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Final D8000 DC Pro Edition 開箱心得

耳機

17140


今年 8 月,我在香港 AV Show 的 ECT 攤位體驗了 Final 推出的兩款新旗艦耳機——
D8000 DC 和 D8000 DC Pro Edition。當時,這兩款耳機便憑藉其聲音表現、精緻做工以
及輕量化設計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上手,減重帶來的明顯舒適感立刻成為我注意的焦
點。相較舊款,這兩款耳機在聲音調校與佩戴體驗上實現了突破,即使搭配原廠附贈的京
線銅鍍銀線材,D8000 DC Pro Edition 也不再像 D8000 Pro Limited Edition 那樣,呈
現出中高頻過於透亮或刺激的特性。

事實上,D8000 Pro Limited Edition 的華麗聲音雖然吸引人,但中高頻在某些聽感上對
我略顯銳利,許多燒友會選擇搭配升級線材(如 PWaudio 1960s、First Time、Brise
Audio Yatono 或 Toxic BWXL)來調整中頻厚度並壓制高頻刺激感。然而,D8000 DC 系
列的自然均衡調音已經讓這些需求變得不再必要,其聲音特性更加圓潤柔和,耐聽且適合
長時間聆聽。Final 現場的介紹人員提到,這款耳機是自 2017 年推出初代平板振膜耳機
以來,經歷七年的研發改進與技術積累的成果。這次大幅減重,主要通過對磁鐵設計進行
全面優化,配合全新耳墊與頭帶,實現了佩戴舒適性與聲音表現的雙重提升。

試聽過程中,D8000 DC Pro Edition 的表現讓我愛不釋手,幾乎「屁股黏在椅子上」無
法起身,完全沉浸在它帶來的聆聽體驗之中。當下我就對工作人員說:「這款耳機發售的
第一時間,我一定會入手!」心裡甚至已經暗自決定要出售手邊的 D8000 Pro Limited
Edition,雖然限量版的經典聲音讓人依依不捨,但光是重量上的優勢就讓人無法抗拒,
何況我近期還入手了耳擴 Cayin Soul-170HA 等器材,急需「回血」。

現場試聽 DC 與 DC Pro 的聲音差異
在展會現場試聽時,兩款耳機的聲音表現都非常出色。作為同系列產品,它們的技術底蘊
相同,素質水準旗鼓相當。然而,D8000 DC Pro Edition 在人聲密度與細膩度方面更勝
一籌,中高頻延伸也更加出色,這正是符合我個人偏好的調音風格。兩款耳機的配線也有
差異:D8000 DC 配備黑色無氧銅線,而 D8000 DC Pro Edition 使用的是京線(銅鍍銀
)。線材的差異可能也是聲音風格略有不同的原因之一。因此,考慮到個人需求,我最終
選擇了 D8000 DC Pro Edition。

等待與開箱
8月展會結束後,對這款耳機的等待變得漫長。本以為 11 月就能順利上市,但實際發售
日期延後至 12 月初。終於,在某天疲憊的下班途中,我回到家門口踢到了送達的包裹,
內心的興奮無以言表。感謝香港 ECT 的協助,拿到的是ECT原裝行貨。DHL 的物流服務也
非常高效,耳機從香港發貨到新加坡僅用了兩天。

設計特點與技術亮點
1. 單磁平板單元設計與減重
D8000 DC 系列採用了單磁平板單元設計,通過單邊磁鐵推挽振膜運動,顯著提升了低頻表現和高頻延展性。與以往多磁鐵設計相比,減少一組磁鐵使得
整體重量大幅下降。此外,耳機的金屬沖孔板採用了全新的同心圓設計,為振膜提供更均
勻的驅動力,進一步發揮了 A.F.D.S(Air Film Damping System)技術的效能。
這項技術能有效平衡單體振動,避免因空氣阻力造成聲音失真。高頻部分展現出極佳的清
晰度與延展性,適合還原弦樂、人聲等細節;中頻則自然柔和,樂器和人聲的分離度表現
明顯;低頻方面,D8000 DC Pro Edition 提供深沉且凝聚的低音,能夠同時滿足流行、
古典和電子音樂的需求。

