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淺談電源處理
[下篇] 分享一些電處相關的「收尾輔件」
--------------------------
此篇以耳機系統為出發點
如果是兩聲道系統
前後級與其他林林總總考量
...會來得更複雜些
(留待其它大大們補充)
--------------------------
電源處理方式眾說紛紜
困難點在於「每個人情況不同」
1. 前段:專線、接地處理
2. 中段:排插壁插、隔變或濾波處理
3. 後段:器材週邊相關處理
一般來說
源頭(專線、接地)是最首要且重要的
而中段
耳機(音響)系統迴路內越單純越好
避免接入可能帶來額外干擾的電器產品
但實際情況百百種
有些人不方便牽專線、必須從中段開始處理
有些人迴路內難以避免會有其它電器產品
有些人是電腦訊源玩家
有些人...etc.
另一方面
我認為電處產品、輔件都有其「目的性」
是否好用?
是否有必要買?
既然要單純化,那何必買這些?
「每個人情況不同」
關鍵在於,是否剛好對應到你的需求
上述三個環節
只針對「2」的部分簡單聊聊、拋磚引玉
歡迎其他大大分享更多
假設幾種情境:
--------------------------
【使用情境 A】
「已有專線,且迴路單純無電腦或其他電器產品」
這時候
直上牆壁或排插(不做其他電源處理)
專線搭配好聽的壁插或排插就很棒了
(例如下一篇提到的阿波羅排插,真D讚)
在這使用情境
「電處產品、輔件」使用需求是相對低的
少即是多
https://i.imgur.com/Pay6o5n.jpg
圖片來源出處
https://tinyurl.com/5276t6k
推薦參考bigheadpro大大文章:
[心得] 電源處理?
https://www.ptt.cc/bbs/Audiophile/M.1698550603.A.22D.html
這篇蠻有共鳴的、值得參考
這邊也很贊同「儘量簡化」做法,推一個
無特殊需求的話
接越多、影響變因越多、後續debug也越麻煩
聲音哪邊變怪時
要花很多時間拆換東西挑出負面因子累死
--------------------------
如剛好住處不方便牽專線
可評估用租借方式
或是和朋友商借電源處理產品回來實測看看差異
要實測的原因是
即使沒專線
你也不見得會覺得經過電源處理產品更好
但也有相反的可能性
(取決於所在地的電源狀況)
或是參考下一篇會提到
例如Audience Ar2P T4之類的方案
https://i.imgur.com/Kun9kqB.jpg
源頭無法處理
就只能從中段開始處理,找出折衷方案
--------------------------
【使用情境 B】
「已有專線,但迴路內有其他電器產品干擾」
儘量避免在同個迴路內連接其他電器設備
如果無法避免,可嘗試一些隔離措施:
耳機(音響) -> 直上牆壁或排插(不做其他電源處理)
其它電器產品 -> 隔變另外處理
https://i.imgur.com/mXIazzH.jpg
在這使用情境
「電處產品、輔件」使用需求會相對高一些
--------------------------
【使用情境 C】
「電腦訊源玩家」
電腦主機是干擾來源之一
接在迴路內,會對耳機(音響)系統造成負面影響
但如果是以電腦為訊源的玩家
幾個關鍵
1. 儘量讓「耳機(音響)系統」簡單處理
2. 儘量避免讓「耳機(音響)系統」與「電腦」放在同一迴路內
3. 儘量避免讓「其他電器產品(包含電腦螢幕)」影響到上述兩個迴路
要留意
電腦螢幕也是干擾源
避免與電腦訊源接在一起
例如
耳機(音響)迴路 -> 直上牆壁或排插(不做其他電源處理)
電腦 -> 單接隔變A
其他電器產品(包含電腦螢幕) -> 隔變B
https://i.imgur.com/ZTYngfe.jpg
--------------------------
有些人選擇接排插或直上牆 (不處理派)
有些人選擇接隔變 (處理派)
「濾波」吃細節或砍高低疑慮
「隔變」動態壓縮疑慮
這兩者之間選的話
我會推薦「隔變」更多一些
手邊器材與隔變搭配
會不會有動態壓縮聽感?
其實不同器材、情況會有差異
(例如我覺得DDC接隔變,負面影響會比耳擴接隔變來得小很多)
「耳朵收貨」實際試試看不同器材差異,是最快的
--------------------------
除了「耳朵收貨」實測
這邊另外提供一些參考方向
1. 隔變規格選用儘可能「保留足夠瓦數餘量」
2. 隔變使用在「數位器材」負面效應相對小一些(相較於類比器材)
3. 隔變上的壁插如果可更換,也是一個調整空間
4. 隔變使用在電腦、其他電器產品,可隔離掉一些這邊的干擾
關於第1點
可抓每台設備大約保留3倍以上餘裕
例如50瓦的器材可試著抓200瓦以上
(我這邊的話是大約抓300瓦)
想要抓更大Buffer也可以 (8~10倍)
取決於「預算」與「擺放空間」
(越大瓦數越貴且佔空間)
雖然耳機系統各器材、實際需求瓦數都不多
(相較於兩聲道系統)
還是建議儘可能購置足夠瓦數隔變
後續升級替換時、少些顧慮 (之後如果跳兩聲道也夠用)
--------------------------
強烈建議:數位/類比「分開處理」
這個環節蠻關鍵的
不論使用多少瓦數隔變
如果還是有動態壓縮疑慮
可考慮一種做法:
數位段 -> 用隔變處理
類比段 -> 直上牆壁或排插(不做其他電源處理)
https://i.imgur.com/oilxCri.jpg
這邊實際經驗
我認為「數位器材」搭配隔變是利大於弊
相對來說
負面效應或動態問題(Trade-off)影響比較小
目前這邊
「數位段」接隔變
「類比段」直上牆壁或排插(不做其他電源處理)
長時間聽下來
是沒有聽到明顯的動態壓縮問題
還能與其他干擾源隔離
保有良好背景黑度、細節表現與控制力
--------------------------
類比段就見仁見智
我也不太贊成類比段做額外電處
那種「Trade-off」的感覺會比較明顯...
