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經濟日報
2.記者署名:經濟日報 王郁倫/台北即時報導
3.完整新聞標題:
童子賢:電力攸關國家前途 若反核全民將付數兆元代價
4.完整新聞內文:
https://i.imgur.com/cAdzXn1.jpeg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時常遇到反核人士質疑核廢料風險問題,他則認為,集中儲存已經是最
負責任做法,反而火力發電迄今任由廢氣排放空中。 王郁倫/攝影
和碩(4938)董事長童子賢指出,能源政策不是「擁核」或「反核」的選擇,能源牽涉一
個國家的安全,能源效率跟成本又牽涉到國家經濟發展,國家的能源選擇將影響一個國家
的前途。他指出,台灣用電將停止成長,但不需悲觀,呼籲台灣應加速電網建設,並討論
擴充核能發電量2至3倍,否則全民恐付出上兆元代價。
童子賢出席李國鼎論壇指出,核能只是能源中一個選項,是科學命題,「我非常反對把它
當作一個信仰」,他解釋,核能只是一個工具,若現代科技可以駕馭,就看大家願不願意
面對,「核能不是一個神,要去信仰或視為魔鬼要打倒」。
他認為在少子化跟經濟發展變遷下,台灣用電成長性將逐漸停止,若能把電網做得更有效
率更安全,把能源的類別選擇做好,解決供電問題並不困難;雖半導體製、AI跟電動車要
用電,但預估至2035年左右,台灣用電量成長幅度也不會超過12%。反而是中國大陸跟印
度若想要進入工業國家之林,追求富裕,則未來用電量都還將是幾十%成長。
他表示,太陽能跟風能是間歇性能源,所以電網必須更聰明調度,而核電發電穩定,燃料
棒放上去可以穩定發電18個月,加上占地面積小,故若台灣能把核能發電電力擴充2到3倍
,運用核一至核四既有空間,「何不讓核電協助成為綠電的基載?」他說核能跟綠能是相
輔相成。
他指出,台灣現階段太陽能發電密度的平地密度已是德國的2倍,但德國土地是台灣9倍大
,若全靠太陽發能,台灣需10.5個台北市(2023年用電量)土地,但台灣並沒有如此大又
寬闊的國土。其次,核電發電價格一度4.7到4.8元,而綠電從4到6.5元不等,故若用核一
核二發電取代,將有很大價差。
景碩5年電費增7億元!電力成本攸關國家前途
童子賢指出,電力成本是國家成本,台灣2023年用電2,821.4億度,2024年來到2,900億度
,2025到2026年會來到3,000億度,如果一度成本增1元,則全民要付出3,000億度代價,
一度若增2元,就要付出6,000億元代價。
童子賢指出,能源的選擇期望基於理性科學而做,若抱持核能議題是神或魔鬼的態度,一
任總統四年任期,總統能連任八年,則台灣會付出好幾兆元的代價,由全民、生活、產業
一起承擔。
他引用能源署的統計,製造業與服務業占台灣用電量合計高達80%,家庭用電僅佔18%,在
此情形下,電力的成本影響產業重大,他舉和碩集團子公司景碩(3189),這家一年營收
300億元的公司,過去5年電費增加7億元,且不良品大增,因電壓不穩導致精密製程中產
品損壞,而中鋼(2002)跟台積電(2330)也必有相似的問題。
電力超越石油成最大產業
童子賢指出,電力產業產值高達6兆美元,是全球最大的產業,是汽車產業2兆美元的3倍
,更遠勝半導體的6,200億美元,而在先進國家中,能源支出也是最重大的支出,一般金
額會是醫療健保的2到3倍,國防預算的4到6倍。
換言之,若一個國家在電力產業上展現活力,具備競爭效率,則國家跟產業就有競爭力,
但若所屬產業面對的是高成本低效率的國家,那此國家的產業跟經濟以至於民生皆不樂觀
。
童子賢指出,電力產業跟所屬的零組件及服務產業也是值得台灣去努力的,全球石油產業
則是3兆美元,只有電力產業的一半,石油產業影響力早已輸給電力業。
然而台灣該選擇什麼能源?童子賢表示,台灣最大麻煩是沒有自產能源,許多人說,風電
跟太陽能不需要進口,「那是扭曲的話!」童子賢說,太陽天空,風在天空吹,是不需要
進口,「但設備都要進口,且設備跟不會比火力發電或核能發電便宜。」
童子賢指出,全球過去30年靠風力跟太陽能發電,總發電比僅13.3%,其中風力7.2%,太
陽能占5.5%,長期追蹤此數據才會感慨:光靠風力發電跟太陽能發電救不了地球暖化。
他不理解台電因年限將屆關閉核三一號機組,卻重啟麥寮的燃煤電廠,這顯示台灣無視碳
排污染跟全民健康代價,「我常會對問核廢料該如何處理的人一句:『請問你的天然氣跟
燃煤廢料如何處理?沒有處理的話可否停止發電?』」
他解釋,火力發電完全沒有處理廢氣,將內部成本外部化,使得天然氣發電便宜,但付出
的代價就是地球暖化,雖也開始利用碳捕捉技術攔阻廢氣,但發電成本上升,相對核廢料
集中儲存,是負責的一種態度,更何況核廢料是早已存在地球數十億年的物質,並非人類
所創。
綠能設備靠進口 呼籲核電研議議題優於進口新核能
