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註請放最後面 違者新聞文章刪除
1.媒體來源:
今日
2.記者署名:
記者許若茵/專題報導
3.完整新聞標題:
重理輕文6/起薪少4000元、南北產業失調 文科生如何逆勢翻轉?
4.完整新聞內文:
AI的崛起已成為科技業的一大趨勢,不但帶動產業轉型,人才需求也出現位移,在台灣,
理工科系的畢業生起薪超車文組,讓教育界「重理工、輕人文」現象加速失衡。
世新大學新聞學系主任許志明觀察,理工科凌駕於人文學院或者是文科現象已經持續多年
,可能因為少子化關係讓這現象更加明顯,大家看到部分老牌私校招生率下降,去年雖然
止血,但招生人數仍然下滑,世新是還不錯,幾乎都滿招,是因為校方有凸顯特色,要承
認、面對理工凌駕於人文,校方要突顯特色讓考生可以看見,在這麼多的競爭者脫穎而出
。
值得注意的是,許志明提到,私校因為有教育部學費補助,跟非頂尖國立大學競爭就拉近
,學生會思考要國立大學頭銜、科系不符合社會需求、興趣,還是要考慮私大熱門科系、
社會所需要的,畢業後方便就業以前沒有學費補助的時候,大家會先考慮國立大學,學費
比私校低,可是現在雙方因為補助拉近,考生認為不一定要去國立大學,寧可選擇符合興
趣的私立大學科系就讀。
1111人力銀行職涯發展顧問、Xchool跨域素養教育協會秘書長陳坤平指出,大家常認為文
組發展比較不好,就數據上來說,新鮮人期待的起薪約3.6萬元,文組就業起薪平均約為
3.3萬元,理組起薪則平均約為3.7萬元,單看起薪相差4000元,可是這數字已經比5年前
、10年前都更小,還有越來越小的趨勢,工作5年後更是趨同,起薪文組確實比較落後,
但長遠來看還是要看個人能力。
陳坤平指出,文組學生若要保持競爭力,理組學生相對課較多,文組學生必修相對較少,
就比較有空間多修跨領域課程,就有研究追蹤文組跨領域學生久了之後,月薪可以到8.5
萬元以上。
陳坤平觀察,最近選系時,許多考生想選文組,卻與家長意見相左,可是對文組學生來說
,切入點要看系上有無其他資源、進階學程,有不同學院,或者是相關跨領域學程,或者
是選修,再進一步,許多大學轉系名額越來越多,以台大為例,許多系都有開放名額轉系
,輔系也是一條路,或者是「A系進B系出」等,過去也常有人說「理組選系、文組選校」
,選校在於不只選學校,還有城市與周邊資源、社群,這都是幫助學生跟職場與緊密對接
,這是文組學生優勢。
陳坤平分享,有人認為「要選學校,校名跟著你一輩子」,可是這句話「對也不對」,如
果學生已經有產業實戰經驗,或者是工作實際的作品集,校名影響力不會這麼高,文組學
生希望為自己加分,除了畢業證書,作品集預備好,也可以經營自媒體,分享戰績,就會
有助於求職。
陳坤平說明,許多學生填備審資料時,遇到就讀動機與學習規劃會不知所措,或是沒有該
領域的從業者可以詢問,過去認識一個職業可能單從人力銀行看起薪、性向測驗連結,就
可以借用AI工具協助問答。
另外1111人力銀行推出落點分析網站,今年導入AI模型和數據分析工具,結合AI大數據運
算技術,利用機器學習模型來分析歷年升學數據,可以即時更新資料庫,陳坤平也建議學
生可以多次使用系統,即時更新數據增加精準度。
至於文組工作機會多集中於北部,南北發展失調,陳坤平坦言,像是媒體業、文創業,的
確產業聚落集中在北部,南部相對比較少,也多集中在直轄市,對於許多科系畢業生來說
,也許可以想長遠一點,多修跨領域課程,在選工作上可以有更多選擇,更可能可以遠端
工作、業務,跨越城市限制。
填志願是人生重要時刻,但別因此家庭革命!陳坤平建議,可以多了解大學學制、改變,
很多大學是越來越自由的,可以同時滿足家長與學生想要的,現在也是自學的時代,要學
習不一定要在學校內學,可能在外面、線上都有資源,都有助於家庭溝通。
陳坤平鼓勵大家從更多層面思考,許多考生可能會有「假性興趣」,高中修過課就覺得很
喜歡,但讀這科系就要深入接觸,甚至可能要以此為業,大家判斷時可以思考是否面對很
強壓力或是無人逼迫時,還是很有興趣、自主深入學習,會比較貼近興趣,若是興趣不明
的學生,可以從不排斥的科系選起,進入大學後再探索。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轉載媒體:
https://www.nownews.com/news/6663930
6.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