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其實應該算閒聊啦,會有很多廢話,不是純的IM04心得xD,而是想講個故事順便聊耳機
。
這個故事的引子呢,是王國維的「人生三境」。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小弟二十有四,但幸也不幸的是在國一就接觸到耳機。入坑機種是Denon C710,當初買的時
候也根本不了解什麼是調音與素質、音場、動態、解析度,只是「因為他聽Linkin Park很
爽」。
很幸運那個時候只喜歡聽重金屬搖滾,所以適合的東西遇到適合的音樂,一拍即合。
一年半之後,C710的一邊沒聲音了,店家不建議修,我也正好開始不滿足於只聽重金屬搖滾
,開始聽一些Pop ,發現到C710的缺陷。
所以又經過了一輪試聽,找到了滿意的聲音:DT990 Pro 250 Ohm。
和拜耳相處總是痛苦與快樂並存,快樂的地方是他的聲音真的很喜歡,痛苦的地方是很難讓
他滿意,於是又經過一番功夫,搞了台HUD-MX1,姑且勉強滿意了。
但接著就遇到一個問題:怎麼把耳罩系統帶到學校呢?
很顯然,這在當時(2016)是不太可能做得到的,受到技術限制,那個時候要解決這個問題
大概得燒不少錢,就算真的燒錢帶去了,開放耳罩的問題還是會吵到同學讀書。
所以領悟到這點,只好再買耳機,但又忙著讀書沒空去泡耳機店,於是就有大家最常用的兩
個字:盲狙
盲狙了什麼呢,其實不是這篇的主角IM04,而是IM03
我想板上持有過IM03的人,應該比IM04多,因為當時我在網路上下單IM03,記得好像是和台
中MyEar訂的(完全只是印象),然後店家打電話過來說:IM03缺貨,但願意用IM03的價格
給我IM04
我當時想都沒想都答應了,畢竟是免費升級阿!!
好了,主角總算登場了。
https://i.imgur.com/YgTmzGJ.jpeg
一個禮拜之後耳機來了,結果以我手邊的隨身設備(Samsung Galaxy S7 -- 初代Fiio Q1)
怎麼捅怎麼難聽,唯一捅起來能聽的還是只有MX1,但這樣我還是沒有解決隨身問題啊!
於是總算了解為什麼老闆願意用IM03的價格給我IM04...當時頗是後悔。
從那之後IM04在我老家的抽屜裡躺了八年,這八年裡我基本上就退燒了,要聽音樂就是藍牙
真無線拿起來聽,各種Bud都用過,最後覺得小XM4很方便定居XM4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但到這兩年,遊戲玩得多了需要有線耳機(因為延遲),又常兩地移動,所以又開始找新耳
機,又又一輪試聽之後,最後定居在Yume 2和HD 490 Pro。
在這過程中,990Pro + MX1還是很常用(因為兩地需要兩組耳罩系統,但IM04就這樣被遺忘
了,遺忘了整整八年。
直到昨天。
為什麼會想起來呢?也很奇妙,前天陪朋友挑新耳道,順便想想自己要不要升級,聽完一圈
的結論是不上三萬以上的客製都沒有升級的意義,所以本來打算繼續用Yume 2,反正除了有
點糊之外我也已經很喜歡它的聲音了。
然後就開始無聊聽一下旗艦超旗艦殺時間,聽了第二次Composer(真的好強!),然後又聽
了手機直推的大Z1R(據說有一半以上的客人買來直推)聊了一輪,得到結論:也許是燒友
用來調整口味用的、有個性的強大前端,被Z1R這個超敏銳耳機一捅,反而難聽?
也許...不是IM04的錯,只是Q1和他不對盤?
於是今天,翻出塵封的IM04,捅進買來組移動參考系統(搭配HD490 PRO)的KA13,調整一
下類比推力......
https://i.imgur.com/mxGR1go.jpeg
嗯,三萬塊,可以省了。
這就是我想要的耳道聲音了...
這個時候,KA13的類比放大已經被我窮盡(Dmode+50),在聽大編制(比如交響)還是不夠力
但大多數歌沒有問題。
組了八年的移動耳道系統,在巧合中完成了,而且,後端居然在八年前就買好了,人生就是
這麼奇妙。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