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寫了一些關於平安時代婚姻觀的背景,
但看了第二集後想說先分享劇中大量出現的「寫字」畫面。
前半段稍微討論劇中的「紙張」,
後半段則是簡單介紹「假名」的出現,跟它和漢字的關係。
*EP2的雜談與紙
從日推才注意到當時「紙張」非常珍貴的這個小細節。
也就是說,對當時人來說,寫字並不等於隨時可以自由書寫。
珍貴的紙張通常是拿來「抄寫」,
以我們的想法就是「複製」前人留下的珍貴語言,
抄寫經書、重要的漢文典籍、或是劇中真尋在成人式後抄寫的和歌
「人の親の心は闇にあらねども子を思ふ道にまどひぬるかな 」
都是他人的語言,不是你自己想拿筆來寫什麼都可以。
(這首和歌據說紫式部很喜歡,在源氏物語裡引用了20幾次,
簡單翻譯說的是:
本來應該毫無疑惑的父母心,面對自己的孩子,究竟要走什麼路就迷惘了)
所以一個小細節是做代書工作時,
都不是寫在紙張上(一般人沒有財力買紙)
而是扇子、瓦片、木板等物品上。
因此代書不只代表真尋可以自己「工作」賺錢,
可以接觸到外面的世界,
也是她自由書寫,用自己的語言創作、模擬別人想法的創造力。
有句台詞是她跟弟弟說自己喜歡的是漢詩、歌,和故事,
而不是學問,我認為也暗示她的個性是更喜歡文字創作,
而非純粹複製和抄寫,衍伸別人的話語。
是用這樣小小的方式,
編劇慢慢地在呈現真尋/紫式部的個性。
包括前一集突然編造了自己的身世故事,
這一集喜歡代書和父親要她乖乖在家抄書的對比,
一方面拉出了當時的文化知識背景,
一方面串起了主角的個性,讓她的想法和行動更為具體。
紙張的重要性,
也更可以想像日後她寫上百萬字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
究竟是怎麼樣超乎規模的事,
提供給她這些資源的道長,到底支援了多麼有開創性的事。
———
文化小史Q&A
*皇后與漢文
關於抄寫有多重要,
例如說奈良時代的光明皇后會臨摹王羲之的書法名文奉獻給寺廟:
https://commons.m.wikimedia.org/wiki/File:Gakkiron_1.jp
作為一個皇后沒事抄寫這種漢文散文,
很明顯的是表達自己的修養和教養,
能夠書寫複雜的漢字,懂得欣賞這種有智慧的文章,
表示我是懂得文化的人。
紙張是讓人用來傳承這樣的知識,不是什麼樣的語言都可以隨便書寫。
*為何會有「漢字書寫」和「假名書寫」兩種?
雖然我們可能會以為假名和漢字像是對立關係,
好像漢字=文化,假名=女子或平民用,
但其實最近越來越多研究認為不是這麼簡單的二分。
一個重要觀念是,應該把假名想成是「表音漢字的延伸」。
而不是用來取代漢字用的。
大概大家都聽說過假名是從部分漢字變化來的,
例如說平假名是從漢字的「安」->あ,「以」->い
問題是是什麼樣的漢字?
簡單來說的話,是有些被拿來標音而不是表意的漢字。
像古事記裡關於日本本地神明的名字「伊邪那美」,
都是我們會中文的人也看不懂的詞,
就是它們是用漢字作「表音」用,
記下這些名字在本地口耳相傳的故事裡被稱呼的方式。
除了神明名字外,另一個常見的表現對象,
就是和歌。如果看古事記原文,會看到這種像是密碼一般的語言:
「夜久毛多都。伊豆毛夜幣賀岐。都麻碁微爾。
夜幣賀岐都久流。曾能夜幣賀岐袁」
等到慢慢有人衍伸出更簡化的「夜」的符號,同樣的歌前兩句就可以寫成
「やくも(を)たと いづも(を)やぴぇがき」
(yakumwo tatu idomwo yapyegaki)
重點是,這並不是個不可逆的過程。
今天有個人想用全平假名來記下一首和歌,
如果他想的話,也完全可以用漢字記,背後的聲音還是一樣。
那選擇用哪種符號,除了方便以外,
還有個重要因素很簡單就是「我爽」(誤)「美感」(選我)
*關於「假名」與「和歌」
以我們現在來說的話,
大概接近文章排版在這裡我想用標楷體,
這裡表達年份我想用阿拉伯數字還是國字。
或是書法上草書行書楷書的風格選擇。
當表現和歌這種形式的時候,
當時人感覺上覺得更想突顯說話者的聲音質感,
(像是我們現在寫小說會用括號表現角色講的話)
就會覺得用平假名「比較對」。
同樣地如果想用漢字寫也「沒有錯」,
只是會被別人覺得你沒什麼美感修養。
而那是個「沒什麼美感」=「交不到女友」=「社會性死亡」的時代,
尤其平安時代貴族社會將和歌視為重要的社交工具,
公開聚會吟誦,男女之間基本上見不到面只能靠和歌來往,
歌寫不好或字寫太醜,都會影響社交評價XD
因此如果以「男性寫漢字,假名是女性寫的」的想法去想是不太對的。
當時真正的修養,是懂得看場合切換適合的書寫方式。
確實公務場合使用的是漢文居多,
男性官吏們留下的書寫也多半是公務需要、會公開流傳的,
包括所謂的「日記」,用漢文書寫,
作用其實是提供辦公事務的紀錄,讓同事和後人有跡可循。
像本劇講了三次「我討厭兼家」的藤原實資,
歷史上留下的《小右記》就可以視為當時高級官吏的就職紀錄。
女性沒有這樣公場合書寫的必要。
留下的假名書寫屬於私下流通的性質,
有更多抒發己懷、創作的空間。
所以會有像男性作家說:
我現在要以女性的聲音用假名書寫(土佐日記)
兩者之間的差異,可以說是TPO(時間場合目的)的不同。
再補充如果有人有興趣的話,
現代人開始會覺得假名和漢字好像是對立關係,
用來寫自己語言聲音的假名好像比較「本土」的想法,
嚴格說來是江戶末期明治時期建構的結果。
*怎麼都沒有講到片假名?
因為片假名形成的脈絡不同,
主要是佛經抄寫和註釋下,用來標「注音」用,
所以它維持了跟楷書漢字比較接近的方正感,
去表現它偏向「公場合使用的文字」那一面。
小小拋磚,講的可能都是些很基本的事,
如果有錯請多多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