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曾經聽過ceca一個論點
: : 就是歷史上 台北市以外的房價大約落在台北的8成
: : 唯獨這20年是個例外 台北市過去二十年獨衝 甩開其他縣市
: 我看法比較不一樣2000年以前
: 全台各縣市建設差異不大
真的
2000年以前全台其實哪邊都差不多
台北就是人多了點
以及"名義上"的首都
高雄當時做為台灣工業的領頭羊
經濟條件是相當好的
最少你問當年的畢業生
對於去高雄就業一點都不排斥
整體氛圍是北高並稱的
當年的台中根本就一個很普通的都市
沒有誰畢業想特別去台中就業
也完全沒有人想的到台中可以超車高雄
: 就連當時的捷運也未成熟,再往前拉幾年還有一說法是劫運2000年以前全台其實哪邊都差不多
台北就是人多了點
以及"名義上"的首都
高雄當時做為台灣工業的領頭羊
經濟條件是相當好的
最少你問當年的畢業生
對於去高雄就業一點都不排斥
整體氛圍是北高並稱的
當年的台中根本就一個很普通的都市
沒有誰畢業想特別去台中就業
也完全沒有人想的到台中可以超車高雄
: 台北市在阿扁市長開始就狂衝,馬英九也維持一定水準,郝龍斌也是不少改變尤其在捷運
: 上
: 阿扁是多了掃黃跟電玩還有公務員整頓
: 25年台北市與新北第一環真的突飛猛進建設與進步
: 當然房價也跟隨
: 不然說真的當年大安區房價跟大同區比差異也不大,新北比也是
: 可是因為環境 建設拉開,這幾年大同區又追趕中
: 台北市建設到新北第一環建設,即便休息不建設等外縣市也是要10年以上才能追上
現在回頭來看
台北的發展真的是阿扁開始帶頭衝
然後馬英九跟上
其實不只硬體的建設
我覺得軟體建設更重於硬體
阿扁一上台就開始釘公務員
https://reurl.cc/LX23be台北的發展真的是阿扁開始帶頭衝
然後馬英九跟上
其實不只硬體的建設
我覺得軟體建設更重於硬體
阿扁一上台就開始釘公務員
軟體建設才是真正拉開台北
與其他縣市的差距
因為這樣可以逐漸吸引一批
相同特質的人進駐
相對就把其他地區越拉越開
像現在叫我去住非北市
要跟一堆習慣不遵守各種規定
以關說為榮的人群居住
我會感到不自在
然後路上以車為尊
看到老幼小過馬路
每每捏一把冷汗
這批人的心態不改
你建設的再豪華也沒用
就像大家都笑的"豪宅"
台灣房子,越往南蓋越豪華
台中的豪宅屌桃園
桃園的豪宅又屌打新北市
新北豪宅又把台北壓在地方摩擦
但是問題是,
房價就告訴你一個完全相反的故事
: 建設包含公民營
: 嚴重影響房價
: 未來就那邊建設就業強就那邊噴出
: 好比青埔部分區域,竹北高鐵,南科
: 新店央北,三重左岸,大同區,高雄部分
: 都噴很可怕
: 但你會說花蓮台東 桃園觀音也噴翻
: 這是受惠造價大漲,帶動5年內成屋賺翻,新屋難產
: 米糠區大漲後,等待造價穩定就進入停滯期,除非區域有新利多,如果沒利多房子也會進
: 入折舊期,甚至新案也會因為成本下降跌
: 接下來就是區域表現為主
: 比方說投資竹北買不下手,跑去買竹東
: 高雄你去買那瑪夏 甲仙 六龜 林園這種
: 台南你去買六甲一樣
: 套在那剛好而已
一個地方的發展
硬體只是基礎,軟體才是發展的核心
台積電為甚麼那麼不情願去高雄設廠?
人家講的很白"政商關係複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4.190.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670722142.A.5A5.html硬體只是基礎,軟體才是發展的核心
台積電為甚麼那麼不情願去高雄設廠?
人家講的很白"政商關係複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