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MDR-Z7M2 姐妹之絆
═══════════════════════
型式:封閉式
頻率響應:4Hz~100kHz
靈敏度:98dB/mW
阻抗:56 歐姆
耳機線:鍍銀OFC 3.5mm /鍍銀OFC 4.4mm
重量:340g
參考售價:18000
https://i.imgur.com/JpBdKiu.jpg
https://i.imgur.com/Ps287zL.jpg
https://i.imgur.com/5jQsbzI.jpg
大概可以看到這支封閉式耳機的透音孔是從上到小開整環的
不過聲音透出的程度極小
在極安靜的場合裡鄰近座可能會注意到的程度
[前言]
長期看文下來對這支耳機的刻板印象並不是很好
一直以為他的聲音很擁擠的聲音而且性能表現也不佳
可這幾天實際玩下來後
我覺得性能表現並沒什麼問題
大致上就是次旗艦(萬元)的水準並且不會弱勢於其他品牌的左右階耳機
而走向的話則大概是厚聲型走向裡比較淡味向的調調
這一接觸下來還真的是整個巔覆了我對他的印象
我一直以為他是HIGH度很高外加肥肥糊糊的聲音
結果卻意外的秀氣
然後很意外卻又不意外的是
她聲音的表達和陳述跟MDR-Z1R還真是有夠像
整支耳機就像是Z1R的么妹一樣
Q:為何要多個"么"
A:
主要是覺得Z1R和Z7M2之間還可以有一階
雖然實務上沒什麼商業意義就是...
總之單聽聲音來說
是完全可以想像的到是同一設計師捏出來的姐妹作
而且這種上下階如此相像的耳機
在近代的SONY耳罩式耳機裡面還真是蠻少見的
這讓這兩支耳機很有"一對妹姐"的感覺
像這裡就很容易讓我腦補出這樣的世界觀:
SONY耳機這一勢力是由不同的派系統合而成
以前是010、R10的派系上位
而現在則是由女帝風格的Z1R上位
這些耳機雖然都是SONY勢力
但彼此卻又有著完全不同的聲音理解和展現
話說回來Z7M2
其實這類降階的耳機產品在其他品牌上也屢見不鮮
可是要像Z1R和Z7M2降的這麼平均的我覺得這就非常的少見
其他產品有蠻多都是走降階後又賦與他不同的屬性好去對應不同的需求
比如說以前的拜耳T90聽起來像是T1少了下半部(強調上半部)
或是現在的FOCAL UTOPIA和CLEAR MG
CLEAR MG另又針對女聲渲染作了強調
以這方面來說
我覺得Z7M2與Z1R的同步率其實頗高
她就像是Z1R的60~70%素質去表現相同的東西
所以我覺得他們的妹姐感(血緣關係)特別的重
會比同名的入耳式IER-Z1R還親上許多
[Z7M2]
在我系統上我覺得比較好聽的樣貌大概長這樣:
縱□□(+)
高■■■
男■■■+
女■■■+
暖■■■+
低■■■+
橫□□□□
#偏滿的量感 可注意到不算很大(>4.5格)的橫向空間裡大多只剩半格餘裕
#低音出力不強但量感包覆感不錯
#分佈還算平均
#女聲稍強調
#會有一些空間殘響效果
其中 女聲 似乎頗敏感
我只要稍動一下東西去強調些中上盤
Z7M2的女聲就很容易在比例上變得過多而造成聽感上的不舒服
後來仔細探究這個原因
我覺得她的女聲-高音這一段似乎蠻容易有淤積感
比較理想的狀況是像上表所畫的那樣「女聲和空間之間還留有一些餘裕感」
讓歌唱時的尾韻會微微融入於空間裡而感受到有一股淡淡的空間殘響
而不要讓女聲滿載直接貼過來臉上造成壓迫感和頭中效應
總之我覺得較關鍵的調整和搭配應該會落在
「男女聲趨於平衡並且整體能留有一些空間餘裕可喘息」
因為只要滿足上面的條件就必然會讓整個聲音重心落在中頻中心
間接就可讓上下盤的量感趨於平穩
因此若能選用 中性-微厚 這區間的聲底與他搭配應該會蠻不錯
另註:
直接換掉原附的"鍍銀"線直接干涉耳機本體的聲底也是方法之一
依之前使用Z1R的經驗來說(他們的原附線是同一條)
這條原廠線本身就有中高音有點強調+淤積感的情況
不過升級線一般都很貴自己要留意CP值就是~
[Z1R與Z7M2]
概觀來說我覺得Z7M2有一點像Z1R的七分出力的感覺
她不像Z1R那樣本身就自帶有很強烈和緊密的氣場