2. 環狀排氣孔設計
耳機外殼的環狀排氣孔設計進一步提升了振膜活動的空氣吞吐量,讓音樂細節能夠更完整
地呈現,並拓展了音場的表現能力。這種「透氣」設計使得 D8000 DC 系列耳機在音色表
現上更加自然通透,與舊款 D 系列耳機形成了明顯的對比。

3. 材質與佩戴改良
D8000 DC Pro Edition 的耳罩外殼採用了鎂鋁合金材質,重量進一步減輕,且耐用性和
抗衝擊能力顯著提升。耳墊則採用日本和紙技術製成,具備輕盈、透氣的特性,內部記憶
海綿可以根據耳形進行微調,長時間佩戴後也能保持乾爽舒適。

重量方面,我實際測量的結果是約 432 克(不含線材),比舊款 D8000 Pro 輕了約
100 克,對於平板耳機來說,這已經是非常輕量化的設計。相比之下,Yamaha YH5000SE
則是更輕的平板耳機(332 克),但兩者的聲音特色和定位有所不同。

阻抗與靈敏度的變化
‧D8000 Pro:阻抗 60 Ω,靈敏度 98 dB/mW。
‧D8000 DC Pro:阻抗 50 Ω,靈敏度 90 dB/mW。
數據上可以看出,新款的靈敏度降低,需要更高的電流驅動。根據計算,新款耳機的功耗
需求更高(從 15.85 mW 增加到 100 mW),這意味著它對前端設備的推力要求更高,也
使我對前端系統的影響更為好奇。

配件與包裝
D8000 DC Pro Edition 的包裝延續了 Final 一貫的簡約設計,配備了一個堅固的硬殼手
提箱,既能用於日常攜帶,也提供了良好的保護能力。隨附的線材包括:
1.1.5 米的 4.4mm 平衡端子線(京線銅鍍銀)。
2. 3 米的 4 PIN XLR 平衡端子線。
我在家中系統中直接使用了 XLR 端子,長度適中且連接穩定,非常適合桌面環境。

煲機體驗
剛入手 D8000 DC Pro Edition 時,我注意到其聲音特性雖然不差,但整體聽感仍顯得有
些「悶滯」,似乎缺乏開放感和動態張力。這種表現與我在香港 AV Show 試聽時的經驗
略有差距,雖然初聽並不讓人感到不適,但依然能感受到振膜尚未完全舒展的狀態。
經過幾晚的持續煲機後,我再次戴上耳機進行試聽,這才真正感受到耳機性能被激發出來
。聲音逐漸變得開放而自然,層次感和細節的表現也顯著提升,逐步接近展會中試聽的理
想狀態。高頻的延展性變得更加清晰,低頻也開始展現出深沉而有力的表現,整體聲音表
現更加完整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耳機在煲機階段的反應往往存在差異。例如,我之前使用的 Grado
HP100 SE 剛開聲時,表現完全不同於 DC Pro。HP100 SE 的中高頻齒音非常明顯,延展
性不足,低頻則顯得單薄且下潛有限;而 DC Pro 初始的聽感則是略為「含蓄」,高頻與
低頻表現皆稍顯保守,但整體音色依然均衡穩健。

基於這些經驗,我認為新耳機的煲機過程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像 D8000 DC Pro 這樣的
高端平板耳機。一般來說,至少需要 10 至 20 小時的煲機才能讓振膜逐步穩定。這個過
程不僅有助於耳機開聲,也能讓用戶更好地理解耳機的聲音特性與潛力。當然,在這之後
你可以選擇順順聽它的變化,或者繼續猛煲機至幾百小時都是可以的。


