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年前系統大風吹後就安定了一段時間,但最近生活型態劇變,
無法像之前一樣隨心所欲,不得已只能重新建構耳機系統。
昔日老友K701風采依舊,唯獨某些類型的音樂無法發揮地淋漓盡致,
鍵盤試聽之後鎖定MDR-Z1R,確認表現符合需求後就購入了新夥伴。
耳機線選用Grimm audio TPR搭配AECO鍍銀XLR 4pin。
3.5mm端子則是採用Bispa 帶鎖式鍍銀,可以和MDR-Z1R完美搭配。
之前使用ETI XLR端子的經驗還頗滿意,這次耳機線便選用了與他設計類似的AECO。
實品也相當有質感,考量到價格差異,也是不錯的選擇。
Bispa 3.5帶鎖式鍍銀不愧是MIJ,做工品質硬是比其他類似廠牌好上不少。
畢竟此種端子能選擇的廠牌不多,很慶幸還有Bispa這個優質的選擇。
重點是價格也不貴,淘寶似乎有代理進鍍金版本,如果要鍍銀只能直接從日本買了。
Grimm audio TPR是令人驚豔的線身,先前做了一對XLR平衡線跟AES數位線,
低廉的價格卻提供了水準之上的性能,沒有奇怪的癖性與調味。
非常適合原本就趨近均衡的系統。
缺點是做成耳機線有點重,但尚可接受。
在線材價格不斷上漲的現在,Grimm audio TPR無疑是一種救贖。
後端告一段落後,自然就會開始想東想西,開始了找尋新DAC之旅......
Topping D90se:
久仰拓品大名加上新機剛出,便盲狙回家測試。剛開聲有點生硬,幾天後就正常了。
素質相當不錯,背景深沉寧靜。走向剛中帶柔,一些細節也不含糊。
在器樂上的表現可圈可點,但人聲不知為什麼稍微靠前,導致影響了其他部分的呈現。
整體聽起來是細緻的,在微動態和質感較缺乏一些,也許有人會因此覺得索然無味。
以這個價位來說是很不錯的選擇。
要注意的是網路上有部分反應某些器材數位輸入給D90se會有聲音斷斷續續的問題。
購入前先確認自己常用的器材與數位輸入是否能正常運作會比較保險一點。
COS Engineering D10:
看規格與介紹是一台功能非常齊全的一體機,可以單獨當DAC,有前級與耳擴功能。
甚至能獨立當前級,也能選購串流跟唱放模組。
加上不錯的外觀與做工,台灣設計且在國外獲得好評,於是跟店家預約了試聽。
先用MDR-Z1R測試,一開聲就讓我十分驚艷,原來內建耳擴不是隨便做做而已。
質感細膩素雅,音場端正自然,在大場面也不紊亂。這正是高階器材會有的表現。
後來才知道內建耳擴是使用HD800調校,推力與質感自然無庸置疑。
友人本身已是D10與HD800的使用者,也是直接使用D10的耳擴,據他說使用上非常滿意。
前級功能也不含糊,交叉測試之後決定將綜擴改為純後級模式,表現更佳。
至此我不得不佩服D10雖然是一體機,各自的功能卻沒有絲毫妥協,
分開使用也都是一時之選。
店家搭配的喇叭是B&W 804D3,擴大機為McIntosh MA8900。
D10在這個組合下,提供了令人滿意的密度與質感。音像清晰、音場一樣自然端正。
中性帶點微暖,聽起來舒服且不令人煩躁。大編制下亦是有條有理,不拖泥帶水。
以台灣的售價來說實在是非常超值的選擇,期望COS Engineering這品牌能更廣為人知。
Sonnet Morpheus:
因為本身使用過Metrum HEX,也非常喜歡他的表現,自然會對Sonnet也感興趣。
不知道過了幾年的發展,會進化到什麼境界。
無奈在接近試聽日期時,店家通知試聽機因運送過程發生故障,必須回原廠維修。
對比同時間預約試聽的D10都已經試聽兩次了......