童子賢引述義大利總理在2024年宣布重返核能的談話,除是受不了太陽光電產業破壞農業
跟古蹟景觀,擔心義大利的觀光業會完蛋,其次也擔心光電板需要自中國大陸進口,大陸
常因政治意圖不同而禁運或抵制,義大利因而放棄太陽能政策,重返核電。
對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谷立言「推銷核電」的發言,童子賢讚他是「讓美國再次偉
大」很好的業務員,但前提是台灣必須先修法,才能擴張新的核能來源,而韓國跟法國也
是合作選項。
他提醒,在擴張新核電來源之前,還必須先討論現有的核二、核三廠是否延役。童子賢表
示,韓國除核電電力供給達29%,也承攬捷克及卡達等國家核電建造專案,「韓國現在是
從戰鬥機到教練機、到核電廠都外銷」童子賢指出,韓國已不只是用核電,還把核能當成
一門產業發展方向。
https://i.imgur.com/Z54CsY2.jpeg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演講提到為何核能對台灣如此重要。 王郁倫/攝影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轉載媒體: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8634022?from=edn_search_result
6.備註:
瑞典政府宣佈重啟核能發展計畫 協助企業建造四座全新核電廠
南韓核能發電創紀錄,大幅削減煤與液化天然氣進口依賴
自2024年9月以來,南韓的核電廠所產生的電力已連續超越燃煤與燃氣電廠,加速推動化
石燃料使用量的下滑。根據2025年首季資料顯示,南韓煤與LNG進口總量較去年同期大減2
0%,凸顯本土核能供給能力的強化成效。
2025年1月,南韓核能發電總量達17.9 TWh,年增達20%,佔全國電力比重接近35%。這波
成長與政府持續提升現有核電效率及新機組如新韓蔚2號(Shin Hanul-2)的上線密切相
關,推升核能在整體電網中的角色。
根據研究機構Ember的數據,2019年至2024年間,南韓核能發電總量由146 TWh增至189 TW
h,成長幅度高達29%。在同一期間,燃煤電力反而下滑26%,而總電力供應仍整體上升6%
,顯示核電成為壓制高污染能源的關鍵解方。
雖然天然氣發電於2019至2024年間成長17%,2024年也首度超越燃煤發電,但核電在同年
卻首次全面超越兩者,正式躍升為南韓的主力電力來源,進一步鞏固其在能源結構中的核
心地位。
根據南韓《2024~2038年電力供應基本計畫》,南韓將大幅降低LNG與煤炭在電力結構的
比重,2038年分別降至11.1%與10.3%;同時核能占比將升至35.6%,並持續擴增再生能源
與氫能利用。
為實現碳中和目標,政府將12座至2038年前到期的老舊燃煤電廠轉型為氫能發電機組,使
氫與氨在電力佔比從2024年的2.4%成長至2038年的5.5%,展現能源多元化與潔淨化決心。
目前南韓仍有四座新核電機組正在建設中,顯示出韓國政府將持續推升核能發電比重,力
圖打造更穩定且自足的電力系統。
韓國將增資半導體生態系基金,並新設核能產業成長基金
政策金融支援會議係政府相關部會與國策金融機關2022年年底共同成立,旨在有效率提供
政策金融,以符合各部會與產業需求。本次會議主要內容摘陳如次:(一)提前執行政策資
金情況:韓國產業銀行、企業銀行、信用保證基金、技術保證基金及輸出入銀行等5大國
策金融機構本年至3月21日止,為因應國內外環境惡化,景氣衰退,提前執行規模75.8兆
韓元之政策金融資金(約516億9,4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3%、8.7兆韓元(約59億3,5
00萬美元)。
(二)半導體生態系基金:該會原訂本基金規模為2023至2025年3年間3,000億韓元(約2億40
0萬美元)、2026至2027年6,800億韓元(約4億6,400萬美元),惟為加強無廠半導體(fables
s semiconductor)企業及零件材料設備企業競爭力,依據2024年6月公布之「半導體生態
系綜合支援方案」,自本年起至2027年增額至8,000億韓元(約5億4,600萬美元),計1.1兆
韓元(約7億5,100萬美元)。
(三)核能產業成長基金:金融委員會與產資部本年度合作新設1,000億韓元(約6,800萬美
元)核能產業成長基金,以期強化韓國核能生態系及促進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等核能生
態系發展。
韓國核能壓這麼大
居然都不怕會爆炸欸 根本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