D8000 DC Pro 對前端的影響
DAP 驅動:樂圖 GT2
我使用新入手的 樂圖 GT2 測試 D8000 DC Pro 的驅動能力,畢竟 DC Pro 在數據上顯示
其靈敏度更低、阻抗更高,驅動需求明顯提升。GT2 的 4.4mm 平衡輸出功率達到 1W@32
Ω,在 Super High Gain 模式下,我將音量調至 62/100 才能獲得合適的音壓。果然,
這款耳機需要更高的推力來驅動。低靈敏度的設計意味著它需要更多電流支援,但即便如
此,GT2 的表現仍然讓人驚喜。
在 GT2 的驅動下,D8000 DC Pro 的聲音表現十分優秀。女聲部分細膩而柔美,尤其是聆
聽日系音樂時,其透亮的高頻、清晰的中頻和稍微靠前的聲音位置展現出迷人的韻味。音
場寬廣,且細節呈現自然,不會給人一種「強灌細節」的感覺。GT2 的 4.4mm 平衡輸出
在推動耳罩耳機時表現明顯優於 3.5mm 單端輸出,這在聲音的控制力、結像和層次感上
有著顯著提升。
D8000 DC Pro 除了延續 D8000 系列的聲音特點外,低頻表現令人眼前一亮。它的低頻不
僅具有彈性和擴散感,還展現出難得的衝擊力,在鼓聲打下的瞬間振膜迅速彈起,讓人錯
覺自己正在聽動圈耳機。GT2 的中頻具有溫潤音染,與 DC Pro 的調性非常契合,整體聲
音聽感柔和而不刺激。音壓雖然不算壓迫,但如果能進一步拓展音場的空間感,整體表現
將更加完美。總之,GT2 能以便攜式播放器的規格驅動平板耳機並取得如此效果,覺得很
驚訝,我之後會詳細分享GT2的聽感。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4203510153_af2a7292c0_b.jpg


桌上型一體機:樂圖雷神之錘
接著,我將耳機切換到樂圖雷神之錘,使用其 4 PIN XLR 平衡輸出(2.5W@32Ω)。相
比 GT2,雷神之錘的推力明顯提升。在 Super High Gain 模式下,音量調至 58/100,即
能獲得理想音壓。這類吃電池的桌上型播放器在市場上有著明確的定位,它不僅方便在家
中移動使用,甚至可以在出差時攜帶,避免受到市電干擾,確保穩定的聲音表現。
在雷神之錘的驅動下,D8000 DC Pro 展現出更大的動態範圍和更強的控制力。背景樂器
的結像更加鮮明,音場稍微拉開了一些,但與 GT2 的差異並不算極大。不過,雷神之錘
在細節解析和聲音透明度上的表現明顯優於 GT2,特別是中高頻的細膩度和樂器的分離感
進一步提升。相比 GT2 的溫潤音色,雷神之錘的聲音風格更加中性,讓 DC Pro 的原始
聲音特性得以更忠實地還原。這證明 DC Pro 對前端的影響確實非常敏感,能清晰呈現出
設備的音色特徵。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4203258841_c8af8be699_b.jpg


家用系統
‧電源專線:Furutech FP-S022N(奈米金銀粒子無氧銅,23 公尺)、GTX-D NCF(R)壁
插、106 D NCF 碳纖維蓋板
‧電源處理:PLIXIR BAC1500 1500W 平衡隔離變壓器(升級三組 GTX-D NCF(R))
‧音響架:Atacama 110-40 四層
‧網路設備:Ediscreation Silent Switch OCXO / Ediscreation Fiber Box II
‧訊源 Roon Core:Roon Nucleus + Furutech LAN-8 NCF + Plixir BDC 19V 線性電源
‧訊源 DAC:MSB Discrete DAC + ProUSB Adapter(Crystal Cable Diamond)
‧耳擴:Cayin Soul-170HA / Headamp CFA3 / MSB Premier Headphone Amplifier

Cayin Soul-170HA 驅動
Cayin Soul-170HA 的設計理念非常獨特,採用了單管單端純 A 類電路結構,具有降低失
真的效果。這台耳擴內部設有兩組單端輸出變壓器,針對不同耳機阻抗進行匹配調整,左
右聲道獨立供電,進一步提升音質穩定性與細膩度。電源變壓器則採用日本 Z11 矽鋼片
製作,以確保穩定電力供應。我對 Soul-170HA 進行了升級,換用了 Mullard ECC32
CV181 KB/DA 前級管 和 Mullard GZ34 整流管,在細膩度、人聲厚度和背景乾淨度上有
顯著提升。耳擴的輸出功率高達 18W,這是我手頭推力最大的耳擴。在搭配 MSB
Discrete DAC 作為訊源的情況下,Soul-170HA 以 TR + Soft 模式預設驅動 DC Pro。音
量調至 11 至 12 點鐘位置時,即能獲得充足音壓,這比推動 D8000 Pro Limited
Edition 時的音量需求多出幾格。在 Soul-170HA 的驅動下,D8000 DC Pro 的音場被完
全釋放。橫向音場寬廣且自然,樂器定位精準,聲音呈現出猶如 3D 般的立體感。樂器與
人聲栩栩如生,沉浸感極強。高頻細節清晰透明,帶有適度的亮麗感而不顯刺耳;中高頻
柔和而細膩,充滿音樂性;低頻部分則展現了極佳的控制力,深度與彈性兼具,讓人完全
沉醉其中。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4203258781_36a2218cbb_b.jpg


