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月左右開始看房,
台北中山大同區 一路向西看了三重 新莊 A7 A9,
大概看了兩個月吧,總共看了三十幾間。
1. 需求:自住,第一棟房。29歲。
已婚,一夫一妻。預算1200內。
預算只算我一個人可負擔的。老婆算是備用週轉金,萬一不夠跟他借點。 買完自住後再換她看投資的。
另外老婆要通勤台北,所以交通也是考量
2. 類別:都看成屋
預售屋乍看之下頭期會分攤,甚至還有5%簽約,交屋前再補到20%的。
但這種作法交屋瞬間壓力超大。
要湊齊頭期款+裝潢+添購家電。
而且蓋的期間、裝潢期間還是要繳房租。
預售屋價錢如果低就算了,但這年頭預售屋都賣未來價,算一算根本不划算。
3. 區域簡評
1200萬內,在各區域能買到的項目:
中山大同區: 15年內實坪10坪內夾層套房
三重:十年內套房、二十年以上兩房(買了大概還是要一筆裝潢費)
新莊:神經病,憑什麼跟三重一樣單價。你離台北更遠欸。
一比較其他區域就知道一定有人被套。
看了一堆,唯二能考慮的是一間A6附近二十幾年大三房跟橘線走15分鐘的 10年內小兩房。
A7: 看之前覺得這什麼鳥不生蛋的地方 姑且看看。看完後覺得CP值太高了吧。
A9: 舒適度跟坪數/單價到仁愛路以後都還不錯。但離機捷太遠,很可惜。
離機捷近的太貴,只有一間28年小兩房能考慮。
最後刪去法,
只留中山區套房 跟A7兩房(屋齡三年)
中山區是生活便利但小到不行,夾層還只能彎腰睡覺。
A7是有增值空間,但老婆通勤遠(我倒是滿近的,但這種事還是依老婆為準,不然未來承受怨氣,這不是房價可數值化計算的)
最後老婆覺得說:一天上班這麼累,回家看到空間小不拉機真的會崩潰。就決定A7。
3. 選擇A7原因
上述是老婆決定的原因啦,我自己也是看可以買,才把proposal丟給老闆讓他決定選哪個。
我自己覺得可以買的原因
增值空間超級明確。
我們這種買房沒家裡援助、又不想碰老婆的錢的,買房不可能一次到位,三房什麼的只能靠換房。
那上述五年內漲幅最大的是哪裡? 100% 是A7 (中山區那間套房也會漲、且流動性極高,但純論漲幅還是A7)
碰到的物件,簡易裝潢、主要家電都有附。
省超多錢。萬一還要裝潢,我就真的要動到老婆的錢了。
4. 常提到的A7缺點
空污,
入住一個月,只有上週六聞到過一次。(可能是我樓層比較高?)
化學塑膠味吧,騎車過去騎過某間公司工廠就沒味道了。確定是華亞科學園區排的。
墓園,
現在還在把墓園的缺點的,我也不知道能說什麼。
房價一字頭有墓園,現在四字頭還是有墓園。
看錯方向不可恥(我三年也覺得A7很鳥),但現在很明顯不影響房價了吧?
這邊的人口超過七成都是25-44歲,根本沒人在意。
墓地對房價沒影響的話,反而是潛在利多。
「有墓地都能這樣漲,萬一沒墓地了,還不起飛?」大概是這樣。
墓地這塊區域,按照都市規劃,是要做華亞科二期。
但等到真的遷墓後,還有沒有園區價值不好說,畢竟遙遙無期。
但不管是園區還是商業用地,
都能讓A7內最大塊的區域解放。
墓地這塊遷移遙遙無期。
我是建議當買樂透,發展起來算中獎。
中獎機率比買台北老房等都更大多了啦。
https://i.imgur.com/FVn2AeK.jpg
生活機能,
外送治百病。逛街基本上要跑A9。
路也大條車不多。跟台北的壓迫感比截然不同。
建案也都還在蓋。等到蓋好人進來,機能繼續完善,沒理由單價還40上下。
畢竟下個山的新莊還一堆人被套在55-60萬一坪。
對了,補充一點,
A7 A8是適合通勤臺北的最後一站了。
沒搭過機捷可能不知道。
A9以後的站要進城,都會在A8停爆幹久。
所以A7的漲幅除了吃基建發展外,
吃從台北被洗出來的人以價格收斂也是必然。(A8以內房價最低)
要判斷A7的機能,
務必把通勤圈判斷為臺北、生活圈判斷為林口台地。這要看才不會失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