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次,今天如果角色互換,我是看文章的鄉民,
我是一個專做心理治療的精神科醫師,我還蠻常處理這類問題,原則上,
我們不能在公開場合討論事件,這是倫理議題,因為引發的雜音,會導致
個案受到更多傷害,不只是你,也包含你太太,講太多,會直接牴觸諮商
第一原則:不傷害原則。台北市衛生局有針對網路討論開罰的紀錄。
不過,我猜以你現在的迷亂,到你走到專業協助之際,還有一段路要走。
我姑且針對這類典型事件做一個說明,但不能針對你的狀況做討論,也不
能回答任何問題。
近2-3年來,詐騙集團逐漸開發中年女性自覺議題客戶。針對結婚十年左右
或四十歲上下有小孩的上班族女性下手,主要從相關討論社群中找尋可能的
受害對象。
由於這些高知識分子的OL在進入婚姻之後,必須身兼家庭與職場,心力交瘁,
與傳統家庭框架奮戰,在有限的時間內與難以理喻的幼兒搏鬥,自我價值感
普遍感到崩落;她們身邊通常會有一些求學時代的女性朋友並未進入婚姻,
反而可以在職場全力衝刺,享受生活。想想,如果一個當年每次考試都輸妳
一大截的同學如今已經在職場上高升,反觀自己卻只能做著沒有太多發展性
、不能長時間加班的工作,下班後還要趕回去上第二個班,妳的感覺會是如
何?
人因夢想而偉大,但這些年近四十,年華即將不再、一事無成的女性,要如
何去面對午夜夢迴時記憶裡那充滿希望的自己?雖然理性上,她們知道這是
自己的選擇,但在情緒上,她們更希望「因為是XXX的不好,所以自己才會
這樣」,倘若先生是個渣男,她們基本上沒機會外化自己悲劇,如果先生
一直都是支持自己、照顧自己的,她們就比較容易把憤怒轉移到先生身
上:「都是你不夠XXX,我今天才會不如意」
詐騙集團就有如病毒般,在網路社團上辨認這些女性散發出來的抱怨,一經
確認,就會開始加以大量同理、支持。通常這些詐騙集團以一個在東南亞、
澳門、香港或中國工作的台灣人出現,博學多聞而有禮,在初期,不會有太多
建議,多數以傾聽為主,因為他們知道,說太多會激起女性的警覺,所以自己
必須像個沙發,能承受對方體重,但自己卻宛若不存在。用語上,大多為
基本同理(附和對方講法),在後期會多加一些高層次同理(加上一些解析)
詐騙集團主要就是要誘發女性一種「我再次可以戀愛」的感覺,這會召回女性
年輕時的許多美好記憶,但都是由女性自行發動,而詐騙集團都是採被動,
直到女性真的投入感情,也發現自己投入感情之後,女性會感覺到道德感上
的違和,因而不敢跟別人說,產生一種感覺剝奪的現象:女性主動不讓朋友、
家人或任何人知道,別人也就沒機會幫助她分析、看清真相。這時,道德感
反而變成讓這位女性落單、被社會孤立的元凶,而這也是詐騙集團計畫中且
期待發生的事情。
詐騙集團等於是透過同理而感染這位女性,然後透過女性的感情投入,喚醒
女性的年輕時代的記憶,剩餘的部分,如現實問題,就交給女性自己去解決,
女性得用大量的「為自己而活」「人生的抉擇」等等去說服自己相信的不是
詐騙,而是真正的感情,否則,女性就要面對一個做錯事的自己,深深被罪
惡感所懲罰(那個一定是真愛...否則--我怎麼可能犯這麼低級的錯誤!
我一定無法原諒自己!這太荒謬了!)
剩下的過程,就是開始把女性的信念,轉化為金錢的過程。詐騙集團會不斷
讓女性把錢移轉出來,例如:盜用公款、挪用家用金等等,然後,再交給女性
自己用上一段的機轉來說服自己,一次又一次平衡自己,直到詐騙集團估算
這女性真的再也榨不出任何一絲錢出來(例如:即便把需要金錢額度降到很低,
女性非常慌張,但依然轉不出來),然後就丟掉這女性,如果原本的先生願意
接手,就由先生包容療傷。到這時候,如果還有資源,而平時也有再關心
心理相關的資訊,那就會來做心理治療。
如果防火牆沒做好,錢被挖光,少部分會到精神科吃抗憂鬱劑。不少人是在這一
事件中首次發作重度憂鬱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但有更多人是
因為重度憂鬱症共病的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或恐慌症
跑到家醫科或心臟科門診或急診。
不過,不管怎樣,就像「明天過後」這部電影一樣,人通常還是會活下去,只是
一切都不會再回到從前了。
通常,我會建議,用一種心態面對:太太是受害者,先生也是受害者,而這個
受害過程是現在進行式。受害者之間不需要去責怪對方,更不需要責怪自己,
但是盡快停止加害行為的深化。能在越早階段停止,關係修復起來就越容易。
不當行為需要被阻止,而不是被譴責。被譴責只會讓人更難以回頭,一錯再錯
下去,因為詐騙集團利用的就是受害者的道德感跟旁人的義憤填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