MSB Premier Headphone Amp 驅動
MSB Premier Headphone Amp 採用全航太鋁 CNC 切割機身設計,內部分區合理,散熱、
放大線路與電源穩壓各自獨立,徹底隔離干擾。該機採用全平衡純 A 類設計,無負迴授
結構,且配有自動調整阻抗功能,能針對高低阻抗耳機自動匹配所需電流。輸出功率為
4.06W @ 32Ω,推力不算極大,但憑藉其輸出變壓器設計,能在大多數情況下提供穩定輸
出。
在驅動 D8000 DC Pro 時,音量需調至 76/110 才能達到合適音壓。Premier 的聲音乾淨
且中性,音場表現寬鬆自然,解析力和細節都處於極高水準。與 Soul-170HA 相比,
Premier 的聲音風格更為冷靜,尤其在中頻厚度上略遜一籌,但純樂器表現格外出色,
與 DC Pro 的聲音特性形成了一種互補的效果。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4203258751_bde431b239_b.jpg


總結:
經過不同前端設備的測試,D8000 DC Pro 的表現證明了它對前端極其敏感,可以忠實還
原前端設備的音色特徵。即便對於推力需求較高的耳機而言,一旦有足夠的電流驅動,其
聲音潛力將完全展現。它的低靈敏度確實提高了驅動門檻,但推到合適的音壓後,無論哪
種前端設備都能維持 80 分以上的水準,這點與 Hifiman Susvara 有所不同,而且展示
出明顯的日系調音特色。

對比: Final D8000 DC Pro 與 Hifiman Susvara
這兩款耳機都是市場上非常經典的旗艦產品。舊款的 D8000 Pro都是旗艦平版曾經是
Susvara 的對比對象之一,而 D8000 DC Pro 作為升級版,依然具備與 Susvara 一較高
下的實力。在此次測試中,我使用 MSB Discrete DAC 作為訊源,搭配 Soul 170HA 耳擴
,並以預設的 TR + Soft 模式驅動 Susvara。音量調至約 1 點鐘位置,便能提供足夠的
音壓,發揮出 Susvara 的聲音潛力。
在素質表現上,兩款耳機都達到了極高的水準,聲音的解析力、動態範圍與細節呈現令人
印象深刻。Susvara 的聲音表現極為寬鬆自然,音場被顯著拉開,人聲的細膩度和流暢感
非常突出,其聲音調校更偏向溫暖和中性,帶來貼耳且飽滿的聆聽體驗。人聲位置較為靠
近,溫潤厚實,尾韻迷人且具有極強的音樂感染力。

相比之下,D8000 DC Pro 的聲音特性稍偏冷靜,音色調性更加明亮。DC Pro 的音場比
Susvara 還要更大一些,聲音的開闊感更為突出,特別是在橫向音場的表現上,能夠呈現
更廣闊的空間感。而在人聲部分,DC Pro 的染色稍微偏亮一些,相對少了一些 Susvara
所具有的厚度和溫暖感,但這種風格使其在人聲和樂器分離度上表現更加明確。

兩款耳機各有千秋,但在使用不同前端設備時,兩者的需求有所不同。Susvara 對於前端
推力的要求非常高,特別是在搭配大功率前後級放大器時,聲音的上限和變化空間更加顯
著,能充分展現其潛力。相比之下,D8000 DC Pro 對前端的要求相對低一些,即便在中
等推力的耳擴下,也能穩定發揮出高水準的表現。總體來看,Susvara 更適合追求極致自
然聲音表現且願意投入高階放大器的用戶,而 DC Pro 則是更均衡且易於搭配的選擇,特
別適合喜歡寬闊音場和稍冷靜聲音調性的聆聽者。兩者皆為頂尖耳機,各自代表了平板振
膜耳機在不同調音理念下的極致詮釋。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4203509978_dd987e6c2c_b.jpg


