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吃光光
手邊的泉3 L3 (Spring 3 KTE)
已run了大約 1000 小時左右
過程中
也嘗試了很多搭配與聲音變化
彙整一些心得
給有需要的人參考:
有些內容前幾篇已經提過的
就不在此贅述
有興趣的版友,可另外參考之前文章
------------------------------------------------------------------
很多網路PK心得,應該常看到「其它DAC甜味比泉3多一些」的類似描述
基本上這和我的聽感差不多
甚至和其它同樣R2R的DAC比,也是如此
如果你的前後端都相對中性
而希望能在DAC端
多一些人聲甜味、或是其它的調音
那泉3就不那麼適合
泉3還是有它的聲底
也還是一台R2R DAC,有著溫潤不乾帶水份的聲底
泉3有它本身的人聲/樂器音色的呈現味道
但相對於其它廠家的DAC,調味/口味是真的淡了些....(如同它的名稱?)
如果你剛好也在觀望泉3
請先評估,自己預計搭建的系統走向
比較主要的調音環節會是哪些
現在很多廠家都有附加功能的DAC產品
相比之下
泉3不支援串流,也沒有耳擴之類的附加功能
連升頻 (OS;oversampling) 都沒有
而只是單純的 NOS(non-oversampling) DAC
因此必須費點心思「注重前後搭配」來處理OS的部分
(除非你是USB直上 + 只聽NOS,那就不會麻煩了)
使用前要熱機才好聲
詢問過開發者Jeff是說半小時熱機差不多
Run in期較長
雖然剛開聲一陣子就不會衰聲了
但要到聲音穩定
且各種優點更為明顯熟化
個人經驗,是大約至少要500小時以後
可粗抓400-500小時左右)
泉3/梅的輸出電平有點高
如購買無前級版本的話,要評估一下與耳擴之間的搭配性
PCM 48K NOS : DAC Voltage Output 2.9Vrms (RCA), 5.8Vrms (XLR)
DSD 128X : DAC Voltage Output 1.45Vrms (RCA), 2.9Vrms (XLR)
RCA部分應該還好
(我目前是使用RCA,沒有感覺到特別的問題)
但XLR部份5.8V是相對高的輸出電平
如果你是買泉3無前級版本、或是梅
就會遇到這個問題
我曾請教過
國外某位製作管耳擴的人
如果DAC端的輸出電平就是固定這樣的話
他會怎麼處理
他回答我「
」
他認為輸出電平有點高,會降低音量控制的可用範圍
而在耳擴端使用步進式VR,即可處理此問題
但這也是一個搭配上的麻煩之處(要額外留意這個環節)
如果你對泉3 L3有興趣或在觀望
(我真的比較建議直上 L3 版本)他認為輸出電平有點高,會降低音量控制的可用範圍
而在耳擴端使用步進式VR,即可處理此問題
但這也是一個搭配上的麻煩之處(要額外留意這個環節)
如果你對泉3 L3有興趣或在觀望
建議先去了解一下這邊的搭配問題
或是考慮購買帶前級版本
430x300x55mm (W x L x H)
8.5kg
這尺寸重量,不會讓你想要帶出去試聽或家訪
對有些人來說,也許是缺點
------------------------------------------------------------------
泉3特殊的地方在於
雖然音染不多,但聲音卻不無聊
主要是因為
空間感、音場、動態、低頻表現、聲音密度、解析力都有不錯水準之外
在保有解析與通透感的基礎之上
還具備了R2R帶水份且溫潤的聲底
如同之前開箱文
曾經提到的
泉3有很優秀的空間呈現感
如果是把主要音染或調音
放在其它環節,相得益彰之下
泉3將會帶來很棒的聽音感受
我最常用的配置是人聲為主
後端搭配老管 Mullard GZ34/5AR4 Metal Base鐵座
與聲底軟潤的老管 Zenith 6EW7 Clear Top,或是HA2002
再搭配鐵家木殼,就會有很甜潤好聽且不失動態與規整空間感的美妙女聲
泉3與管擴的搭配性還不錯
層次感強化加上中性聲底
幾乎不太會有什麼減損的地方
DAC不變的前提下
只要調整後端搭配 (器材調整,或是把管子6EW7換成6FD7之類的...)
