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時間,想不到我踏入耳機發燒之路已有10年之久,
第一篇在板上PO出的文章是賣掉Grado SR225e。那真是一支好聽的Grado。
我人生第一次為了聽音樂而買的耳機,是露天水貨Sennheiser IE60,
還很怕買到假貨—當年的假聲海可是市場熱門商品,尤其是IE80。
而且我完全沒有聆聽經驗,也不敢厚臉皮走進店家試聽,窮學生的日子真是好笑XD
一路走到現在,自認我已經培養出明確的聆聽喜好,
今年1月轉入ProAc Tablette 10的懷抱之後,我可以安心地從耳機圈退燒了(Flag)。
最後記錄一下,在發燒歷程中印象深刻的幾款產品,以及最後想留在手邊的本命。
先從Beyerdynamic T1 2nd、DT990以及Koss ESP/950說起。
這三支耳機我都買了2次,甚至DT990我買了3次。
990的進出過程真的挺好笑,
2015年我買了DT990 Pro,聽不到兩個月就賣掉
2017年我買了DT990家用版600ohm,聽不到半年在同年賣掉
2020年我又再買一次DT990家用版600ohm,一直保存到現在
我很喜歡DT990的音色,但我從來都搞不定他。
或許是我沒有耐心跟拜耳的絨毛耳罩培養感情,我的DT990聽起來始終發刺、不耐久聽,
但我是這麼喜歡他的調音風格和設計理念,
即使DT990的能力有80%可以被Fostex TH900完整取代,
作為我初燒時期的紀念—
很長一段時間,我認為DT990的聲音最符合我的聆聽音樂範疇—我會一直留著他。
KOSS ESP/950遠超出我的期待。
剛開始只是看到網路評論ESP950實力堅強、又是沒嘗試過的靜電,
再加上原價打六折這個難以拒絕的促銷,就從美國亞馬遜盲狙了一組。
我沒想到的是ESP950的聲音竟然這麼有感染力,
音色並沒有偏暖或偏冷、三頻比例除了低頻較少之外也算均衡,
但它播出來的音樂—尤其是人聲,充滿感情和韻味,是我在其他耳機沒聽過的感受,
時至今日我依然認為ESP950播出的The Smashing Pumpkins-1979無可匹敵,
這支耳機和這首歌就像乾麵配辣醬一樣,是完美的絕配。
我認為好聽的聲音有一個要點,
即使身心狀態疲乏的時候,聽音樂也能讓你快樂並感受其中。
ESP950就有這個特色,有時過了該睡覺的時間,
聽著ESP950會讓我覺得「這首歌怎麼這麼好聽!!」
然後繼續播下一首,明明已經很累了,卻又默默地播了半小時、一小時。
有些聲音難以用文字形容,必須實際聆聽才能感同身受,
ESP950就是這樣的聲音,我誠心地認為如果你連續聽一個月的ESP950,
會從很多聽過的舊音樂中發現新的感動。
我也很喜歡ESP950不做改版,從1990年上市以來一直都是這副死樣子,
難用的左右聲道分離音量調整、不符當今旗艦的作工質感、
不服貼的耳罩設計、無法固定長度的頭帶調整,
但從他身上好像可以聽出當年的音樂氛圍、當年的設計者心中好聽的聲音,
收藏一支ESP950就好像收藏了一部分的歷史。
不過第一次入手的時候我很愛聽些兇猛Power chord的搖滾,
靜電單體的聲音比較純淨,與動圈單體比起來音樂表現要「髒」的時候
就沒辦法髒的徹底,所以我就賣掉它了。
但賣出的當下我就決定,以後可以一次收藏2支耳機的時候,一定會再把它買回來。
現在留下的是Massdrop版本的ESP/95X,入手價僅400美金,KOSS真是佛心公司。
之後我入手Beyerdynamic T1 2nd,
第一次錢不夠隨便捅一台一體機,聽了一陣子自認不夠格玩旗艦就賣掉。
第二次是我已經持有RME ADI-2 DAC FS的情況下再次挑戰,