她的樣子會比較像在厚聲這個聲底下自帶一些鬆散感
因此以個性來說我覺得她會比Z1R多了一股溫吞感
而至於兩者在空間表現上的不同處
我覺得Z7M2會明顯比Z1R還來的平面
比方說他在消逝流轉上
並不會像Z1R那樣會用更明確的空間結構去表現這些流逝過程
他僅僅是用空間混響(有點不明確的)去帶到個淡出和淡入而已
最後 個人也是非常贊同如果你喜歡Z7M2這支耳機的話
後續直接升級Z1R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因為她就跟Z1R一樣本身並不特別吃擴但會特別吃DAC/訊源的聲底
如果你的訊源和追求本身就與Z7M2就很合拍的話
那換Z1R幾乎就是無痛升級
[高音]
會有一些暗聲屬性
大約男聲(含這區間的樂器部份女聲)這段蠻容易被影響到
其他則是高音整體不是走紋理和明亮的高音手法
聽起來似乎比較重視在封閉式這個架構下自然擴散出去的高音表現
(不知道跟他開了一堆洞有沒有關係)
總之如果你很在意高音解析和線條美感的話建議選購上儘量保守
主要就看這種高音表現你本身喜不喜歡
若是本身就不太愛而硬要她去強調明亮感和偏上感的話
個人會較悲觀看待這些調整
因為會覺得你只是在強迫她做不擅長的事
[人聲]
蠻明顯是人聲向的耳機
不用特別調整人聲演唱就蠻有韻味感
音色的話片狀感會相對明顯
聲音聽起來會帶一些鬆散感和柔美感
其實這裡很讓我猶豫她算不算厚聲型
因為以"厚"這個角度來看待她的話
她的人聲其實不算特別有紥實感 她反而比較像薄片但量多的感覺
此外 這支耳機雖然人聲較偏女聲
但若可以讓她的男女聲彼此再靠近一點的話
我覺得她是有機會可以做到男女聲通吃
個人也比較喜歡她這個面貌
[低音]
在我系統上並沒有發生低音很亂或是太多的情況
大致上是彈性感很好、擊點中偏大的鼓聲
低音整體雖然沒有z1r有那麼明確的鼓聲形體和力度
但是一聽到這種鼓聲表現還真的馬上就讓我想起Z1R
而至於量感的話
我覺得只要你不是配上厚聲型聲底的前端應該不致於會有爆掉的情況
以聆聽流行樂來說我的整體體驗還蠻好的
一方面覺得他夠滿
而另一方面因為力度不算特別大關係負擔感也比較低一點
這樣的下盤表現作為人聲的旁襯以及本身的特質展現我認為是可以過關的
[音樂適性概觀]
☆優異 ○可以 □勉強 △注意 X死亡
大編制交響(樂器協調):○
小編制演奏(樂器質感):○-1
搖滾及金屬(低頻表現):○+1
大眾流行樂(人聲韻味):☆
ACG曲風(人聲甜度):○
爵士樂表現(場地氛圍):○
輕音樂類型(低負擔感):○-1
電玩用途(非聽音辨位):☆ ♣
特設一項電玩用途
我覺得他對於BGM+間歇性的人聲和特效音 這類的電玩用途感受上非常的好
會覺得好像什麼問題都沒有
原因可能是聲音結構上BGM較退而間接性的人聲和音效往前
剛好可以讓填滿度較低之餘又可帶出本身比較好的人聲表達
且除此之外聲音特效的部份在感受上也很有環繞感
總之一切就莫名的很搭這樣
如果你缺一支玩電玩用的"封閉式耳機"個人其實會蠻推這支的
(註:聽音辨位的遊戲我沒玩 所以沒測)
音樂面向的話
大致上是Z1R模型的弱化版
我比較意外的是他的泛用度意外的好
聽交響雖然素質比較普一點
可是他的畫面並不會有哪部份被誇張放大或有缺少感
這在人聲向中階封閉式耳機裡面其實還蠻不錯
其他可以補充的地方還有電吉他的表現聲音穩穩的、不特別喧囂也不會有被吸乾的感覺
是還蠻有臺風感的電吉他聲
而人聲的話則是有些瑕疪修飾效果
雖然雖然程度不特別多
可還是會稍稍感覺到比較粗糙的地方會圓潤柔和一些
總感
心得可能跟主流的風向不太一樣
不過個人覺得這支耳機還蠻不錯的
他還蠻俱備有流行樂、多媒體…等族群能有所共鳴的要素
可是我還是要再提醒一下
她主要是走「能量較滿、偏人聲、有一點暗聲屬性」的傾向
你自己要注意一下「能量感和微暗聲屬性」在程度上你和你的器材能不能接受
如果你主觀覺得量感已經滿載的話 該放棄就放棄
而不要說有點不能接受但又想靠器材修飾他
經驗上這麼做只會事倍功半而已
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