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陳志賢、胡欣男、黃敬文
法務部研議立法管制言論
次長徐錫祥證實開過小組會議、學者提設專法 政府做法被譏吹戒嚴法螺
https://images.chinatimes.com/newsphoto/2025-03-27/1024/B01A00_P_01_02.jpg

針對武統言論是否立專法規範?法務部次長徐錫祥26日在立法院表示將廣泛蒐集意見。(
姚志平攝)
https://images.chinatimes.com/newsphoto/2025-03-27/1024/B01A00_P_01_03.jpg

文化部2022年舉辦的「自由的靈魂vs.獨裁者:臺灣言論自由之路」展覽,以綠色的自由
分割字作為入口主視覺。(本報資料照片)
https://images.chinatimes.com/newsphoto/2025-03-27/1024/B01A00_P_01_04.jpg

行政院2016年時宣布每年4月7日為「言論自由日」,文化部2017年舉辦《100%言論自由》
政論雜誌與反對運動特展。(本報資料照片)
大陸配偶「亞亞」劉振亞被內政部移民署認定在台發表「武統」言論,遭廢止其居留許可
,驅逐出境。移民署放話,與亞亞相同鼓吹武統的陸配,將循例辦理。台灣是否走回管制
言論,針對鼓吹戰爭或武統訂立專法?法務部次長徐錫祥26日表示有學者建議修訂專法。
政府的做法,遭譏是以保護民主之名,吹起戒嚴的法螺。
亞亞25日晚已搭機返回大陸,但仍有綠營側翼緊盯陸配昔日的網路社群言論,檢查是否有
鼓吹武統內容,蒐證向移民署檢舉。政府是否重回1992年《刑法》100條內亂罪修正前,
管制言論、懲罰「思想犯」?引發關注。
針對武統言論 尚在廣徵意見
徐錫祥昨在立院受訪表示,對於武統言論的相關規範,散落在各個法律條文中,法務部先
前有開小組會議,學者的意見是希望能立專法,但是否設立專法,或在《刑法》增設,尚
在廣徵意見,基於言論自由與公共利益做最好決定。
法務部強調,法務部尊重學者依其專業表達的意見,為避免與會專家學者的困擾,不便說
明學者的身分及發言內容。
針對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引用「兩公約」駁回亞亞提出的訴訟,徐錫祥指出,是參考兩公約
的精神,並非依照兩公約的規定,移民署是依《大陸地區人民在台灣地區依親居留長期居
留或定居許可辦法》第14條第1項第4款「危害國家安全及社會安定」規定,廢止其居留。
仇恨言論 過去法界曾籲修法
法務部官員表示,近年歐美各國出現仇恨性言論引發的犯罪型態,法務部曾在「刑法研修
小組」,邀專家學者討論刑法增修事宜,有學者關注仇恨性言論引發的可能犯罪,建議仇
恨言論應予規範。
據了解,依刑法各章節,包括恐嚇公眾、公然侮辱、煽惑犯罪,有類似「仇恨言論」內容
,但是否構成犯罪,法官會依個案情節審理。過去法界就有修法或立專法的籲求,但經法
務部刑法研修小組討論,未有共識。
2022年5月,美國南加州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發生槍擊案釀1死5傷,行凶者被懷疑有政治意
圖,時任民進黨立委羅致政就拋出「仇恨罪」修法。法務部當時認為,可先蒐集外國的立
法例,再邀學者專家討論。
時任國民黨立委李貴敏則反對此修法方向,質疑仇恨範圍很廣且見仁見智,法官與檢察官
如何認定?若是民眾批評快篩劑不足、通傳會(NCC)雙標審查等言論,難道也算仇恨嗎
?當時綠委傾向不立專法,而是透過修訂刑法加重刑責,待社會各界取得共識。
當時,法務部司法官學院犯罪防治研究中心也發布報告指出,我國因自身歷史,存有省籍
、統獨政治立場衝突,若要進行仇恨犯罪法的立法,便應對我國文化脈絡有進一步的考察
與評估,以免激發社會問題。此後法務部的刑法研修小組曾討論關議題。
羅世宏遭炎上 強調立場不變
擔任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董事長的中正大學教授羅世宏日前投書媒體,評論亞亞案的行政裁
定在法律存在明顯瑕疵,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引用兩公約是過度解釋,讓不滿亞亞的網友轟
爆事實查核中心網頁留言。羅向同仁道歉稱,「個人造業個人擔」,他的言論只代表自己
,但他強調,立場不會改變,也期望內政部公開審查資料,讓大家知道言論自由的界線。
台大國發所所長劉靜怡也在臉書發文,有感而發地表示,「不出所料,果然有人吹起用戒
嚴保護民主的法螺。」她並大酸,「的確很像當年蔣家政權御用政學人士的民主腔調呢。
」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50327000420-260118?chd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