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瓜差不多結束了,最後總結一下。
【官戰現況】
雖然網路上還是很多人發表意見,但事實差不多清楚了。
雙方官方發文應該就是以王小棣的文為收尾:
https://tinyurl.com/yka39uwc
乍看一下是正面發文,其實字裏行間就是在說:
‧麥太太妳不是小麥本人,我不想回你。
‧學歷不足掛不上Credit那是麥人杰你自己腦補幻想,
不是我說的。
我不掛你當導演的原因你自己應該很清楚!
‧麥人杰你和你的支持者自己去玩你自己的沙,別來弄我!
26年前你就該知道我們以後沒戲!
麥叔叔這邊應該也不會有回應了。
【粉戰現況】
後續主要回應大概是兩種:
以懶人包整理時間線為名幫王小棣說話,證明麥叔叔是糟糕的下包
多的來源是黃黎明的書《魔法阿媽:我把阿媽變卡通了》
https://www.plurk.com/p/3gc4toazq6
另一邊則是拿同一本書,證明王小棣是糟糕的上包
https://tinyurl.com/3yzezntb
當然總結就是,王小棣的確是糟糕的上包,麥叔叔的確是糟糕的下包。
【客觀事實】
沒有麥叔叔救場,《魔法阿媽》作不出來,
也不會含有那些令人懷念的元素。
但因為麥叔叔太過自負拖稿,《魔法阿媽》差點作不出來。
除了原本口頭承諾,
麥叔叔也的確沒空,也沒能力顧及動畫以外導演工作。
麥叔叔淡化他的缺點,執著於自己的credit。
王小棣怨念於麥叔叔的拖稿,決定就事論事,不給口頭承諾的credit。
【真正戰犯】
說穿了,兩邊的心理都是在搶功。
但為什麼要等26年後才撕破臉?
這一切都要怪──風傳媒:P
在那個年代,橫掃動漫圈的動畫叫《新世紀福音戰士》,
1997年在臺灣沒人作過長動畫,
只花了四千萬和八個月趕出來的《魔法阿媽》,
不管是說故事能力、成品的質、成品的量,上院線根本是穩死。
果然票房也就四百萬。
即使金馬獎沒有評審惡搞,
能獲獎,大概也只會是因為同額競選或鼓勵票。
所以當年為什麼雙方有嫌隙但沒搶功?
事後還表現得和樂融融,惺惺相惜?
因為根本就沒有功勞可搶,有的只是苦勞,
在1997年的臺灣,
能在八個月作完一個故事和畫面都能完整講完的動畫作品,
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事了!
甚至很多現在的電影都比不上。
雙方只能互相體諒吐吐大環境的苦水,犯不著翻臉。
但成績不好就是成績不好,
《魔法阿媽》很長一段時間消失在眾人記憶中。
這時候出現的救星是第四台(衛視中文台?)。
第四台是個很神奇的洗電影機制,
大家重新認識了星爺票房不好的作品、刺激1995。
而像超級學校霸王、東成西就和一堆爛喜劇,
一直重播看上一百次也會因為回憶加成變成神作。
第四台播到2016年,風傳媒一篇
「超過20年的經典!被金馬獎背叛的《魔法阿媽》」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59054
之後ptt開始挖出當年評審記錄
在一陣批判下,
大家突然想起「《魔法阿媽》是我們的童年共通回憶。」
《魔法阿媽》突然成功了,苦勞變功勞。
王小棣忙不迭安排重映,麥叔叔也開始接受訪談。
大家開始想起當年的委曲,
麥叔叔開始公開抱怨辛苦半天沒賺到錢也沒掛上導演。
但其實《魔法阿媽》的價值不在電影本身,
在於近年的政治需求、在台派的大義,
於對王小棣、麥仁杰、文英阿姨的情懷,
在於對當年動漫環境艱苦的共感。
但即使賣這樣的情懷,重映後的成績也實在不怎麼樣。
然後這樣的先天條件要拍第二集,這真的是非常浪漫。
【吃完瓜後】
事件發生前後,對台灣動畫界並沒有帶來太大改變。
只是讓吃瓜眾多了解幾件事。
1.麥叔叔對《魔法阿媽》的貢獻不只是人設和作畫。
2.麥叔叔個性只能單打獨鬥,
那種一張畫要修上一百次的舊時代漫畫家個性,
還是讓他當人設和部分原畫就好。
3.跟新舊漫畫家世代斷層後對立一樣
這似乎也是新舊動畫工作者世代在分邊。
新一代動畫工作室多半是站在王小棣這邊。
理論上,他們也比較適合新的市場環境。
但吃瓜眾畢竟只會吃瓜,不管誰贏誰輸,
網路麥粉還是不會投資《鐵男孩》,麥叔叔還是吃一餐餓兩餐的窮光蛋。
《魔法阿媽》劇組影迷分裂,對票房恐怕也是雪上加霜。
因為一時之氣,管不住嘴巴,雙方恐怕都沒討到什麼便宜,
--
--