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與先生算是個性差異非常大的
: 過去往往聽人說
: 婚姻中個性互補才走得長遠
: 但是由於個性差異大
: 做事風格也差很多
: 我是比較大剌剌的
: 只在重要的事注意細節
: 先生跟我完全相反
: 任何小事會非常在乎
: 大事常常忘得一乾二淨
: 然後就會開始你怎麼不重視我
: 或這件事明明很重要
: 你怎麼還沒做
: 十年如一日
: 長時間下來溝通多次
: 最後卻連溝通的耐心都失去
: 只想跳入正體因為再也不想花時間好好說
: 因為遷移默化在骨子裡的個性問題
: 真的很難改變
: 就算改變也只是偶爾一次兩次
: 想請問大家婚姻中是互補好,還是相似好
: 突然很羨慕個性興趣都相似的配偶
: 能夠亦師亦友
: 差異太大溝通起來是不是相對累人?
之前常看到有人在問婚後雙方該提撥多少公積金的時候
曾經看到一位版有回覆得非常好
大概內容是這樣
"當你們兩個人想得是怎麼把錢存進公積金的時候,那存多少都不是問題"
"當你們兩個人想得都是怎麼把錢從公積金挖出來的時候,那存多少都不會夠"
為什麼會提到這個議題呢?
因為提撥多少公積金其實不是重點
重點是雙方有沒有真的想為家中存錢
你的問題在我來看其實也很類似
雙方個性相不相似其實不是重點
重點其實是"雙方有沒有想去補足對方的不足,進而把事情圓滿完成"
出社會這麼久
應該也不難看出其實不少夫妻相處之間是充滿競爭的
不管什麼事都要斤斤計較,分出個對錯
但實際上就算表面上分出對錯了
骨子裡的那個怨氣卻還是實實在在地在累積
家不是講道理的地方,也不是講究犧牲奉獻的地方
而是講究付出的地方
我的付出是為了讓家更好,讓孩子更好
而不是讓這個家欠我多少、孩子欠我多少
亞洲家長就是典型的整天在說自己為了孩子、家庭犧牲多少奉獻多少
進一步去情緒勒索另一半或是下一代
回到正題
如果你們倆的個性差很多
那你們有足夠的信賴彼此進行分工嗎?
例如你負責規劃大方向與進度安排,你先生負責其他細節
個人在意的部分、個人想到的部分就由當事人去處理
最後再互相檢查
遺漏的部分再由檢查到的人去填補
事情才會圓滿
但看原文起來你們兩位的相處模式是
你們想到什麼,就是去詢問另一方"為什麼沒有想到"、"為什麼沒有做"
你們彼此都在想辦法把問題從對方身上挖出來
然後要求對方多付出一些
而不是彼此都在想辦法解決對方身上可能有的問題
盡量讓對方少費點心思
是不是就回到了開頭公積金問題的那個邏輯呢?
當然
不是每對配偶都是天生就天造地設,永遠不會起衝突
往往都還是需要時間去磨合,需要爭執去做意見交換
但還是容易在在現實的壓力下走偏了、走遠了而不自知
最後聽首張宇的歌吧
希望你們也能早日找到共通的語言與默契
共勉之
--
You get shot at. You get a little pat on the back, blah, blah, blah, attaboy.
You get divorced. Your wife can't remember your last 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