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是連戰那漢奸阿公寫的東西
: 還是郁永河這種芝麻綠豆官的作品
: 說白了
: 那種垃圾流水帳我也寫得出來啊
: 到底國高中課本為什麼要放呢
不好意思,藏書界竹野內豐終於姍姍來遲了!
這麼久才回這篇文的關係是,
大家都在等你寫所謂你也寫得粗乃的垃圾流水帳古文呢!
既然你遲遲不交,那在等你交卷的這段時間,就讓我來聊幾句吧。
推文還有人說,臺灣歷史那麼短,哪有古典文學?
就是這句話,讓我更深刻體認,課本裡的臺灣古典文學真的放得太少了,
才會讓人有這樣的誤解。
事實上,
古典文學流行的時代還遠遠超過白話文學
,居然有人認為臺灣沒有古典文學?
文學本身,即有抒發情感、反映時代、語文藝術、濟世載道等功能(最末一項功能之必要,在近代的文學評論界開始受到質疑,且不談它),
而在臺灣生長的人們,跟著島嶼的脈動一起呼吸,跟著政局的變遷一同喜悲,
遂化作文字寫成臺灣專屬的古典文學。
是以
其抒情、藝術與史料價值,亦絲毫不遜於任何國家的文學作品。
就以
(近體詩,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律詩、絕句)來說,
目前有登記的
書目便有三千多種目前有登記的
。
本魯與家父大約有收藏約兩千本。
https://goo.gl/zEEPd1本魯與家父大約有收藏約兩千本。
近年臺灣古典文學已經整理發表的工具書,有:
臺灣文學館:
(叢書)。
吳福助、黃哲永:
《全臺文》吳福助、黃哲永:
。
許俊雅、吳福助:
《全臺賦》許俊雅、吳福助:
。
高志彬、黃哲永:
《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高志彬、黃哲永:
(叢書)....等。
以上這些書,合計超過一百多本。
以上是「量」的部份,再來我們提幾個「質」的欣賞。
我們對《三字經》想必是耳熟能詳的,
但臺灣只有多少比例的人知道
《臺灣三字經》以上這些書,合計超過一百多本。
以上是「量」的部份,再來我們提幾個「質」的欣賞。
我們對《三字經》想必是耳熟能詳的,
但臺灣只有多少比例的人知道
?
此書1900年完稿,作者新竹青年王石鵬時年二十四歲,臺北師範學校學生。
這本《臺灣三字經》結合了:
一、將明代到日治初期有關臺灣的書籍作總整理;
二、強調地理學知識能夠開化文明;
三、就讀臺北師範學校的教育初衷;
四、便於本島童蒙口頭熟讀等動機,參考了中外諸家研究,
以韻語的形式編成以地理學為主軸的童蒙教材。
https://goo.gl/D3yTEZ此書1900年完稿,作者新竹青年王石鵬時年二十四歲,臺北師範學校學生。
這本《臺灣三字經》結合了:
一、將明代到日治初期有關臺灣的書籍作總整理;
二、強調地理學知識能夠開化文明;
三、就讀臺北師範學校的教育初衷;
四、便於本島童蒙口頭熟讀等動機,參考了中外諸家研究,
以韻語的形式編成以地理學為主軸的童蒙教材。
大家就算沒讀過,應該也聽過古代人讀書要讀《百家姓》吧?
但有多少人知道台灣人曾經寫過
(黃錫祉,1935年)、
http://i.imgur.com/Wj2g1T1.jpg或者
(辜尚賢,約1970年)?
尤其是《新百家姓》,收錄1288個姓氏,它的編寫方式居然還是「成文」----
不像百家姓「趙錢孫李」只是姓氏的押韻堆砌,《新百家姓》則超越前人,
將姓氏編排成「
夏盼修竹,冬倚喬松,池右樹翠,闕左棠紅尤其是《新百家姓》,收錄1288個姓氏,它的編寫方式居然還是「成文」----
不像百家姓「趙錢孫李」只是姓氏的押韻堆砌,《新百家姓》則超越前人,
將姓氏編排成「
」這樣的韻文,
將《百家姓》、《千家姓》皆無法完成的「成文」工作畢竟其功,
展現驚人的毅力與才學。
再講個難一點的,漢人傳統教材一定要背誦《聲律啟蒙》,
這是寫詩要學習押韻和對仗的課本。
而台灣人還嫌這本清朝編的《聲律啟蒙》有所不足,
居然又編了
《新撰仄韻聲律啟蒙》將《百家姓》、《千家姓》皆無法完成的「成文」工作畢竟其功,
展現驚人的毅力與才學。
再講個難一點的,漢人傳統教材一定要背誦《聲律啟蒙》,
這是寫詩要學習押韻和對仗的課本。
而台灣人還嫌這本清朝編的《聲律啟蒙》有所不足,
居然又編了
(林珠浦,1930年)、
http://i.imgur.com/goRube5.jpg(林緝熙,1955年)。
再回頭說詩。抒情、藝術、史料價值融為一體的佳作,
好比
葉榮鐘的〈生涯〉再回頭說詩。抒情、藝術、史料價值融為一體的佳作,
好比
(1938年):
生涯如此何堪戀?妄想登仙豈盡愚。無地可容人痛哭,有時須忍淚歡呼。
河山興廢誰能料?身世安危未可圖。
萬事唯憑天派遣,得糊塗處且糊塗。
每句都是佳句,只挑其中哪句上色都成為顧此失彼。
尤其此詩反映出台灣人在強權之下的心聲,根本是咬牙切齒迸出來的低吼,
這樣的感情是可以穿越時空的,可以讓我們今天讀來一樣驚心,
讓百年之後的子孫讀來一樣震撼。
誰說臺灣古典文學沒價值,甚至沒有古典文學?
我甚至認為在今日,這邊喊「搶救國語文」、那邊喊「強調本土化」的情況,
應該是一舉兩得、溝通滿足這兩種需求的作法。
若這些古典文學能以閩、客語考訂標音,
重現臺灣過往數百年來在私塾誦讀這些教材的琅琅書韻,
讓聲韻美感和本土語言課程結合,推廣的功效就更大了。
最後,ㄟ,原PO你那可以媲美臺灣通史序和裨海紀遊的流水帳,我們還在等著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