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件系列心得
[KOJO Eop-G 篇]
[測試目的:希望對地盒類型產品有興趣的玩家了解商品的走向和各器材的使用適合度]
[測試環境:PC訊源(1)USBT+A DAC200Ferrum OOR(2)+HYPSOS]
[三頻分佈表採用PTT版友'zoraruru’設計ruru版耳機三頻分佈表]
[使用耳機:Meze Elite(3) + 漢聲Zelos 4訂製耳機線]
[使用DAC:T+A DAC200(4)]
1. PC訊原處理:
軟體部分:
ROON+SSD內音檔+HQplayer
硬體部分:
自組CORE+自組PC+NAA 迷你PC 機內皆為鐵氟龍鍍銀模組線
Matrix element H acoustic revive usb-1.0 sp Intona 7055-D Divini logos USB
DAC200
USB卡、 acoustic revive usb-1.0 sp皆使用華克線電2號驅動
2. OOR在測試時皆BYPASS模式驅動耳機 XLR訊號線使用萬隆NEI-1001
3. Elite使用原配Hybrid耳罩
4. DAC200置於桌面上,桌面防震底板使用ISOAcoustic zaZen Ⅱ
KOJO crystal Eop-G和器材合照
https://i.imgur.com/j5tgyKb.jpeg
前言
自從KOJO發佈Eop-G地盒的消息後就一直很好奇這個產品所帶來的效果究竟
如何,畢竟從官方文宣的內容來看,和以前推出產品有著根本上的不同;不
論是E還是E-G本質上都是走機殼接地為主要的假接地方式,而Eop-G則是走
類似模擬【實體大地】的電器接地,並且在文宣上宣稱有著一個足球場大小
的表面積,在價格上也是自家的接地產品中最高價;身為一個使用複數E-G
的愛用者怎麼可能不嘗試看看呢XD
所幸友人非常有勇氣在日本發售的第一時間進行盲狙,經歷過各個燒友的試
用認證之後,終於輾轉到了我手邊,這篇Eop-G火燒文終於可以誕生。
材質做工
KOJO Crystal Eop-G
依照香港代理的技術介紹濃縮成以下三點
1. 品牌中最大導體表面積製品,遠超前作
2. 利用8個電氣雙層電容(使用孔活性碳電極技術)排列成輻射狀圓柱結構,
提供了約80,000,000平方厘米導電表面積,相當於一個足球場的大小
3. 日本由紀精密株式會社合作完成CrystalEop-G 的機械設計和製作
除了這些技術外本體採用銅、黃銅、不鏽鋼(SUS編號官方沒有公布),去組合調
配,而在除了電源地端採用黃銅鍍金外,上下的保護蓋在安全和強度的考量上
使用ABS作為素材,並且上下合體成電源端子保護蓋。(官方在暗示了就是要你
一次買兩個以上)
我自己拿在手上的感覺是,不到一個手掌大小的體積卻有著非常沉的重量,而在
產品的外盒設計上有著非常精品的感受,電源端、本體、後端保護蓋都是分開放
在約一個iphone16大小的盒子裡,而外盒採用白色類似大理石的壓模花紋,簡潔
乾淨;不愧是系列產品中體積最小也最貴的模擬地盒。
響頻分布
符號說明
■□=1
+=0.5
-+=0.25
++=0.75
基準表格()
基準表格為本次測試而設立,基準值並不代表實際聽感
https://imgur.com/g73qHY4.jpg
KOJO crystal Eop-G
https://imgur.com/eCxhIIA.jpg
☆此符號表示其數值會依照整體系統而有所不同,上述量化的分數為在筆者系統
上的表現。
聽感描述:
一開始接上去時,只有一個感覺,系統整體突然變得好順好好聽喔,但又沒辦法在
短時間內講出來到底哪裡變好了,於是又這樣順順得聽了兩三天,這次決定利用拿
下來得時後來對比看看到底少了那些東西,這樣就能知道Eop-G到底加了甚麼料。
當把Eop-G拿下來的時候,真的可以說是驚訝到我了,自己的系統瞬間變得好像被一
層霧壟罩住,很多東西依舊在那邊,但就是稍微不清楚,也沒有消失或變少多少,
要說是糊也不像大部分糊糊沒有細節的感覺,冷靜一下仔細思考後,發現是整體頻
段的透明度受到了滿明顯的影響。除了透明度之外,Eop-G在音色上的呈現有很高明
的著墨,在中頻到中頻下部明顯的有著銅特有的染色,中頻會比起沒上時多了一種
水潤多汁的感受,而中頻下部的頻段也會更加Q彈一點,整體上會更加
〝水潤有活力〞,讓人聽起來非常的舒適。(不過透明度的呈現和細節表現就比不上
剪完頭髮後聽的透明感,剪完頭髮聽音樂真的超棒)。
這樣的感受和之前看實體接地的相關心得及到有接地的燒友家家訪時有類似的感受,
