期刊)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轉載媒體:
https://reurl.cc/4LandL
6.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