實測過一陣子
後來我連Oyaide NRF-005T膠帶這類型的輔件產品
也完全不在類比段做任何使用
(NRF-005T膠帶在數位段使用確實不錯、尤其是USB線或USB週邊)
以耳機系統來說
耳擴的選用、耳擴墊材的選用...etc.
已經有機會可以強化控制力,不見得需要隔變在類比段
除非剛好日規100V耳擴需降壓處理
(單接100V隔變來做降壓)
--------------------------
有個特殊案例要聊聊就是DAC
通常DAC會被歸類到「數位器材」
但其實DAC是「兩者兼具」
DAC輸出級會有個放大電路
將數類轉換出來的類比訊號做放大
或是有些DAC自帶前級...etc.
這時候怎麼辦呢?
一般情況
DAC與其他器材一起處理即可
不需要刻意折騰
如果講究一點
是可以「考慮」多段隔離方式
透過多組專線,或是隔變
數位段 -> 隔變A (保留足夠瓦數餘量)
DAC -> 隔變B (保留足夠瓦數餘量)
然後DAC接不同壁插做調音
類比段 -> 直上牆壁或排插(不做其他電源處理)
這個方案我實測後覺得有差
但差異程度比較小(會有邊際效應)
而且麻煩很多
多一台隔變,就要額外多備一條電源線
因此我是不推薦的
一般情況下
數位/類比分開處理、就很足夠了
--------------------------
附帶一提
我這邊目前方案是這樣(動態調整中)
數位段1 -> 隔變A(保留足夠瓦數餘量)
數位段2 -> 純電池線性電源(Pure DC-B1)
DAC -> 隔變B(保留足夠瓦數餘量)
類比段 -> 直上牆壁或排插(不做其他電源處理)
https://i.imgur.com/U3OuHan.jpg
這邊由於
DAC/擴是搭配不同壁插 (調音考量)
所以DAC區段並未與擴接在一起
透過純電池電供
確保進DAC之前那一段的供電純淨度
然後DAC區段獨立處理、前後隔離
上述這幾段
再搭配不同壁插來做調音/補強
如上述,其實不推薦這個方案
不過「純電池電供」我覺得是不錯的方向
買不起貴森森的Stromtank方案
又剛好手邊器材有支援純電池電供的話
這是一個蠻有感的折衷方案
但Pure DC-B1也不便宜
(我的是三倍電池版,但沒實測過與一般版的聽感差異)
可以先評估你最重要的位置,再決定是否需要購買
(數位器材會比較合適)
--------------------------
或者也可以考慮
數位段 -> 隔變
DAC -> 直上牆壁或排插(不做其他電源處理)
類比段 -> 直上牆壁或排插(不做其他電源處理)
這邊實際試
DAC直上牆壁或排插(不做其他電源處理)感覺聲音更開闊一點
DAC接隔變(單接隔離)則背景黑一點,細節更好一點
(在這段單接是沒有覺得動態壓縮、也可能有但其實很不明顯)
因此
DAC不接隔變也是一種方案
這時候
是否使用不同排插?
是否搭配不同壁插?
是否搭配多組專線?
(如果情況許可
拉多組專線,分接不同區段是更好的)
是否預算充足
少折騰一些
直上全套頂級Stromtank電池供電?
沒有標準答案
取決於預算、折騰程度
--------------------------
總結來說
大方向戰略
「源頭最重要」
「少即是多、儘量簡單處理」
戰術
「迴路內避免接入干擾源」
「有接入干擾源的話,儘量隔離處理」
「數位類比分開處理」
戰鬥
「無需求的話、不需額外電處產品」
「有需求的話、選用合適的電處產品或輔件」
「選用輔件、要留意負面效應」
先有個認知
隔變只是其中一個折衷方案
大家都是在預算內
找尋合適的折衷方案這樣
隔變之外
還有各家廠商推出的電源處理器
也是個選擇(這邊不另外列舉)
--------------------------
壁插選用不是本次主題,就不贅述
概念上來說
可考慮統一搭配、泛用性高的壁插,簡單處理就好
(例如IG8300或NCF...etc.)
也可以考慮數位段/類比段,選用不同取向壁插做搭配
(例如鍍銠壁插擺數位段、鍍金壁插擺類比段...etc.)
壁插這題沒有標準答案
只要系統調整出來、覺得聽起來不錯
「都是好答案」
----------------------------------------------------
這次真的是淺談
(原本是「收尾輔件」的前段章節)
有興趣看「收尾輔件」章節的話
可跳到下篇,感謝~
下篇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