也可以聽到很不錯的古典或純樂器
空間感與音場夠大
動態與速度感不差,低頻也一點都不軟
上次看到有網友為了兼顧聽音類型
2541 + ADI-2兩台一起雙修
需要換來換去
如果你也有類似情況,強烈建議泉3 L3
或是此價位以上的其它R2R DAC
除了泉3 L3
其它中高階R2R DAC也是不錯的選擇
也可達到雙修的效果
NOS DAC是近年來流行的其中一種類型
(線路簡潔、保持類比訊號相位的一致性...brabra)
但這個topic太大了
避免佔太多篇幅,就不在這贅述
有興趣的人可參考一些網路文章,例如:
目前比較常見好聲的搭配 (Golden Sound also recommended it)
NOS : 聽一些需要韻味或是想聽類比聲的曲目
OS : 聽一些需要更強動態、速度感線條感更強,或高頻延伸更好的曲目
如果你剛好要找NOS DAC
再經由前端一些搭配去處理
泉3是個不錯選擇
前端搭配其它軟硬體處理OS部分
NOS則是直上即可
就可兼顧
上述不同聽音需求且相當好聲
泉3在L3版本有搭載強化版的USB模組
(目前只有泉3 L3 & 梅L2/L3 有搭載此模組)
開發者Jeff為了處理AMD CPU在PCM的相容性問題上
選擇放棄了XMOS方案,而是自己用FPGA另外處理
得到不錯的效果
USB直上的表現相當好
我系統調整過程,常常是缺東缺西的
因此有一段時間是直上USB來聽
不得不說
USB直上的簡化系統,對我來說是足夠的
大致上OK
不太會有明顯短板
而讓你常常去想空想縫的那種感覺
(上次我試CROSS POINT AU SE壁插,就是USB直上的情況)
謎之聲:講成這樣那你怎麼不直上USB就好啊?
......其實是有原因的,請容小弟賣個關子
之後再解釋
目前與泉3相關搭配如下:
[電源]
CROSS POINT XP-PS AU SE 壁插(新版)
-> AudioQuest Hurricane High Current電源線
-> KECES IQRP-1500 -> Zone I 獨立給DAC專用、更換為SR Purple壁插
-> Nordost Valhalla電源線(Furutech FI-50R) -> 泉3 L3(更換為SR Purple保險絲)
[墊材]
IsoAcoustics OREA Bronze
[線材]
USB直上的話
-> USB電訊分離 -> Crystal Cable Diamond USB
有接DDC的話
-> DDC -> AudioQuest Dragon 48 HDMI (i2s)
Nordost Valhalla訊號線(Furutech CF-102R) to 耳擴
其實還沒完全底定
陸續調整中
但漫長調整過程中
泉3反映前端或周邊變化
是真的讓我蠻驚訝的
並不會有那種,遇到瓶頸或是卡住了的感覺
實測後覺得上限並不低
前段時間常在head fi爬文
在head fi國外網友的一些中高階系統配置裡面
偶爾也可看到泉3 L3的身影
(國外是叫做 Spring 3 KTE )
這被我當作是一個優點
因為
經過幾次實測後,我認為i2s是很不錯的一個介面
同時也是泉3輸入端子裡面
表現最佳,聲音規整度最好的
i2s是將
「資料訊號」和「時脈訊號」分開傳送
附帶一提
我也實測過
多年前曾經很熱門的DDC選擇之一:
在使用同軸或AES輸出的 Hydra-Z 之下
我的聽感大致與版上、或是網路上的一些聽感心得差不多
但某次嘗試過後,發現使用i2s輸出的 Hydra-Z
才是真正的實力解放
同軸或AES的缺點幾乎都沒了
結像力,解析度,聲音札實感整個提升
相比來說,是不只一個等級以上的差距...
也許會有人問到:
「既然這麼強
那怎麼很少 Hydra-Z i2s 的心得呢?」
因為
i2s 是個很麻煩的介面
各廠腳位不統一,必須要找到
「
」
且「
腳位剛好匹配的器材且「
」
或是「
可調整腳位的器材或是「
」
或是「
透過訂製線材來處理或是「
」
才能夠使用
前陣子在AQ 龍 HDMI 48 i2s那篇開箱文有提到過
近年來的趨勢
要嘛
是廠家搞自己特殊介面生態圈來傳輸i2s(或類似i2s的訊號)才能夠使用
前陣子在AQ 龍 HDMI 48 i2s那篇開箱文有提到過
近年來的趨勢
要嘛
例如
Playback design 自家的「PLINK」
dCS 自家的「POWER LINK」
AURALiC 自家的「L-LINK」
....
這類型的幾乎都是
「僅限自家產品線之內的相容性」
但可以確保自家產品之間
能有比一般S/PDIF協議介面,更好的傳輸品質
要嘛
(也有廠家製作i2s專用的線材、下次再聊這塊)
這類型的
雖然選用了通用的 HDMI / RJ45 介面
但由於「彼此之間i2s線序不統一」的情況存在
所以如果是跨廠牌使用
那「相容性」的問題,就需要用戶自行去找尋/搭配了
當然聽感是很主觀的
同軸/AES搭載在不同器材搭配,表現也有差異
甚至有些器材搭配下、或是某些音樂類型之下
也許同軸/AES還會比i2s好聲(更耐聽溫潤之類的)
但如果純論Hydra-Z與泉3 L3的話
個人聽感是 i2s 表現最佳
泉3 L3:i2s >> USB > (差距很小) AES = Coax
Hydra-Z:i2s >>>>> others
-------------------------------------------------------------
泉3本身的i2s是屬於HDMI介面
有4種i2s的腳位可供調整
透過調整
泉3可和 Hydra-Z 做 i2s 直連搭配
效果相當好
而基本上,Hydra-Z 的 i2s 就是
Audiobyte / Rockna家的腳位
所以最新發售
具備升頻功能的
也是相同的 i2s 腳位...............沒錯,偷偷預告一下
下一篇
敬請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