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十幾年前吧,有段時間很流行打工度假
就很常聽到這個論點
類似的話還有
「年輕就是本錢」
「奮不顧身的愛情」
「說走就走的旅行」
「再不瘋狂就老了」
「人不輕狂枉少年」
「辭職環遊世界」
之類的
搞得自己像是青春電影的主角
其實小妹完全同意
如果知道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那就要一點一點的去接近他
越早準備動身越好
畢竟,雖然錢很重要,但時間顯然更為重要
時間跟金錢的比較,就看把時間分配到什麼項目上,與什麼做交換
雖然每個人都只有24小時
但每個人的時間匯率都不相同
有些人可以用時間換到許多財富
但也有很多人需要用更多時間才能換到少少的幸福
而慾望,是一個難以滿足的虛無
許多人終其一生以為自己想要什麼生活
然而等到他們終於獲得後,卻發現這種生活他們已經不想要了
所以應該要趁早想清楚,真正能讓自己得到滿足感的是什麼。
然而在追逐理想之前
應該先釐清的,是自己
到底是真心追求這些東西
還是根本是生活不如意,所以在放蕩、在逃避?
因為買不起房,連頭期款都付不起
所以只好安慰自己說,買房的機會成本太沉重
頭期款太遠而機票太近,所以房子不買了
明明自己就很想買房,想買的要命
但就真的沒那個能力,那為什麼還要裝出一副主動捨棄的樣子?
其實啊,理想跟現實不見得要對立,也不是非此即彼
誰說不能又買房,又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看看C大,不就是個生活藝術大師嗎?
而且依照馬斯洛的需求理論
自我實現、社交尊重等精神層面的需求
是生理、安全等物質層面得到滿足後,才會去追求的
而不是在現實面遭遇到挫敗,才退而求其次去尋求的安慰劑
無論是旅行、出國唸書、玩樂團還是什麼有的沒的
它們不應該被當成擋箭牌或避難所
而且當物質生活有了一定保障、閱歷視野有一定的高度後
再去看、去聽、去玩、去體驗
其實會有更多的樂趣與收穫。
現實生活的問題永遠存在
等著追夢人旅途結束後回來面對
大航海探險時代早已過去了
這時代最大的風暴,其實在自己
每個文青都有一個自由飛翔的心
不甘平凡庸碌,希望「活得精采」、創造「美好回憶」
總想做點跟別人不一樣的事,證明自己的熱情
但往往虛擲光陰到最後,驀然回首,才殘酷的發現
都已經畢業好一陣子了,年紀都三字頭了
別人已經走了好遠,自己仍在原地踏步
寶貴的時間跟金錢,別人拿去買房、置產
自己拿去換「美好回憶與體驗」
到底值不值得,我看只有自己心裡最明白
: 人類最公平的就是時間
: 年青時租房,每個月可動用資金多,不用縮衣節食
: 同樣收入的人不背房貸每個月就是多你3-6.7萬可動用資金
: 雖然到了6.70歲時,你還要花租金別人不用
: 但是,就是這個BUT!
: 你年青的3.40年比他精彩太多了
: 他現在人老了6.70歲才要去做你以前做的事
: 先不說體力,那個感覺就是完全不一樣
: 什麼年級做甚麼事
: 你20歲唸大學跟你60歲唸大學,那個體驗完全不同
: 你20歲跟朋友出國,跟你60歲跟朋友出國,體驗也完全不同
: 而且你是絕對、100%、不可逆的完全無法回到過去做這些事
: 時間過了就是過了
: 有些人60歲房貸還完了開始要吃好的穿好的出國了
: 結果三高不允許,體態胖了穿衣不如以往,出國走幾步路累了
: 連想熬夜唱歌都被身體狠狠警告
: 20歲出去玩亂喊亂叫,6.70歲了喊也喊不出什麼
: 年少輕狂做的事,年紀大了再做就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 很多事,那個年紀不做,過了就沒了
: 20歲開賓士跟70歲開賓士是不同的感受
: 而且你怎麼知道自己能活多久
: 棺材裝的是死人不是老人
: 就算你活得久,你的朋友呢?
: 你6.70歲想找朋友出去時,還有幾個能陪你出去
: 還有幾個身體狀況能跟你出去
: 時間是給所有人最公平的事
: 很多事,你現在沒做,以後做就不會一樣了
: 時間,過了就是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