Final D8000 DC Pro 與 Yamaha YH-5000SE 的對比
這兩款耳機同屬日系高端旗艦產品,各自代表了其品牌的巔峰技術。YH-5000SE 是
Yamaha 經過約 6 年開發完成的力作,靈感來自於 1976 年推出的 Orthodynamic HP-1
設計圖。YH-5000SE 採用全新技術重現經典,配備 50mm 同心圓震膜。
YH-5000SE 推力需求接近舊款 D8000 Pro,少新款幾格達到合適音壓,較好推。兩者聲音
特性初聽有些相似,都是乾淨、稍明亮且偏冷靜的聲音基調,與 Hifiman Susvara 的調
音風格相比,差異並不那麼明顯。然而,細聽之下仍然能發現兩者的多處不同之處。
中頻表現是 DC Pro 的明顯優勢。DC Pro 的中頻更具感情,帶有一定的厚度和細膩度,
特別是在吉他刷弦的呈現上尤為突出。而 YH-5000SE 的樂器位置則更為靠前,像是吉他
就在耳朵旁邊刷過,聲音稍微乾一些,這種乾淨且直接的表現對於純樂器演奏非常適合,
但在人聲表現上會稍顯冷靜,缺少一點溫暖感。值得一提的是,YH-5000SE 對鋼琴音色的
處理非常優秀,那種特別調製的聲音極具吸引力,對喜愛純音樂的用戶來說可能是很大的
誘惑。低頻方面,DC Pro 明顯更強。它的低頻更加飽滿、層次分明,鼓聲的衝擊力更具
彈性,而 YH-5000SE 的低頻則相對單薄,更偏向解析和速度感的表現。總體而言,DC
Pro 的聲音更加全面,適合多元音樂風格,而 YH-5000SE 則偏向純樂器表現,兩者各有
千秋。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4203258791_136140dde8_b.jpg


Final D8000 DC Pro 與 SendyAudio Peacock 的對比
Peacock 是 SendyAudio 於 2021 年推出的第二款平板耳機,配備 88mm 大尺寸平面振膜
,外觀設計獨具匠心,採用實木外殼、羊皮耳套與航空鋁材金屬框架,並以黑金配色和孔
雀羽毛圖案作為點綴。其性價比在平板耳機中表現亮眼,且推力需求不高,音量調至 10
點鐘方向即可獲得足夠音壓。Peacock 的聲音特性偏向溫暖,整體表現具有厚度感,特別
在人聲表現上更為靠近,但解析力和細節不及 DC Pro。Peacock 的人聲雖然具有一定的
渲染力,但細聽之下會發現毛邊較多,樂器的順暢度也不如 DC Pro。某些頻段會稍顯刺
激,尤其是在高頻延展和層次感上略有不足。DC Pro 的聲音表現更加自然,音場也明顯
更大。雖然 Peacock 在流行音樂和人聲的表現中具備很高的聆聽愉悅度,但 DC Pro 的
全面性和素質優勢無法被忽視。無論是低頻的控制力還是高頻的細膩度,DC Pro 都優於
Peacock。如果追求性價比,Peacock 是非常不錯的選擇;但若追求更高的聲音素質和均
衡性,DC Pro 無疑更值得投資。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4203509983_6ec8027608_b.jpg


Final D8000 DC Pro 與 Grado HP100 SE 的對比
雖然 HP100 SE 是動圈耳機,但其高解析路線和現代聲音調校與 DC Pro 頗具可比性。
HP100 SE 與傳統 Grado 耳機的暖聲調性不同,展現出一種冷靜而不尖銳的高解析特性。
與一般的動圈耳機相比,HP100 SE 的細節表現更為自然,速度感適中,音場也比典型的
Grado 耳機更加寬廣,整體聽感相當優秀。相比之下,DC Pro 在樂器的凝聚力和低失真
表現上更勝一籌。DC Pro 的聲音更具層次感,音場環繞性更好,呈現出更大的舞台空間
感。然而,HP100 SE 的人聲渲染力實在令人印象深刻。HP100 SE 的舞台感更為寬鬆,聲
音位置稍遠,但其獨特的人聲表現無疑是它的一大亮點。DC Pro 則在全面性上更具優勢
,不管!我還是愛Grado。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4203685175_eab56aba47_b.jpg