也不知何時才能再約,雖然尚未聽到本體,但不得不將後勤服務列入考慮。
貓窩工坊 DAC2.2 (應該是)
這台DAC是在完全不知道廠牌型號的情況下試聽的,可以確保不帶任何主觀成見。
正因為事前沒有任何資訊,開聲時就被其強悍的音響性吸引了目光。
有著高階器材的氣勢與表現,尤其中低頻呈現的權威感,爽度十足。
中頻較為靠前,似乎有故意強調的感覺,卻不會掩蓋其他應有的表現。
推測是設計者故意如此呈現,來達到系統追求的目標。
貓窩搭配從DAC到後級都是設計者挑選過的組合,應該是有他的道理。
後續進一步了解,DAC2.2為求最低干擾,只留下USB輸入,支援的取樣率也有限。
可說是匠人精神,令人佩服。
總體來說,以價論聲是相當不錯的。若是能與自己系統搭配起來,更是相得益彰。
Weiss DAC501:
Weiss也算是老朋友了,自從dac2結緣之後,就一直對他們家印象很好。
也很感謝台灣代理商提供到府試聽的服務,因此Weiss DAC501得以在自家系統發聲。
過了10年,聲底依然細緻。很高興還是記憶中的Weiss。
稍微不同是的相較於dac2,dac501圓潤了許多。聽感更加討喜了。
性能上也無可挑剔,音色自然樸實。
能從網頁調整眾多設定也很方便,反而本體螢幕稍小,使用上不如從網頁調整較直觀。
DAC501新增了許多DSP功能,但我還是習慣全部bypass。
若自身空間或喜好需要用上的話,DAC501將會十分超值。
Mola Mola Tambaqui:
是一個相對較新的品牌,背景與故事就不在此贅述了。
老實說剛開始我對Tambaqui興趣缺缺,因為他只提供一組XLR類比輸出。
我的擴大機只有單端輸入,而且只有一組輸出也無法和耳機系統共用。
雖然有現實不便的因素,抱持著多聽多比較的心態,還是跟代理商預約了試聽。
Tambaqui有提供內建耳擴,為求公平第一次試聽我還是帶了自己的耳擴到店家。
不聽還好,一聽下去我知道我回不去了。
這是我至今聽過認為最好的DAC,透明自然的音色、強到如臨現場的資訊量、
栩栩如生的活生感、音樂充滿了光澤與生命力。
在我決定打這篇文章後,我很困擾要怎麼形容Mola Mola Tambaqui。
他幾乎是我DAC的理想型態,一轉眼,什麼XLR輸出問題都有如浮雲......
第二次試聽我測試了內建耳擴,聽起來基本上與前次一致。
可能受限於輸出,在比較大音量時會覺得稍微有點壓迫感,沒有外接耳擴來得輕鬆。
但在一般情況下,卻給予比外接耳擴更自然純粹的音色表現。
因此他應該適合好推的耳機,MDR-Z1R我覺得處於剛好OK的程度。
也就是上與不上耳擴各有千秋,風味不同。
若是難推的耳機可能會呈現音色較黯淡、延伸相對不佳等問題。
再來說說Tambaqui的操作,原廠雖然有附一隻Apple remote,但幾乎用不上。
因為app實在太好用了。不用任何設定就可以輕鬆以app連接上Tambaqui。
幾乎所有設定包含韌體更新甚至開關機都可以在app上完成,操作直觀易懂。
如果預算有到,建議務必把Mola Mola Tambaqui納入試聽清單。
MSB discrete(雙電供):
板上已有不少心得,聽起來也非常相符。
極為自然流暢的聽感,雖然第一印象不是非常令人注目,卻讓人流連忘返。
毫不妥協的音響性,讓人不得不佩服MSB設計dac的功力。
或許是搭配問題,試聽當下覺得縱深稍微欠佳,但依然瑕不掩瑜。
回家的路上一直對他思思念念,甚至有點動搖了Mola Mola Tambaqui的地位。
那種驀然回首的心境,只要聽過MSB之後就會明白......
Dcs Bartok:
在所有dac中提供了最完善的軟硬體支援,加上老牌大廠加持,
原本的目標其實就是設定在Dcs Bartok。
其實在這之前沒有聽過任何dcs的機器,不過一開聲就明白為何支持者眾了。
極富密度、沉穩又開闊。容易讓人不自覺沉浸其中。
但在一些細節的處理上讓人覺得有點紊亂,或許放鬆聽時沒什麼感覺,
認真聆聽時卻覺得有些惱人,莫非真的要上時鐘才能解放實力嗎......?
音色表現很有dcs獨特的味道,不算活潑,而是走氣質沉穩路線。
因緣際會到了兩家不同的店家試聽,雖然搭配不同,但走向仍是一致的。
這次只有使用MDR-Z1R試聽,沒有聽到Dcs Bartok在兩聲道上的表現是比較遺憾之處。
試聽專輯/曲目:
1. Grare:Paris - Istanbul - Shanghai
2. Cras: L'oevre complete pour violon et piano
3. Claude Debussy, La Musique De Chambre
4. Schubert: Arepeggione Sonata
5. Mozart: Requiem
6. Piccolo et flute a I'Opera
7. YOASOBI (全)
目前系統:
https://i.imgur.com/fO4hM5g.jpe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