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奇查了一下,發現根本就找不到「中產階級」的嚴格定義
: 只感覺像是各說各話,又說不清楚
: 就像「年輕人買不起房」一樣模糊經不起論證
: 另查111年4月國發會的報告
: 【臺灣中產階級所得變動趨勢之研究】
確實是很多人都認不清 or 不願認清自己在哪個位階。
因為這太反人性了,要一個人承認自己不夠好並不容易,
但要一個人把問題和過錯都推給另一個人 / 事 / 物,就容易太多了。
以政府設立的『薪情平台』為例:
有不少人看到自己的薪資是在第八第九分位,甚至是第五分位(一半)以上,
就覺得自己贏了一半的人了應該要有資格擁有美好的人生。
我剛剛突發奇想把同樣的問題丟給 GPT 去回答,只能說 AI 沒有人類需要
克服面對自己不足的問題啊!
就一個非常簡單又清晰的答案連 AI 都知道,但總是有裝睡叫不醒的。
我問:
GPT回:
薪情平台(台灣薪資行情查詢)的薪資落在第9分位,代表你的薪資超過90%的人,屬於
PR90以上,但這個「90%」並不一定等於「全台灣所有人」,因為薪情平台的統計數據主
要來自於受薪階級,而不是全體人口。
幾個關鍵影響因素
統計對象的範圍
薪情平台的數據來自勞保、就業市場的薪資統計,通常不包括:
退休人士(沒有固定薪資)
自營業者(部分收入未申報)
資本利得(投資收入)較高者(如靠股市、房地產等賺錢的人)
→ 如果你是受薪階級 PR90,代表你在「受薪者」群體中名列前10%。但這不代表你超越
全台灣90%的人,因為還有很多收入不在勞保體系內的人。
是否有極端高收入者影響
在台灣,頂級高收入者(如企業主、資產管理人、專業投資人)收入很可能超過薪情平台
的統計範圍。
例如,高資產族群的「所得」可能來自股利、資本利得,而不是薪資,因此他們可能不會
出現在薪情平台的統計中。
所得與財富的區別
薪資高 ≠ 真正富有,因為台灣許多有錢人靠資本運作(如房地產、股票)賺錢,而不單
靠薪資。
有些人薪資普通,但資產極高,這些人不會影響薪情平台的統計數據。
結論
薪情平台 PR90,表示你在受薪者中薪資超過90%的人,但這不代表你在「全台灣」的所有
人之中超越90%。
如果考慮全體人口(包含退休、自營業、資本利得者),你的相對位置可能會有所變動。
部分人可能會直覺認為「PR90=全台灣前10%」,但實際上這種認知並不完全精確,因為
樣本基礎不同。
所以若有人單純這樣認為,他們可能沒有考慮到**「非受薪但收入高的群體」**的影響。
我問:
GPT回:
這種「PR90 = 全台前10%」的想法確實有點天真,但也不完全是錯誤的,只是忽略了幾個
重要的現實因素。
為什麼這種想法「有點天真」?
統計數據的盲點
PR90只是「受薪階級」的排名,不代表「全台灣所有人的財富或收入」。
真正的富人可能不靠薪資,而是靠資本利得、投資收益,他們根本不會出現在薪情平台的
數據裡。
「薪資高 ≠ 真的富有」
有些人年薪 300 萬,但存款沒多少,每月還房貸、車貸、信用卡,壓力山大。
反之,有些人年薪 100 萬,但祖上留了幾間房,每月靠租金過日子,根本不用工作。
自以為 PR90 就很厲害?
PR90 代表的是薪資「相對於受薪者的排名」,但台灣真正的財富掌控者,往往不在受薪
階級內。
PR90 可能月薪 15-20 萬,但真正的有錢人,每月光是股票、房租收入就超過這個數字。
但這種想法也不算完全錯
如果在「受薪族」內 PR90,確實算是高薪階層,比起一般上班族來說,薪資水平已經很
優秀。
對某些產業來說,PR90 確實代表頂尖人才,例如科技業、金融業的頂端收入者。
結論
「PR90 = 全台灣最前 10%」的想法有點天真,因為統計基準不同,還有很多高資產族群
沒有被計算進來。
但如果在受薪階級 PR90,薪資確實高於大部分的上班族,也算是不錯的成就,只是不要
以為這代表「自己站上社會金字塔頂端」。
真正的財富自由,還是要看資本、資產累積,而不只是薪水數字。
所以,**如果有人因為「PR90」就覺得自己財富領先全台灣,那真的有點天真,甚至有點
「井底之蛙」
所以為什麼房版總是有人說,買房子不會買不起,
永遠都是喜歡的買不起,買的起的看不上。
人還是得認清自己是什麼鍋該配甚麼蓋,
但能做到這點有自知之明的,通常也不太會在那邊唉聲嘆氣抱怨天地就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