線材更換:Toxic Cable BWXL 4 Wire 銅線
為了測試 DC Pro 對線材的敏感性,我將其搭配 Toxic Cable BWXL 4 Wire 銅線。這條
線材的導體規格非常粗大,達到 17 AWG 級別,結構採用改良型 Type 6 多尺寸絞線設計
。這條線材在銅線類型中表現相當優秀,與 DC Pro 的搭配展現出極高的音色相容性。
更換線材後,DC Pro 的聲音表現與原廠線材相比有明顯差異。解析力維持不變,但人聲
更加靠前,飽滿度和厚度明顯提升。原本中高頻就不刺激且柔美的聲音,在 BWXL 加持下
多了一層包覆感,尾韻更加迷人,整體聽感甚至有些接近 Hifiman Susvara 的鍍金振膜
染色效果。BWXL 與 DC Pro 的搭配屬於互補型,適合想要增加一點味道和音樂性的用戶
。我決定直接將這條線材作為 DC Pro 的常用配置。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4203509963_7b5793010c_b.jpg


規格
‧機身材質:鋁鎂合金
‧單體類型:AFDS 平板磁振膜
‧靈敏度:90 dB/mW
‧阻抗:50 Ω
‧重量:431 克
‧線材配置:
oD8000 DC:OFC 無氧銅線(4.4mm / 1.5m,XLR / 3m)
oD8000 DC Pro:鍍銀銅線(4.4mm / 1.5m,XLR / 3m)

結論
D8000 DC Pro Edition 不僅延續了 D8000 系列的高水準,更在重量、聲音均衡性和舒適
性上實現了全面升級。無論是與同類型的平板耳機比較,還是與動圈耳機對比,它都展現
了極高的素質與全面性。它能夠兼容多種音樂風格,並對前端與線材的細微變化展現出敏
銳的反應。

本想條列式的列出結論,但其實只有一個,買就對了,日系耳機不香嗎?

啊嘶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4203685655_eca14d349f_b.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4203510333_77382c77d3_b.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4202362327_104e40a11e_b.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4203510313_ded93857ce_b.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4203259066_7988b031e4_b.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4203510243_de85ec57d9_b.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4203685495_b96f5f3918_b.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4202362057_b34a54ab4b_b.jpg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4202362037_13d72b9ecd_b.jp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5.66.91.177 (新加坡)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734167810.A.D0F.html
Kowdan1樓重量變輕這點好香,原本這隻最勸退的就那重量 12/14 17:17
crazyke3132樓看完推!這支真的好燒 12/14 17:41
quillmane3樓推,eddie最近開箱文連發,恭喜 12/14 17:46
PhonexH4樓推心得~好燒! 12/14 18:24
paul19515樓D8KP黑金要被蛋雕了!! 12/14 18:45
breadf6樓烤肉爐vs.細沖孔 12/14 19:19
本人7樓感謝幫推啦,輕就值得啦,聲音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12/14 19:59
egniknah8樓搭配BWXL加上減輕100g...有燒到! 12/14 20:06
cccwei9樓推推 但靈敏度低不少耶 希望擴的需求不會增加太多 12/14 20:59
本人10樓回C大,實測只是稍微難推一點,還可以。 12/14 22:17
cheng11811樓請問e大dc pro跟沒pro聲音會差很多嗎?喜歡黑色但dc pro 12/15 14:09
cheng11812樓只有銀色 12/15 14:09
C大,DC的聲音比較均衡,但Pro在中高頻細節與人聲厚度有做調整,比較討喜,看喜好, 我覺得一般版聲音已經很好。
louissyou13樓推Eddie大心得文,DC係的重量減輕真的是一個好消息,加 12/16 14:02
louissyou14樓上嗎AFDS的技術,感覺應該是更有料了 12/16 14:02
我覺得聲音比起舊版更全面順耳一些,感謝Louiss大推文,好可惜在文化節沒有多聊 一些XDD
BOXer9915樓專線拉了40萬我迷糊了 12/16 15:24
沒有這麼貴啦QQ
PHOENIXBEC16樓推,也想收這隻 12/16 21:56
BrianAndrew17樓推eddie 大,寫得好詳細 12/17 03:28
本人18樓感謝幫推啦 字很多XD 12/17 10:02
luke41719樓推e大心得 12/17 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