然而這次卻感受到也許我真的跟T1 2nd不合…
我不覺得T1 2nd的能力有什麼問題、我也不覺得原廠單端線有多爛,
但對我以及我喜歡聽的搖滾樂來說,T1 2nd的聲音真的很保守、甚至有點悶。
就聲音的素質來說,低頻精準打擊、中頻密度飽滿、高頻又有拜耳招牌的亮度與刺激,
音場開闊,外觀又精緻、配戴舒服。
可是T1 2nd整個中低頻的聲音表現很收斂,
沒有DT990那般大鳴大放,甚至DT880都比T1 2nd更有空氣感與臨場感。
也許這就是我對T1 2nd一直有點掙扎的地方,
我一直覺得它是一支能力強的耳機,卻一直聽得不習慣,
就像一個暈船小丑一樣,努力說服自己對方真的很棒,她其實喜歡我。
後來我去嘗試Fostex TH900mk2,直接光速下船。
可能是以前有點開放式設計迷思,一直沒有試過TH900。
入手了幾天以後,我卻後悔怎麼沒有早點聽到它的聲音,中間就可以少走很多冤旺路。
不過回頭想想,也就是中間經歷了好幾支耳機的進出,
最後才能找到我的理想聲音,才知道什麼是想要的、什麼是合不來的。
Fostex TH900mk2是我認為旗艦等級最適合聽搖滾樂的耳機。
TH900的聲音很強勁,卻又輕盈俐落,
就像John Wick身穿正式套裝、開起槍來卻是發發爆頭,
速度快、力道強、深淺的拿捏又精準,聲音細微動態都能清楚的表現。
我最喜歡TH900的部分是中高頻,雖然是封閉式但卻非常奔放自然,
電吉他的破音效果可以在你耳邊噴出一大片紮實的音牆,
也能帶出管絃樂器以及鈸類的金屬光澤,
木質樂器的味道雖然不如Grado明顯,但也比一票德國耳機要來的溫暖。
人聲的表現很特別,歌手就好像是在你面前唱給聽,
其他耳機多少都會有「聽耳機播歌手唱歌」的感受,會覺得聲音是從耳機單體傳出來,
但TH900有種特殊的通透感,讓人覺得聲音是直接從歌手的嘴傳到聽者的耳朵。
低頻與音場的定位表現是讓我覺得TH900比起Grado PS1000
能勝任更廣泛搖滾樂類型的因素。
TH900的低頻富有彈性、深度與速度,各類金屬樂或大鼓雙踏等等都不是問題。
封閉式設計雖然音場不大,但是在有限的空間內TH900能整齊排列每個聲音的定位,
當音樂開始爆唱、爆彈、爆踩的時候,TH900還能控制住畫面不會太雜亂,
這兩個部分PS1000就沒那麼強。
大概一年半的時間,我的原廠耳罩也開始破。
我換成Dekoni小羊皮版本,我覺得還是原廠的耳罩最符合TH900衝蹦的個性,
Dekoni小羊皮讓低、高頻稍微收斂一點點沒那麼衝,
中頻也多了一點點的厚度跟韻味。
如果你主力都聽hard-core和金屬樂,那我推薦繼續買原廠耳罩就好,
但如果你想補一點點舒適的因素,Dekoni小羊皮非常適合。
雖然我現在不常聽耳機,但TH900mk2我也會長期留著,
除了做為一個聲音等級的參考之外,
TH900mk2是我目前耳機的終點、是我理想中音響系統聲音的模樣。
而且有時候封閉式耳機真的挺方便,隔掉外面的噪音對聽音樂真的有點幫助。
目前我還有另外兩支耳機Sennheiser HD600和Grado GH3。
HD600是2012年的,經典聲海味;GH3也是Grado近期較有老Grado聲音的新型號。
其實一直有打算賣掉,因為現在太少拿耳機來聽,
但這兩支都很能代表廠牌調音的風格,好像又可以留下…
接下來就考慮是不是買一支拜耳DT770 PRO X當公司用機,
兼做百周年紀念,然後等看看拜耳2024年會不會有什麼新作品。
目前ProAc Tablette 10聽得很開心,
還是會關注耳機市場資訊,但相信是不會再燒下去了!(Fl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