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年度徵文
▌劇名 ▌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
▌集數 ▌12集
▌導演&編劇 ▌李在奎・金南洙 導演/李楠圭・吳寶賢・金多喜 編劇
▌主演 ▌朴寶英・延玗臻・張東潤・李姃垠
▌影片&照片 ▌https://i.imgur.com/Z3eCxK3.jpeg
https://i.imgur.com/21c5kRY.jpeg
https://i.imgur.com/XlOs5A5.jpeg
https://i.imgur.com/p7G8ola.jpeg
https://i.imgur.com/cwxnyPh.jpeg
https://youtu.be/et0-m5HIEOw?si=P3lDQdf82bZX_PWx
https://youtu.be/8kcTfHROatE?si=iGfe8vK1jzb2_tvg
https://youtu.be/bzeDEK1QGFA?si=Jp4zP6SGOk4qtk78
▌劇情簡介 ▌
講述從內科轉調至精神科的護理師鄭多恩,與罹患各式心理疾病的患者接觸,
傾聽他們的心聲,在沒有窗簾能最先迎接清晨陽光的精神病房內的一段旅程故事。
▌附註 ▌
第60屆百想藝術大賞TV部門,本作入圍電視劇作品賞和劇本賞、李伊潭入圍女子新人演技賞
第3屆青龍系列大獎電視劇部門,
本作獲頒最優秀作品獎、朴寶英獲頒女主角獎、盧載沅入圍新人男演員獎
如同保護型病房的用語調整,據個人粗淺的理解,精神科一詞在台灣已被揚棄,
故以下按較為主流的身心科稱之。
▌推薦原因 ▌
心理的免疫力下降時就要來精神科,就像骨折要去看骨科,感冒的話就去內科,
因為任何人隨時都可能變得軟弱。
❶.細膩的情節刻畫與別出心裁的內容呈現
這是一部非常細膩地描繪身心科環境的戲劇,觀眾不僅能對許多心理疾病有個大概的認識,
也能從中瞭解身心科醫護人員的辛勞與不易。
在心理疾病上,導演和編劇嘗試藉由不同的意象呈現,讓觀眾更能想像患者發病時的感受,
好比社交恐懼症就宛如困在透明的籠子裡遭眾人注目、恐慌症如同被從四周湧上的水給淹沒
而窒息、憂鬱症則像是深陷沼澤裡只能逐漸下沉,真的相當生動傳神。
作為一部職場劇,多恩該如何融入身心科的大家庭亦是一大看點,
醫護合作關係也有一定的著墨,其中元認知+自傳的橋段算是個人最喜歡的。
基本上,可以將劇情的進展視作一段治癒心理疾病的心路歷程:
從病識感的建立便是一段相當艱難的過程,在傳統社會的期待下,若是因為心理生病看診是
件很丟臉的事,可這不是光靠意志力就能克服,也不是硬撐就能好轉的,需要治療和吃藥;
在就診後也並非一夕之間就能痊癒,有的情況只需要找到問題根源對症下藥即可,
但更多的是即便知曉原因卻還是無能為力;
最絕望的是,病情好轉只是另一道難關的開始,回歸社會後得面對現實的冷漠及周遭的惡意
彷彿看不到曙光的徬徨和不安不時縈繞心頭,似乎是一無止境的循環,
或許有人能靠著親友的支持撐下去,或許有人乾脆選擇與世間告別。
❷.寫實且易引起共鳴的劇情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三處:
其一是書完尋短,那種準備國考的痛苦恐怕只有過來人能夠體會,記得當年許多讀書會結束
的夜晚,在校園間但凡聽到巨大的聲響,都不是納悶什麼重物掉下來,而是是否有人跳樓,
書完那總與上榜失之交臂的挫敗感,實在很令人心疼、窒息;
憂鬱症好像多變的天氣,某一天就憂鬱得像烏雲罩頂,某一天又開朗得如晴空萬里。
再來是多恩罹患憂鬱症,明明很清楚媽媽和裕贊都累了卻還是什麼都不想做的無力感,
以及情緒上來後的沉重失落感,劇情的刻畫還有寶英的詮釋只能以繪聲繪影來形容,
當時看完Ep.8&9難過到不敢點開下一集QQ;
最後則是病患家屬的抗議,聽到那般言論的同時不禁懷疑罹病的究竟是多恩還是這個社會…
另外特別想說的是,好喜歡鄭多和宋裕這樣永遠在對方最艱難的時刻陪伴在彼此身邊的友情
只能說裕贊很可惜啊,一直錯失讓友情昇華成愛情的機會,
希望未來可以看到寶英與東潤二搭演次愛情戲QQ
❸.結語
精神疾患就是這樣的病,不知會在何時何地,也不知道會發生在誰身上,就是這麼無法預測
最後做個總結吧,雖然這是部很沉重很寫實,看完會潸然淚下的作品,但還是十分推薦!
倘若你有親身經歷過,或者人生路上遇過類似情形的,想必會更有感觸。
願大家身心都健康,如果心理感到非常疲憊、人生閃爍著黃燈,就稍微停下腳步吧,
我認為悲傷沒有有效期限,相信這不過是黎明前的黑夜,清晨的曙光會更加絢爛耀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