不過實體接地有著更大的容積,因此相比單顆Eop-G有著更好的減噪效果,密度上的
呈現也會更加緊實;和實體接地比起來單顆的Eop-G已經達到實體接地的全頻段透明
感強化的部分,光是這點,在我自己玩過的線材和配件類的產品中有著很大的不同,
大多數優秀的線材和配件都是給人背景黑的感覺,而不是整個畫面變得更加通透,就
連之前有幸玩到的Nordost Odin Gold XLR訊號線也不是用這種呈現方式;由此可見
KOJO Eop-G在調音上有著非常獨到的手段和特色,同時也讓人好奇,如果上了兩個,
甚至是三個,會不會更加接近實體接地帶來的最終效果。
某一天,台灣其中一位大燒擁有者的推薦,說可以將Eop-G的鐵氟龍蓋拿起來看看,音
場上會有不一樣的感覺;說真的在測試的時候我還真的沒想過有這種玩法,沒事試不
知道,一試還真的有變化。主要的差別我個人是覺得主要音像和音場的部分。
首先,先來講講音像上的不同,基本上我個人大致區分成集中型和發散型,一般狀態
下的Eop-G毫無疑問的是走集中型的方式,而把蓋子拿掉之後聲音會變得稍微往發散型
的方式走,這也意味著密度會稍微往下掉一點點。
再來則是音場方面,音場的呈現上其實也和上述的兩種型態有關係,一般狀態上蓋的
Eop-G她的音場呈現方式會比較像在中型音樂廳的大小,整體聲音比較在舞台上的感
覺,自然感和延伸感會比較往中心集中;而把蓋子拿開後整體的音場會有明顯的擴大
,音場的感受會比較像在大型音樂廳的呈現,且聲音的表現比較走向自然擴散在整個
音場裡,整體的包圍感會比起上蓋還要強。
至於哪個情況會比較好,我個人會建議依照自己的系統去選擇(我自己是覺得主要取
決於整體系同的能量頻寬呈現),以我自己的情況,我在使用Elite聆聽的時候,不論
是用哪種耳罩會比較偏好把蓋子拿下來,主要是因為在整個系統的密度呈現上已經很
好了,拿掉蓋子少的那一點密度以整體來看根本沒有影響,反而換到的是更大且更加
自然的音場發散呈現,尤其在高度的呈現方面會有更佳自然的延伸感,以我自己追求
聲音的形式上會比較合乎我的總體目標。
但在使用Z1R聆聽的時候就不一樣了,因為Z1R反而需要配合它的特性去強化密度的部
分,而且得把整個因像音場的發散方式集中在舞台上,這樣才能發揮他封閉式狀態下
的音場大小呈現,因此Eop-G則要上蓋才會有比較良好的表現;光是我自己使用不同
的耳機上蓋與否就會有明顯區別。
至於兩聲道上,大燒是跟我分享說他覺得把蓋子拿下來才會有比較正確的音像及音場
呈現,而我把這件事情告訴另一位Eop-G的使用者,這位使用者在兩聲道上反而覺得
拔蓋之後音像散掉根本不是他喜歡的聲音呈現方式,因此拔蓋與否,整體還是很看使
用環境和系統的。
我自己家裡的接地狀況基本上是浮地的,畢竟也是快50年的老舊公寓,就我個人的想
法來說,如果自家是有著嚴格規範的實體接地,或者預計要在未來打銅棒,Eop-G基
本上是可以先不考慮的,畢竟把地球的實體接地當作是大海的話,Eop-G基本上就是
一個小小的蓄水池,基本上應該會有效果,但是Eop-G和真正的實體接地相比,在用
電安全和聲音效果上一定是後者更好。
總結:
家裡浮地的話
有錢就買個一顆兩顆甚至三顆以上都可以啦!
在我的系統上已經有四顆E-G的狀態下,Eop-G拔插的時候都可以感受到系統所發出來
的聲音變得更透明、滑順、圓潤,讓整體聲音變得更加【好聽】。
注意,這裡指的好聽並不是整個系統變得更強大,細節量爆炸,音場超寬之類的明確
強化,而是更為聲音本質的東西,【聲音各頻段的透明度】,用我自己的話來形容的
話,像是在玩世紀帝國一樣,在沒有自己單位的地方把戰爭迷霧打開,各種地形的分
佈和敵對勢力的動向清清楚楚這樣,另外Eop-G的三頻銜接非常的滑順自然,真的就
是變得好聽,但短時間內卻又說不出來強化了甚麼東西的感受。
至於Eop-G開蓋與否,建議擁有的燒友自己花一點心力去決定開蓋的變化是不是符合
自身系統和自身對聲音的追求。而Eop-G要插在哪裡,個人是建議將它插在訊原設備
(DAC、SWITCH、串流機)旁邊效果會比較明顯。
依照我自己使用的狀況的話,我個人是滿推薦使用Eop-G的,它的存在會讓整體系統變
得更加通透清楚,這也意味著任何線材、調音道具的改變在有它的情況下都會變得更
加清楚明確,系統會瞬間變得跟對魔忍一樣感度1000%,但它不是照妖鏡,單純就是一
座清水池,放甚麼東西進去清楚給用家看到而已,對我自己的系統來說算是滿重要的
一塊拼圖,算是在收尾上給予一個很好的點,可以的話真的滿想試看看使用兩顆的狀況
,更狠的是最近有惡魔朋友一直鼓吹團購,說價格一定香,真是太可惡了X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